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植物神經紊亂常常被恐艾症患者當成艾滋病初期症狀來分析

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在接待實地前來預約的艾滋病恐懼症患者中,有大部分諮詢者的首要目標就是解決內心中當前最困惑最痛苦的問題。儘管我們深知大部分實地前來尋求幫助的諮詢者或多或少有一些植物神經紊亂。但既然是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幾乎都會認為自己目前的痛苦源頭都是與艾滋病息息相關的,故而將對艾滋病知識的瞭解作為首要選擇條件。

對於很多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最容易引發初層次的艾滋病焦慮主要在於三個基本點,第一是艾滋病初期感染到底有沒有症狀,有沒有具體什麼最具備典型意義的症狀,第二個是艾滋病窗口期到底是多久,網絡上有兩週絕對排除艾滋病的言論,也有建議在三個月去進行艾滋病複查的言論,但到底哪一個才是最科學的艾滋病窗口期,第三個就是艾滋病毒在體外到底能夠存活多久,網絡上也有激進言論說暴露在空氣中分秒鐘菸灰湮滅,當然也有實名認證的醫生說艾滋病毒在空氣中可能會活一段時間,那到底哪一種才是我們作為判斷的標準呢。

植物神經紊亂常常被恐艾症患者當成艾滋病初期症狀來分析

每一位恐友都特別痛苦壓力巨大

關於艾滋病窗口期的解釋和艾滋病毒存活能力在實驗室的一些數據,在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官網和公眾號上都有相關的文章進行了比較科學的解釋,這篇文章主要是探討一下為什麼沒有恐艾以前覺得自己生龍活虎,然而在艾滋病恐懼以後,或者和失足男女有過一些關係以後就一下子多了很多症狀。特別是針對與實地前來面詢的恐艾症患者,我們也做了一些關於症狀體驗感的調查,大部分也都是表達了在沒有恐艾以前軀體化症狀相對於輕微,就是偶然有過一次出軌行為後,或者一個特定的時間後,就開始莫名其妙的出現了很多症狀。自然而然,就會把症狀產生的原因歸為是那一次特定行為導致的。

沒有巧合,有的都是必然聯繫。很多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在進行一對一面詢的時候總會考究這麼一句話,因為自己從來沒有如此清晰感覺到很多軀體化症狀對自己目前的影響,而且這樣的影響足以引起自己的警覺性了。然而正是這樣的警覺性才真正誤導了我們自己。對於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總會面對著無數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總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微生物風險暴露,那麼我們的身體免疫同微生物做戰鬥,這是產生症狀的一個原因。另外對於我們的神經系統也會因為我們的心理產生誤報,類似於一種“狼來了”的誤導信號,激發內分泌,產生了一系列的激素,從而引起不少的症狀。如果誤報的程度比較大,就很容易導致植物神經紊亂,植物神經紊亂可是會出現多種不同程度的全方位的軀體化症狀,而個體自身又因為成長史或者過往史,比較關注和看重健康方面,又或者是突然看到艾滋病等相關字眼時,就更容易產生心理應激障礙,產生相關症狀。

植物神經紊亂常常被恐艾症患者當成艾滋病初期症狀來分析

有了經歷才覺得健康最重要

最重要的是,無論是其他微生物產生的免疫應激還是植物神經引起的免疫應激,都或多或少有相似之處。在經過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們優先處理最壞結果的意識,以前沒有受到過艾滋病信息刺激,處理其他自認為可能最棘手的問題。現在遇到艾滋病這個話題,太可怕了,就開始將大量的注意力放在艾滋病上面來了。以至於附帶著以自我感知作為安全信號來反正是否有可能存在艾滋病感染風險。儘管我們在做恐艾干預的工作中認為這不是最正確的最科學的。

現在網絡信息時代發達,艾滋病恐懼症患者苦於無法向親朋好友傾述,一般都是選擇通過網絡學習交流。然而在網絡上有關艾滋病相關的信息,總是被有意無意的貼上症狀標籤。誠然,對於一個艾滋病中晚期攜帶者,會有大量的症狀會逐步產生。然而,艾滋病初期症狀的說法也隨之廣泛傳播開來。久而久之,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在網絡上相互對比所謂的艾滋病初期症狀也就成為了一種風氣,覺得今天感覺好症狀少,就舒服一點了。感覺到自己類似於艾滋病初期症狀越來越多,心情就越來越差。

植物神經紊亂常常被恐艾症患者當成艾滋病初期症狀來分析

到處出去走走也比呆在網絡上更好

為了驗證自己的症狀去獲得安全感,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準備了體溫計體重計等兩大法寶,並且變得更加的敏感去感受身體的各個機能器官。並且將自己對症狀的感覺表達在網絡之中進行交流。所謂“恐懼傳播,症狀放大”也就是這個道理,一些原來並沒有被感知的症狀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被放大,讓很多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感到自己症狀越來越多,這樣更容易引起植物神經紊亂。特別是生活作息不規律,身體感到更加的疲乏且敏感,植物神經紊亂所產生的軀體化的不適應感就更加劇烈。這時候再一想到如果自己還曾經有一些高危的行為,就更加會堅定的認為,目前自己這麼難受的症狀就是自己過錯所導致的艾滋病初期症狀。實際上,他們統統都是植物神經紊亂所引起的,特別很多前來恐艾干預中心一對一諮詢的恐友都不屬於真正意義的高危行為,那症狀從何而來呢,不都是皆有心生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