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作者 / 白蘿蔔

《江湖兒女》,賈樟柯的第九部個人故事長片已經上映。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從今年往前算,賈樟柯拍攝成名短片《小武》時是1995年,拍攝第一部長片處女作《站臺》時是1998年,二十年過去了,“汾陽小賈”變成了國際名導、國際A類電影節評委、青年導演成長的幕後推手、平遙國際電影展發起人以及人大代表,隨著title的逐漸增多,那個在街邊音像店裡第一次聽到“賈科長”時內心雀躍的小青年也變成老江湖了。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這一次,老江湖來講老江湖的故事了。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江湖起事


從《江湖兒女》往回看,時光倒流二十年,巧巧和斌哥都還是年輕的模樣,一如二十年前的賈樟柯。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故事發生在2001年的山西大同。彼時的斌哥風光無限,黑白通吃,前呼後擁,扮演著當地話事佬的角色;巧巧直爽潑辣,會大大方方地走進煙霧繚繞的麻將館中,拿過斌哥指尖的煙慢慢吸起來。毫無疑問,這也是賈樟柯經歷過的青春。

“那時候的大哥很有意思,其中有一個我最喜歡的,人長得很帥,很乾練,特別會處理人際關係,因為他帶那麼多兄弟,得會處理人情世故,這樣的人非常有魅力。”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採訪中,賈樟柯這樣描述他青春回憶中的“大哥”形象。正如前陣子賈樟柯親自撰文《江湖從頭說》中,回憶起一個白襯衫抱著自己蹚過洪水的故事,那些光鮮亮麗的回憶至今想來依舊閃閃發光。

如果這樣的回憶一直新鮮地保持下去,或許賈樟柯會心血來潮拍一部青春題材,或許他就不拍了,但讓他把《江湖兒女》拍出來的原因更多在於,十年後的某一天他在家鄉街頭再次見到了那個傳說中的大哥,但大哥已經穿起二股筋(白色工字背心)、露著中年發福的贅肉、蹲在院門口呼嚕呼嚕吸溜著一碗麵條。

賈樟柯腦海中那段刀光劍影的鋒利回憶或許在那個瞬間變得粗糙也變得柔軟,青蔥時光一去不復返,就連時光這把刻刀都鈍了吧,大哥變成了大爺,賈樟柯想為大爺們寫一段傳記。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我一直特別喜歡江湖電影,它那個背景都是變化比較激烈的年代,透過江湖是一個非常好的看人、看時代的角度,講述時間怎麼影響人,這是江湖片的本質。”

回顧江湖、拍攝江湖的念頭是賈樟柯在九十年代就萌發的,但又過了十年,這部片子才拍出來,賈樟柯說:“當我拍完《山河故人》之後,就突然想拍了,我覺得是時候拍了。”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這麼一比較,拍片的賈樟柯和片中的巧巧、斌哥其實都一樣,都是江湖中的人,巧巧和斌哥從大同到三峽,賈樟柯從汾陽到北京再到世界,年輕的時候他們都曾風風火火的闖蕩。

在生命最初綻放的豔麗中,賈樟柯也曾桀驁不馴,那時候的賈樟柯,與年輕的巧巧和斌哥也頗為相似,初識江湖的他們,最純粹也最勇敢。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人在江湖


《江湖兒女》中,巧巧和斌哥都離開家鄉度過顛沛流離的漫長歲月,現實故事裡,賈樟柯也離開家鄉,“江湖”隨著人的腳步擴大開來。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17年當中,巧巧經歷牢獄,遠赴他鄉尋找曾經的愛人,重返家鄉踏踏實實地營生,斌哥也同樣,離開風光的故土在遠方做了流民,一事無成灰頭土臉又繞回了起點,面臨著“鄉音無改鬢毛衰”的尷尬境地;

而在電影故事之外,賈樟柯也從默默無聞到闖蕩國際。從第一部個人長片《小武》揚名立萬之後,二十年來賈樟柯陸陸續續拍攝到了第九部個人長片,期間還有多部短片和紀錄片。

創作作品之外,賈樟柯還做出品人、製作人、監製,成立公司,擁有西河星匯和暖流兩家影視公司,同時也扶持青年導演,創辦86358電影短片交流周,此外,賈樟柯還以參賽者、評委會成員等身份頻頻出席各大國際電影節。江湖波浪愈翻愈勇,與當年那個站在北電門外的小賈相比,賈樟柯已經深入江湖中心,他如願走進了嚮往的電影世界,同時也走進了江湖深處。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二十年闖蕩,賈樟柯也重新回到家鄉,開了麵館,設立藝術中心,發起平遙國際電影展,與巧巧和斌哥的“回家”一樣,賈樟柯這個“浪子”也回家了,他用自己在外二十年所獲的榮光,做了一些改變家鄉的事。其實說到底,電影內外就是一樣的人,一樣的故事,就像賈樟柯說的“寫寫我們的江湖”,二十年輪迴,巧巧、斌哥和賈樟柯都將大半生划進了這個江湖。

有媒體打趣說,《江湖兒女》中可見賈樟柯電影宇宙,這倒是個洋氣的說法,但所謂“宇宙”,不也就是江湖嗎?

眾所周知,《江湖兒女》串聯起來賈樟柯此前的兩部作品《任逍遙》和《三峽好人》。素材和故事的串聯是巧合,當然也是由於賈樟柯一直以來的作品都是一脈相承的風格。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過去的素材主要使用的是開場的公共汽車(那段),那是我2001年拍的紀錄片,一開始是剪來給美術部門看的,後來覺得應該作為電影的開場。從2001年到2010年,這些年我拍了非常多紀錄素材,用什麼器材的都有,後來就決定用六種器材拍攝的素材來做這種影像微妙的過度,從DV到膠片再到現在的6K。”

賈樟柯把這種技法的運用笑稱為“藝高人膽大”,當然,賈樟柯團隊也經過多次試驗保證畫面過度自然契合——“我個人不太喜歡強烈的影像區分,所以我們做了很長時間實驗,把各種媒介、光線條件都拍完,再剪輯調光看這樣可不可行,最後可行我們才去拍的。”

從技術角度,賈樟柯拍攝《江湖兒女》算是一種全新的嘗試,用六種器材拍攝的素材集合成一個時代故事,從裡到外都加重了時間的厚重感。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一圈江湖路走完,賈樟柯在第九部個人長片中做了一個階段性總結,取名叫做《江湖兒女》,故事中的一幫人各自有了各自的結局,不似童話完美,但也並沒有藝術想象中的那般殘酷,就像斌哥最後默默地走掉一般,人生中許多時刻的結局都是默默無言,連感慨都變成心底的嘆息而不願再多言,把影片的結局拍成這樣,老江湖賈樟柯也真的是很“江湖”了。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江湖再見


這時候距離故事最扎眼的那些年已經過去二十年了,那些巧巧和斌哥在迪廳裡共舞擁抱、一屋子小年輕把白酒洋酒拆開了倒在臉盆裡共享一杯“五湖四海”、斌哥和別人在街頭打架到頭破血流的時刻,就像從家鄉出走的縣城小子旁聽了三年終於考上北電,用DV拍出一部《小山回家》初試啼聲,進而在28歲的時候憑藉長片處女作《小武》聞名世界,這些故事都精彩極了也動人極了,但那都是年輕人的事啦,如今在《江湖兒女》中賈樟柯這張老江湖的嘴講出來。

在賈樟柯的電影中,個體與時代是始終的主角,而流變中的人性與情感也是永恆的主題,他說要“寫時間對我們的雕塑”,但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從他的電影中發現,時間豐富了人生閱歷,加深了情感厚度,雖然江湖路遠,但依舊有一些是不變的。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比如情義,巧巧重情義,儘管斌哥背叛她拋棄她,但她依然接回了半癱的曾經的浪子,17年前為他當街拔槍,17年後照樣為他把酒瓶摔碎在出言不遜者的腦袋上;

再比如規矩,斌哥講規矩,從前做大哥時掌握話事權,規矩就是立威的根本,雖然十幾年後灰頭土臉坐上了輪椅,但規矩在他心中依然不能亂,人得活的有尊嚴,就得守住規矩;

在《江湖兒女》中,賈樟柯用137分鐘講述了17年光陰對於人的改變,但同樣的,他也用137分鐘展現了十幾年時間裡仍然沒有改變的東西。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賈樟柯說:“最終它講的是如何保齊人性,有的人保持了人性,有的人可能喪失了人性,就是這麼簡單的故事。”

“江湖兒女”這個故事聽上去匪氣十足,但故事結束時也留給人一段悵然,所有的複雜最終都會迴歸簡單,都會變成可以用幾個關鍵字就足以概括的故事,就像賈樟柯再回首的回憶中那個蹲在街邊吃著麵條的中年男人,簡筆畫一般的畫面,是十幾年光陰的打磨,化繁為簡,最終呈現出人生的本質。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當然了,時光漫長,不變的彌足珍貴,但也有改變的令人唏噓,正如賈樟柯所言:“江湖還存在,但它變了。對我來說更主要是更寬泛的廣義的江湖概念。”

從小年輕走到老江湖,賈樟柯感慨最大的變化是價值觀變了—— “這也是《江湖兒女》講述的一個核心,過去的江湖講的是情感,大家沒有什麼利益,就是兄弟、好朋友。

過去一個朋友被打了,大哥就會去幫他擺平這個事。什麼原因呢?就是情感,我兄弟不能受氣,沒有什麼經濟利益。今天有人在街上打架了,可以打電話叫打架服務,付錢就行。”

時代洪流滾滾向前,帶著想走的不想走的人一起往前走,電影裡的巧巧和斌哥被裹挾著走,電影外的賈樟柯積極主動的走。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賈樟柯,他變了,從當初那個仰望大哥的小孩也變成可以支撐半邊天的“大哥”,在華語影壇,賈樟柯已經成為一種符號,以賈樟柯為中心,正在生髮出諸多與電影有關的人和事。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二十年江湖路翻雲覆雨,但也總在許多時候讓人覺得,賈樟柯內心深處依然留存著“汾陽小賈”最可愛的樣子,比如他依然沒有改變的鄉音,他電影中關於時代和人性的恆久討論,他對於家鄉的不斷回望與持續塑造。研究人的改變與不變果真是件有趣的事,就像賈樟柯的電影,也像賈樟柯本人。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變與不變都讓人揪心,形成如今天地間這一片新的江湖,巧巧、斌哥還有賈樟柯都是老江湖了,故事還是要從這樣的人嘴裡講出來才最有韻味。

電影中江湖早已換了霸主,而現實中老江湖賈樟柯也早已經不混了,拍電影、寫書、搞講座,用藝術的方式回憶著江湖,也再現那個被時間巨浪拍碎的江湖。

《江湖兒女》彷彿一場從青春到年老的夢,賈樟柯曾說“我一個土混混出身,心裡溝溝坎坎。”如今,“溝溝坎坎”拍出來了,牽動出更多的纏纏綿綿,張一白寫了篇長文,朱瑋傑也寫了一篇長文,大家都是混江湖的,也都有一份江湖情結,“江湖兒女”從來都不是賈樟柯自己的故事,而是大家的故事。

《三峽好人》期間,賈樟柯曾寫過一段話“我瞪大雙眼,在此溫暖而無聲之處,我才敢招呼脆弱的自己出來,也沒有了眼淚,就如他們說的一樣,我已經變成了老江湖。”


江湖還存在嗎?|專訪導演賈樟柯



世事變遷,每個人都會走到這一天,看到鏡子裡自己有點發皺的皮膚時說一句“是老江湖了”,這不僅僅是時代的故事,也是時光的故事,是每一個人的故事。

賈樟柯替我們講出來了,所以說起來,還是他“江湖”得更老成一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