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科普」亞洲巴哈探祕——車轍壓得夕陽碎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閱讀時間:8分鐘

視頻:0

閱讀難度係數:3 (1為最容易理解,5為最難理解)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前言

當你穿越草原,飛躍沙漠,征服森林,一千公里之後的成就感無與倫比。

——澳大利亞車手羅斯·博林(Ross Bohlin)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亞洲巴哈·通遼一戰到底大獎賽是什麼比賽?

近幾年中國的大越野賽不少,無論是環塔拉力賽,絲綢之路拉力賽還是達喀爾中國站,從賽事名稱上,稍微有些基礎的車迷都能一下猜出比賽的大概。亞洲巴哈·通遼一戰到底大獎賽可不一樣,至少對一般車迷來說並不是那麼友好,很容易一頭霧水。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作為理工男,我決定用理工科的思維來對賽事名稱做一個解釋。首先是亞洲,這個簡單,就是指比賽是在亞洲舉辦的。接下來是巴哈,說到巴哈,這就要費點功夫了。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巴哈,音譯自西班牙語Baja,Baja在西語中的意思是方位中的“下”。位於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以及南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地區被稱為Baja California,即下加州。這區域有一項殿堂級的越野賽事——Baja 1000。之前有翻譯成巴哈1000的,也有翻譯成下加1000,後來覺得巴哈1000更好聽,所以就統一都叫巴哈1000了。這就是巴哈的來歷。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通遼,很顯然指的是這次亞洲巴哈是在通遼市舉辦。解釋“一戰到底”之前,先把簡單的“大獎賽”給糊弄過去,大獎賽嘛,大家都懂,所以我成功糊弄過去了。最後來解答這個費解的“一戰到底”。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為啥叫“一戰到底”?

看過納斯卡的車迷都知道老美賽事的簡明直觀。而達喀爾那種精細繁複的賽程設定,琳琅滿目的分段計時,精於心計的速度策略顯然不適合老美。所以老美的巴哈1000拋棄一切,簡單粗暴地把賽程安排為——一口氣跑完1000英里!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亞洲巴哈作為國內一項全新的越野賽事,自然也要走出不同的個性。亞洲巴哈沒有參照環塔,絲綢之路那種達喀爾風格的比賽方式,而是像巴哈1000致敬,從離開發車臺就算開始比賽,直到回到發車臺才算比賽結束。500公里,一股勁跑完,因此得名“一戰到底”。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亞洲巴哈到底是怎麼“玩”的?

今年的亞洲巴哈針對參賽車手車隊在大類上設置了專業組和挑戰組。其中專業組分專業巴吉組和專業四驅組,挑戰組則有四驅組,皮卡組,UTV組和公開組四個組別。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專業組顧名思義是指專業賽車參與的組別,本次比賽參與的車手都是常年征戰於國內外越野賽事的老手,不少車隊車手都是從剛剛結束的達喀爾中國站,COC晴隆等賽事過來,包括北京汽車越野世家車隊和華南虎車隊等等。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挑戰組則強調全民參與,要求參賽車輛保留原廠發動機,變速箱及其安裝位置,車架和車身尺寸也不能改變,前後軸這些基本屬性也必須保持原廠。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亞洲巴哈的賽車是怎樣的?

這臺177號賽車是全場的唯一一臺競速卡車(Trophy Truck),這臺屬於加拿大石油潤滑油車隊的競速卡車來自美國,經過工程師的重新設計調整,更適合國內的賽事。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引擎蓋下是一臺雪佛蘭5.7升V8自然吸氣引擎,能夠產生350匹馬力,合金氣缸蓋,仍然是老式的化油器結構,稱得上是經典的肌肉車引擎。承受這臺肌肉引擎的是鉻鉬鋼管車架,搭配Chrisman差速器,Turbo 400變速箱,可以讓賽車在草原沙漠中得心應手。巨大的剎車碟和減震器,車手羅斯·博林(Ross Bohlin)毫不掩飾賽車駕駛時帶來的快樂。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巴吉賽車是越野賽事的王牌車型,看看這幾年標緻3008 DKR在達喀爾拉力賽中統治級的表現就知道巴吉賽車有多受歡迎。這臺紅色的XX號巴吉賽車搭載一臺能夠產生500-600匹馬力的LS7引擎,扭矩也更大。採用燃油噴射系統讓引擎燃油效率更高。此外,還有37英寸的輪胎和6速序列式變速箱。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亞洲巴哈的看點在哪裡?

—— 競速卡車,巴吉賽車各有千秋

其實不少人很困惑為什麼在很多越野賽事裡,競速卡車通常都和巴吉賽車正面交鋒,這一次亞洲巴哈也沒有為這截然不同的車型單獨設置組別,而是都劃分進巴吉組。究其原因,外卡車手博林一陣見血:“其實競速卡車和巴吉賽車完全看車手的喜好,有人喜歡巴吉,有人喜歡卡車,僅此而已。”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從技術層面來說,競速卡車和巴吉賽車在重量分配上並不相同,競速卡車引擎前置,重量靠前,巴吉賽車引擎後置,重量靠後。這就導致兩者在越野中面對飛跳和落地時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態,總體來說巴吉賽車落地時不如競速卡車穩定。同時巴吉賽車由於重量在後面,入彎時也會出現轉向不足。雖然都是越野賽車,但是駕駛風格有著天壤之別,而更多的差異只有真正駕駛過兩款賽車才能分辨出來。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此外,博林還特別強調本次亞洲巴哈的XXX號競速卡車和XXX號巴吉賽車都是後輪驅動。為什麼沒有競速卡車沒有采用其他越野賽更常見的四輪驅動。博林耐心地做了解釋:“雖然不少人都認為四驅在越野賽中會比後驅更有優勢,但四驅系統要比後驅多一套差速器,賽車在越野賽中的可靠性會受到影響。其次,因為四驅前軸也要傳遞動力,前輪的懸掛行程會受到一定限制,而在越野賽中面對隱藏賽道中的岩石等障礙時,這個時候被四驅限制的前懸掛承受能力就比後驅的前懸掛承受能力要差一些。”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博林還特別指出,即使在越野賽非常發達的美國,四驅仍處於發展階段,整車的可靠性和後驅車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參加亞洲巴哈的感受是如何?

每次越野賽的經歷都讓筆者飽受身體上的摧殘,天還沒亮就驅車進入賽道,月亮升起後才會回到住處。完全沒有場地賽那種坐在媒體中心喝著飲料,吹著空調,看著屏幕,寫著賽況的愜意。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對車手來說,越野賽的環境要比場地差上不止一個檔次,更何況越野賽都是穿梭在草原沙漠森林之中,你永遠不知道你停下來修車的時候,身邊會蹦出什麼來。同時越野賽車的花費也幾乎和場地賽車相當,那麼為什麼這些高富帥的車手情願在野外吹風吃沙也不願去圍場裡摟著車模拍照呢?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當我駕駛越野賽車飛跳時,我感覺自己像一隻老虎撲向獵物,落地時像大貓般悄然無聲。喜歡越野賽,它能給我自由的感覺。越野賽深入叢林,觸摸泥土,與大自然親近。雖然辛苦,當你穿越草原,飛躍沙漠,征服森林,一千公里之後的成就感無與倫比。”澳大利亞車手博林給出的答案已經足夠。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完!

「科普」亞洲巴哈探秘——車轍壓得夕陽碎

歡迎車迷與我們互動交流,如您對此文有任何的意見和建議,可以通過傻豹豹賽車工作室的微信公眾號反饋給我們。希望不吝賜教,非常感謝!

圖片來源: 海洋,亞洲巴哈官方,網絡

搜尋我們的故事頻道:

微博平臺:@傻豹豹賽車工作室_Felix

說客:FelixRacingStudio 或 傻豹豹賽車工作室

知乎: https://www.zhihu.com/people/felixracing37/

還有我們成員的微博:

@HenzlerTsui

@Leo_海洋

@YuanGS10

@sdoughnut

@西紅柿先生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