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從另一個角度看代縣文廟,造型各異的石獅子造型,你見過嗎?


此次的走西口自駕的最後一站,選擇了代縣,也是令我們非常驚詫的一個屬於山西忻州的小縣城,我們只知道忻州的雁門關赫赫有名,但不知離雁門關約20多公里的代縣,居然有那麼多的古蹟。今天先來看看代縣文廟,文廟坐落於代縣城內,始建於唐朝,元明清均有修復,原是一座儒學學府。文廟共有三重院落,從整體佈局的規整嚴謹,建築結構的精巧,可以看出自古以來山西人尊儒重教的精神。

前院主要建築欞星門,這座建築木雕結構精巧,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古建築的精華,經過上千年的櫛風沐雨,能存留至今,實屬不易。

前院泮池和狀元橋,據說,學子經此橋便可以功成名就,一躍登上龍門,是孔府學子的必經之路。這座泮池和狀元橋雖然規模不大,但石雕精美,也是保持了古建築的原汁原味。

從大成殿回望泮池和狀元橋,尤顯結構精美,也可以看出中國建築結構中的中軸線理念,位置居中,不偏不倚,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在這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這是文廟的中院,也是文廟的主體建築。透過戟門北望大成殿,佈局規整,莊嚴大氣,大成殿前矗立有孔子的漢白玉石雕像,這是文廟禮教的最高象徵,莊重肅穆,使人有了進入聖地的朝聖之感。

文廟的石獅造型各異,不同朝代的石獅匯聚在一起,雄健威武,各具特色,也是文廟的一大看點。這是文廟門前的一隻古老的石獅,數百年的歲月磨礪不了它的忠誠與霸悍氣勢。

這隻獅子,造型玲瓏可愛,以自己的乖巧迎候來此讀書學藝的莘莘學子。

這是戟門前的石獅,它比大門前的石獅更加古老,造型也更加古樸,雖然歲月的風霜已經使它面目全非,但威武的其實仍在。

這隻石獅造型憨樸,怒目圓睜,獅口大張,頭部毛髮濃密,稜角分明,這種造型應該早於明清時期。

守衛在大成殿前的臥獅,一副忠於職守,憨厚可愛的形象。

大成殿前的石階丹陛,雙龍雕刻精美,氣勢雄健,反映了古代石匠的高超技藝,這種造型在別處並不多見。

大成殿前的石碑,字跡已經湮滅,幾乎無法辨認,從風蝕殘損的嚴重程度看,應早於明清時期,足以證明文廟的古老歷史。

代縣文廟的石獅子,造型眾多,折射出不同時期石獅子造型藝術的演變,是非常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料。【2018年7月16日自駕走西口】記 代縣的古蹟還不止這個文廟,敬請關注後面的旅遊圖說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