09.11 低波動指數|不好意思,我們被金融時報點名了

FT中文網首發了諾亞國際香港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夏春博士的《量化投資趣談:低波動率策略在中國有效嗎?》一文。在文中,夏博士分享了他對低波動策略及產品在中國市場潛力的樂觀,並在文中援引倍發科技《第一指數|高波動市場的應對之策:低波動指數》中的數據,作為A股低波動率策略可行性的例證。

低波動指數|不好意思,我們被金融時報點名了

低波動指數|不好意思,我們被金融時報點名了

事實上,對低波動帶來高收益這個違背金融常識的現象的關注,由來已久。70年代的時候就有學者發現,低波動股票組合的收益要更加出色,而即便是在傳統的CAPM框架內,也有學者發現,那些低貝塔股票的收益比預期值更高。但人們傾向於不信任這個與金融直覺不相符合的觀點,並找到了很多借口來解釋這樣的現象,比如測算的樣本侷限,或者測算的方法不足。直到2000年之後,有學者在控制了價值、規模等因素之後,依然能發現低波動率(這時候的波動率有一個更標準的名字叫做“特異波動率”)的股票能帶來出色的回報時,學術界才不得不正式開始關注起這隻房間裡的大象,我們通常將其稱之為“低波動異象”。

這個異象的來源眾說紛紜。比如在夏春博士翻譯的範·弗利特(Van Vliet)的作品《低風險高回報:一個引人注目的投資悖論》中,作者就認為,是投資者的過度自信導致了對高波動股票的過分追逐,使得這類股票很快失去了未來增長的空間。另外也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基金經理為了降低與指數的跟蹤誤差,只能大規模選擇與指數貝塔接近的股票,這會導致低貝塔的股票價格相對更低,在未來有更高的回報。

不過無論如何,異象這個詞對投資者來說,通常意味著一個穩定賺錢的好途徑。低波動異象在得到學術界的認同之後,業界也很快就開發出了許多相應的產品,2012年的ETF投資研討會上,晨星(Morningstar)就專門開展了低波動策略專題的討論,MSCI和標普則分別已經在2008和2011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低波動指數,而第一款低波動率產品,由Powershares 推出的S&P500LowVolatility(SPLV)在2011年推出時規模為800萬美元,到今年9月則已經增長到了74億美元。

國內近年來也掀起了一股低波動產品的熱潮,中證指數公司編制了關於A股和港股的低波動指數(截止目前有19個),自2014年新華精選低波動指數推出以來,公募基金業也有一系列低波動產品問世,目前累計管理規模超過14.2億元人民幣。

無論學界還是業界,都意識到A股市場的低波動股票有非常出色的投資業績。我們在倍發科技投資研究系統(Betalpha BAR)中,以2010年以來滬深300、中證500和中證1000成分股中,250日波動率最低的20%的股票分別構造組合(其中中證1000指數由於時間的關係,從2015年開始計算),在每個月的第一個交易日進行換倉,組合以市值進行加權。在下表中,我們列出了低波動組合的年化收益,以及其相較各自基準的超額收益。

低波動指數|不好意思,我們被金融時報點名了

△滬深300成分股低波動組合回測收益

低波動指數|不好意思,我們被金融時報點名了

△中證500成分股低波動組合回測收益

低波動指數|不好意思,我們被金融時報點名了

數據來源:倍發科技投資研究系統(Betalpha BAR)

從表中可以看到,各個指數的低波動組合都可以帶來相較指數更高的收益水平。而反過來,如果我們構造兩個指數中波動率最高的10%的股票組合,就會發現,組合的年化超額回報遠遜於指數。

低波動指數|不好意思,我們被金融時報點名了

數據來源:倍發科技投資研究系統(Betalpha BAR)

這個結論與夏春博士以及《低風險高回報:一個引人注目的投資悖論》書中的觀點一致,A股中的低波動股票有很高的投資價值。在範·弗利特的書中,他將低風險策略形容為一種保守主義的投資法則,因為這樣的投資方法本質上在牛市中不一定能取得更高的超額回報,但是在熊市裡有非常出色的防禦性,因此在長期中,我們可以觀察到策略有明顯的累積收益的優勢。這一點在下面的分年回報中也得以體現,我們發現,上述低波動組合在指數上升的年份往往並沒有很明顯的超額收益,但是在下跌年份的表現會很出色。

低波動指數|不好意思,我們被金融時報點名了

數據來源:倍發科技投資研究系統(Betalpha BAR)

範·弗利特在書中還提供了一個新的策略,我們可以在波動率最低的1000只股票中,對股票過去12個月的股息收益和12個月動量進行打分,選擇綜合得分高的股票進行組合。在BAR的多策略回測功能中我們複製了這個策略,選擇上述兩個因子綜合得分最高的50%的股票,結果可以發現,這樣的回測結果相較於單純的低波動組合,會有更好的選股效果。事實上,結合高股息的低波動指數,在低波動指數的設計中也非常常見。

低波動指數|不好意思,我們被金融時報點名了

△新組合與波動率最低1000只股票組合收益對比

數據來源:倍發科技投資研究系統(Betalpha BAR)

作為Smart Beta策略指數的重要組成部分,低波動策略在眾多產品中一直十分惹人關注,而低波動策略在A股中的有效性,也促使我們在第一指數中推出了一系列低波動指數產品。

與市面上的大多數低波動指數不同的是,第一指數的低波動系列指數選取了中證800成分股中波動率最低的20%的股票,利用倍發科技的風險優化器,規避了一般指數中市值加權方法中的種種弊端,提供了等權重、最小風險權重和最小跟蹤誤差三種加權方法的指數,具體的編制方法,可以在第一指數的低波動系列指數頁面和本次推送的第二篇文章進行查閱。


低波動指數|不好意思,我們被金融時報點名了


低波動指數|不好意思,我們被金融時報點名了

從表中可以看到,三類指數中,只有低波動800-等權指數今年以來沒有跑贏中證800,而自指數推出以來(2018年7月1日推出),指數跟蹤測算(forward testing)的結果顯示,三類指數相較中證800都有不錯的超額收益,而低波動800-最小風險指數對組合業績的增值比起另外兩種加權方式來說,更為明顯。這在說明低波動策略在A股市場,尤其是當前的市場條件下,有很高的適用性的同時,也表明倍發的風險模型和優化器可以幫助投資者更有效地進行投資,這一點在歷史的回測和產品的追蹤中,都有明確的體現。

最後,感謝《金融時報》和夏春博士對我們產品與數據的支持和肯定,我們也會向金融研究與信息科技互相驅動的方向繼續努力,為各位用戶和讀者提供更豐富、詳實的服務和分析,與這個市場和各位投資者一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