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中秋,總是有些人回不了潮汕

在《潮汕文化精神》一書中有這樣九個字:潮汕是一個漂流族群。一直以來,外出工作或者移民定居外地的潮汕人不為少數,正是因為如此,也才有了“海外一個潮汕、海內一個潮汕、本土一個潮汕“的說法。

深究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在潮汕社會中,人口與資源永遠是一對無法協調的矛盾。在農業社會中,體現為人口與土地的矛盾,也即是人多地少的矛盾,這對矛盾所激發的結果就是那些沒有土地的人遠走他鄉。在當前,則是體現為人口與社會資源的矛盾,這些社會資源中最貧乏的就是就業和發展機會。為了爭奪這些就業和發展機會,大家勢必“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基於潮汕人情社會的屬性,誰的關係多而硬,誰的勝算也就更大。結果可想而知,那些來自普通家庭又富有夢想的人在競爭中因無法獲得優勢而落敗,高不成低不就,最終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得走出潮汕,選一座城立身發展。

中秋,總是有些人回不了潮汕


●潮汕人的漂流宿命

這也這就是潮汕族群的移民宿命,幾百年前如此,現在還是如此。離鄉背井,與父母聚少離多,便成了不少潮汕人的生活背景。

前幾天,某阿兄問我:“中秋回家嗎?”

我說:“還沒定。手頭最近的事情有點多,而且高鐵票都沒了,高速塞車,開車又覺得太累。”

他說:“後生仔都這樣。過些年你就不會這樣想了”。

我笑了說:“聽你這話,估計以前你後生時也這樣想。”

他說:“誰都年輕過,年輕人的想法總是有些相似的嘛。還差塞車那幾個小時嗎?幹活效率高點不就回來了嘛。中秋,就圖個團圓。”

我只能輕輕地應了句:“嗯嗯”。

他接著說:“三十而立,到了這歲數,許多事才開始想明白,當然,是開始而已。我給你說說我以前跟現在想法的變化,要不要?”

我一邊沖茶,一邊呼應著:“好啊,我茶衝,你且食且說。”

“從小家裡管得嚴,尤其是我媽,也許她是相信慈母多敗兒的說法吧。從小做錯事,她罰我的方式還是有點特別的,讓我跪蚶殼,那盆蚶殼至今還在家裡。搞得我自己討厭血蚶好多年。

總之吧,在上大學之前,我媽管得我特多,也特嚴。

因此後來到廣州上大學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終於呼吸道自由的空氣了。大學四年的中秋,我從來就沒有想過回家,一是因為覺得中秋離剛開學還沒多久,二是覺得麻煩,那四年的中秋,不是跟朋友出去旅遊,就是在學校各種玩。

2002年,我上大一。那年中秋,我爸媽通過家裡附近的客運大巴給我託送了一箱東西,畢竟當時快遞還不發達,叫我自己到廣園客運站去取,說裡面有月餅、惠來綠豆餅和貴嶼朥餅。

我打電話問我媽:“怎麼拿了那麼多?”

我媽說:“給宿舍的人嚐嚐潮汕特產,把關係搞好點,在家靠父母,在外就靠朋友,懂嗎?”

那時候的我甚至覺得有點煩,嫌重,支支吾吾也就過去了。後來打開箱子,覺得我爸媽還是挺懂我的,畢竟懂得買我從小就喜歡的蛋黃蓮蓉月餅。

接下去的三年,還是差不多的過節形式。在中秋到來的前幾天,我年年循例到廣園客運站取月餅,還是喜歡的蛋黃蓮蓉。只不過,那幾年的中秋,我依然沒有什麼想家的感覺。還是覺得自由自在挺好。


中秋,總是有些人回不了潮汕

●一塊小餅親恩在

人就是這麼奇怪。總有一段時間,覺得離開了父母就是自由,對於家,說真的,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並沒有太多的牽掛。至於父母,恰恰反過來,孩子離家,開始覺得不自由起來了,至於牽掛,是經常的事。”

“後來畢業了,我到了深圳工作。人的世界一下子變得複雜起來,要去應對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

剛畢業的第一年,那時中秋快到了,我就知道要給自己列了一份送禮的名單。這個送送月餅,那個送送煙茶酒。不過前三年的時候,我一直忽略了給父母也準備一份,即使一盒月餅,也沒有。

再到後來遇上了自己的女朋友,也就是我現在的老婆,在戀愛的那幾年裡面,除了她的生日,還有各種各樣的紀念日,我都會去創造各種各樣的驚喜,準備各種各樣用心的禮物。說真的,當時做的那些事,我現在想起來連自己都感動。

可是說來也怪。直到我結婚生子之前,每逢父母生日時,我也就都只是打個電話說句“生日快樂,身體健康”之類的話。卻從來沒有想過提前準備一份禮物。等到我懂得做這一點的時候,是等到了我初為人父的時候,好像只有到了那時,才真正懂得為人父母的不容易。


中秋,總是有些人回不了潮汕


●有時候被淡忘的父母

人就是這麼奇怪。初諳世事的時候,懂得去討好許多人,也懂得去感動自己的另一半,甚至是感動自己,可是卻不曾想過討好父母,至於給父母的感動就更是談不上了。

2010年,工作後的第四年,我就結婚了。成家後,壓力一下子就大了起來。

項目沒日沒夜地做,大小業務拼命地接,一心只想賺多點錢。回家的次數比起沒結婚前,甚至來得更少了。也就是時不時跟爸媽通通電話。那時候還沒有高鐵,回家一趟五六個小時吧,像中秋這種註定塞車的日子,那就更不只了,加上工作忙的原因,當時我的想法就跟你一樣,覺得回家一趟麻煩,根本就沒有多少想回去的衝動。

後來有一天我細妹打電話給我,我記得當時剛好是中秋前的十來天。電話裡細妹提到了家裡的母狗阿旺生了四隻狗,可是我爸媽竟然沒有想把狗送人的意思。讓我打個電話叫爸媽把狗去送人算了,免得養太多了麻煩。

我打電話給我媽:“媽,把狗崽送人吧,不要自己養那麼多啦,又不是要開狗場。”

我媽笑哈哈地說:“你爸捨不得,說這四隻狗崽就像你們四人,尤其打架的時候,看著他們,就想起小時候吵吵鬧鬧的你們,就覺得好笑。捨不得送,平時閒著也是閒著,逗逗狗你爸也樂意。而且你爸怕阿旺傷心。”

我問:“阿旺怎麼會傷心?”

我媽說:“生了四隻崽,突然不見了,狗怎麼會不傷心?”

我媽這句話出口的時候,我的鼻子就有點酸了。我大姐嫁潮陽,少回揭陽老家,我哥在浙江義烏做布匹生意,我在深圳,後來細妹在談對象的時候,我爸媽要求細妹必須嫁附近。最後細妹嫁到了隔壁鎮。說真的,做人家媳婦,細妹也不可能天天往家後走,一週最多也就一次回去看看我爸媽。

我終於有點明白爸媽不想把狗崽送人的原因了。掛了電話之後,我馬上定了兩張中秋的票,一張給自己,一張給老婆。

從那以後,我儘量爭取每個月回一次家,尤其是父母的生日,必回。現在寒暑假的時候,兒子我也帶上一起回。有些事,只有年齡到了,才慢慢有了些開竅。

中秋,總是有些人回不了潮汕

●回家的路很多

人就是這麼奇怪。總有一段時間覺得沒有經常回家看看的必要,能夠找出各種不需要回家看看的理由,這其中一個理由是忙,另外一個理由是遠。直到有一天,只有發生了某些不太好的事情,才發現父母在漸漸老去,才知道了多回家看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這就是我的故事。多幾年,你自己經歷多了,就會更加明白了。所以,中秋這種節日,該回就回,這幾百公里,花多幾個小時,算得了什麼?”

聽完這位阿兄說的話,我在想,潮汕這片土地上走出來的人中,很多人也有相似的經歷吧。

年少時,我們覺得離開父母就是自由,巴不得父母管得越少越好。

在美好的年華中,我們做過許多人去感動別人,甚至是感動自己,卻沒想過去感動自己的父母。

在渾渾噩噩的日子裡,我們給不回家找上各種各樣的理由,這其中最重要的兩個理由就是忙和遠。儘管內心知道這些只是藉口。

這就是我們許多人曾經有過的共同想法吧。

而我們在潮汕老家的父母們,他們也有著兩個共同的想法,一個說了出來,一個沒說出來。前者是一句經常掛在嘴邊的“好好照顧自己”,後者是一句埋在心裡的“有空回家看看我們”。

歲月給父母憂愁,但未使他們的愛減去半分。莫等父母白了頭,空悲切。能回就回,該回就回,尤其在中秋這種僅次於春節的重要團圓節日。一生大概就是這麼一個過程,從在家到掙脫著離家,經歷些許事後,才漸漸發現回家挺必要,也挺重要。

所以這個中秋,我們都回一趟潮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