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荔波“全域旅遊”促進“全域脫貧”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7月,貴州荔波接待遊客超1000萬人次,增長45.2%,實現旅遊總收入101.51億元,增長46.9%,大小七孔景區暑期期間連續11天入園人數超4萬。

2007年6月,聯合國第31屆遺產大會上,貴州荔波被評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從此隱藏於貴州深山的荔波開始被外界熟知。

然而,一方面是秀美的風景,另一方面卻是深度貧困。

2014年底,荔波貧困發生率高達34.5%。彼時,精準扶貧已在全國展開,作為國家級貧困縣,荔波精準扶貧如何開展?如何更好發揮荔波生態旅遊資源優勢?等等。

一系列問題擺在了荔波主政者面前。從2015年開始,荔波開始推行全域旅遊戰略,通過開展全域旅遊來帶動脫貧攻堅。

3年來成效顯著,貧困發生率降低至13.4%,荔波旅遊增長率保持53%的高速發展,旅遊收入佔到了GDP的51%。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旅遊這一富民產業,實現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並舉。

全域旅遊戰略出臺

瑤山、月亮山和麻山,曾是貴州貧困代名詞。“三山是落後的地方,恰恰也是自然景觀最好的地方。”荔波縣委書記尹德俊說。

月亮山集原始生態和原始風情於一山,而荔波恰恰地處這一區域。

2015年1月,尹德俊從甕安調往荔波擔任縣委書記。與甕安不同的是,荔波幾乎無工業,財政收入主要來自煤炭和旅遊。更早些時候,煤炭曾經佔到財政收入的80%。隨著國家煤炭產業政策的改變,荔波大批小煤礦被關停或整合。

曾經高度依賴的煤炭行業開始式微,旅遊還未真正成為支柱,從某種意義可以說荔波正處於經濟轉型的空當期。

通過大量調研,尹德俊發現荔波最大的資源就是生態好,有山有水。劣勢就是交通不方便,好的山水可能變成了“窮山惡水”。

尹德俊認真學習了“兩山”理論,結合荔波實踐。他認為,荔波一定要走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的發展路徑。

縣長葉霖也認同這一思路,他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放在荔波再合適不過。

思路有了,關鍵是落實,尹德俊主持召開縣委常委會議,充分討論,統一班子成員思想。2015年3月,提出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決定藉助大小七孔的知名度和荔波自然風光發展“全域旅遊”,由黑色經濟轉向綠色經濟。

戰略定了,具體怎麼規劃,荔波縣委、縣政府選擇了藉助外腦,即智庫,先後與王志綱工作室等專業機構合作編制全域旅遊規劃。

“規劃要接地氣,要深入村莊,多聽老百姓意見,要雙方互動。”接受《民生週刊》記者採訪時,尹德俊強調再好的戰略規劃,如果老百姓不參與那也是白搭,因此在制定規劃時特別注重和老百姓的利益進行連接。

規劃定了後,再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定下來。“有些東西功成不必在我。”尹德俊常以此為座右銘。因為全域旅遊投入大,見效週期長。

規定出臺,並以制度形式定下來,接下來就是號召全縣幹部群眾加油幹。剛開始,也有幹部不理解甚至牴觸,慢慢地,全縣上下統一了思想,開啟了三年攻堅戰。

改善交通 景區提質擴容

去過荔波小七孔的遊客,總會被藍色、清澈的河水震撼。小七孔是樟江風景名勝區的一個景點,寬僅1公里、長12公里的狹長幽谷裡,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種景觀於一體,玲瓏秀麗,令遊客耳目常新,有“超級盆景”的美譽。

早在1991年貴州省荔波縣樟江風景名勝區設立,就已拉開荔波旅遊發展帷幕。但因為交通不便,知名度不高,遊客多來自當地及周邊縣市,消費非常有限。

2007年,荔波申遺成功後,知名度有了,但因交通不便,外地來的遊客還是不多,尤其是沿海經濟發達區域。

後來隨著荔波支線機場和滬昆高鐵的開通,從外面來荔波變得方便,遊客逐漸增多,但荔波縣域交通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要,遊客體驗感受到影響。

因為深知交通的重要性,全域旅遊規劃首先就是交通。藉助國家支持西部大開發的機遇,荔波加大了交通投入。

“荔波完善了從縣城到各景區之間的道路,控制在半小時左右。”葉霖表示,此外還加大了農村道路建設,水泥路通到了各村。

據悉,近年來荔波建成110公里的鄉村旅遊公路,完成175公里農村“組組通”道路,建成荔波至瑤山果園觀光公路、玉朝大道、淇江旅遊公路等鄉鎮綠色景觀道路、林蔭道和慢行系統。今年還啟動建設598公里農村“組組通”公路,全縣1288個村民小組實現“組組通”硬化路。

全域旅遊,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交通之外,還有景區提質擴容、提升服務質量和豐富旅遊業態等。

荔波縣政府提供的資料顯示:2017年,荔波大力實施旅遊景區提質擴容項目,總投資88億元的22個景區提質擴容重點項目圓滿完成。

“今年以來,荔波以旅遊九大工程為抓手,以旅遊服務質量提升為著力點,全力推進荔波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據尹德俊介紹,圍繞“爭當貴州全域旅遊發展的‘樣板’和‘龍頭’”目標定位,以A級景區打造、新業態培育作為全域旅遊的核心任務,啟動了很多新景區新業態的建設。

“茂蘭景區、水春河景區、水浦民宿、冰雪水世界主題樂園、大土苗寨、夜遊樟江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目前正在加快打造月亮湖溼地公園高端度假區、荔波八景、樟江航運、低空飛行、徒步穿越等旅遊精品業態。”說起這些,尹德俊如數家珍。

2018年,實施景區提質擴容後,荔波大小七孔景區接待遊客容量得到大幅提升,旅遊市場實現井噴增長。於是,有了前文那組數據。

荔波用數據證明了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的強勁生命力。

荔波“全域旅游”促进“全域脱贫”

荔波山區美麗公路。

特色民俗旅遊

在全域旅遊的大背景下,荔波注重將旅遊與扶貧結合起來,安排當地群眾在景區就業,在景區周邊打造旅遊小鎮,引導周邊群眾開辦民宿、餐館分享旅遊紅利。

不只是熱門景區,荔波還注重挖掘民俗旅遊。當然,路通了,也讓一些有特色的村莊有了發展旅遊的可能。

佳榮鎮大土村“一馬當先”,積極響應。這個位於月亮山東南麓海拔1000米半山腰上的村莊四面環山,記者一行登上“觀景平臺”,放眼望去,一條小溪從高山密林深處裡靜悄悄地向寨子中央聚集,陽光下,獨具特色的苗族民居,錯落有致的瓦片散發出獨特的美感。

大土村曾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人均耕地面積不足3分,人均收入不足200元。終年雲遮霧罩,幾乎與世隔絕。

上世紀90年代初,龍貴雄開始擔任村支書。上任後,他和村支兩委帶動村民手拿鐵錘、鐵鍬、鋤頭等簡單工具,敲響了“造林起步,造田飽肚,修路致富”三部曲。僅用3年時間改坡造田470多畝,比原有農田翻一番,實現人均1畝基本口糧田的目標。墾荒造林23000餘畝,實現戶均100餘畝杉木林。需要強調的是,1997年,他們在大山深處鑿出一條11公里的簡易公路,打通了走向外界的通道。

龍貴雄清楚地記得當年有村民對他的諷刺,認為修路是天方夜譚。

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大土村已種下了2.9萬畝的杉樹林,戶均擁有森林面積200畝。為將生態、民俗特色資源發揮好,大土村規劃建設一個集生態旅遊、鄉村旅遊、特色養生度假及民族文化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性特色苗寨。

如今,特色苗寨已建成。住進新修的房屋,村民非常開心。潘智福家還貼有新老房對比照片,照片中低矮的老房子由幾根老木頭支撐,搖搖欲墜。而新房堅固結實、寬敞明亮,富有民族特色。

隨著山村公路的建成、村莊重新規劃建設完工,大土村的生態優勢、民族特色體現了出來,也引爆了山村旅遊。去年,廣東、深圳、北京等多地旅遊團到大土村旅遊。

龍貴雄告訴記者, 遊客來了後,村民一方面可以開民宿掙錢,另一方面可以銷售當地特色農產品。

“現在我們想的不只是脫貧,而是鄉村振興。”說起這些,龍貴雄信心十足。

記者調研採訪發現,不只是大土村,水浦村、洪江村……都在利用自身特色,發展鄉村旅遊。玉屏街道水浦村,將一棟棟破舊的民宅改造成民宿。民宿融入當地田園風光,坐在露臺,成片的稻田一覽無餘。

朝陽鎮洪江村,原本是個空心村,通過農村土地改革助推脫貧攻堅,利用緊鄰大小七孔景區的優勢,吸引了一批國內知名藝術家認養村裡老房,從留住客人到請進主人,打造國際藝術村。

這些舉措,盤活了村莊原有資源,讓空心村有了活力,老百姓有了收入來源。更為重要的是,激發了村民脫貧致富、振興鄉村的信心。

( 《民生週刊》記者 嚴碧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