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應該經常和孩子說這句話,很多父母一輩子都沒說過

點擊右上方藍字關注“子謙媽媽育兒經”,期待和你一起交流育兒經驗,一起做合格的媽媽。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但很多父母總是堅持自己對孩子說的每句話都是對的。

所以有時,他們會忽略,甚至迴避孩子對他們的不滿。

應該經常和孩子說這句話,很多父母一輩子都沒說過

朋友說,孩子越大越難管,現在才12歲的孩子,幾乎和自己沒話說了。其實她說的這個結果,我一點都不意外。

記得有一次去她家做客,我和她聊的正歡,忽然她想起來什麼似的,急忙起身,邊往孩子臥室走,邊大聲的兇孩子:你這傢伙是不是又在玩遊戲!嗯?可當她開開門看見的卻是孩子安靜的在寫作業時,她抿著嘴說:嗯,這還不錯。隨即關上了房門。

她沒有因為自己還沒了解事情真相就兇了孩子而滿懷歉意,好像她用什麼態度對待孩子都是應該的,都是無可厚非的。可她卻忽略了,孩子是有感受的,當你不注重他的感受時,又怎麼能奢望孩子有一天能體諒你呢?當你誤解他時,又怎麼能奢望他對你交心?當你只顧著表達對他的不滿時,又怎麼能奢望他依賴你呢?

我們總是站在一個高處告訴孩子,犯了錯要承認,可是當自己犯了錯誤呢?可曾因為自己的錯誤而向孩子道歉呢

應該經常和孩子說這句話,很多父母一輩子都沒說過

曾經我也認為自己是父母,我明白的自然是比孩子明白的多,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就是對的。可是當看到孩子委屈的眼神時,才恍然想起這一幕是如此的熟悉。

曾經我也被父母誤解過,剛開始我會解釋,可是他們不聽,堅持認為是我的錯,後來我歇斯底里的抵抗他們對我的誤解,更加讓他們覺得我這也不好,那也不是,後來,我沉默了,不管他們怎麼說我,我都不解釋了,有時候,話到嘴邊又咽回去,因為說了還是一樣的結果,那就省點力氣吧,不說了。久而久之也就變的無話可說了。

有一次,外甥來我家玩,兩個孩子都是獨生子,碰到一起玩的特別開心。可是作業還沒有完成,我安排他們一個看書,一個寫作業。可當一個小時過去了,我過去檢查作業時,發現他只寫了幾個字而已。我生氣的吼他,他氣的跑進臥室把門一摔。

應該經常和孩子說這句話,很多父母一輩子都沒說過

看他生氣了,我才覺得事情大概不是我看到的這樣,我敲門想和他談談,他剛開始不開,後來大概是想通了才開的。他說:不是我不寫,是哥哥一直在和我說話,他在打擾我。

那一刻,我抱著他說:對不起,媽媽錯怪你了,我一會把哥哥和你隔開。

我很慶幸他是在對我發脾氣,是在歇斯底里,而不是沉默,沉默,沉默。

孩子不是犯錯的代名詞,父母也並非正確的代名詞,我們都只是普普通通的人,會生氣、會犯錯、會歇斯底里。

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我們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這是事實。

錯了就和孩子承認錯誤,這沒什麼丟人的。

子謙媽媽育兒經,關注家庭教育,親子成長,喜歡請轉發、收藏,更多內容請關注我,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