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运动对糖尿病人有哪些好处?

小树育儿


93.7%的糖尿病都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2型糖尿病,我国目前有1.4亿糖尿病,5亿高血糖糖前期,如果不及时矫正生活方式,未来真是“大糖盛世”,不亚于当年吸鸦片被叫做“东亚病夫”

每个人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都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俗话说遗传基因就是子弹上膛,不良生活习惯就是子弹上了膛。人类在远古时代,运动是本能,如果不运动,就没有猎物,就会饿死。生存喝运动二者紧密结合,而现代人不需要运动就能吃饱饭,吃得比以前多,运动比以前少,过多热量囤积造成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各种慢病高发也是在所难免。

虽然说吃出来病并不能吃回去,但通过运动和饮食以及药物控制,会把血糖保持在适宜范围,不至于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终身和糖尿病和平共处,也算是“打败了糖尿病”。

根据《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

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架马车就包含运动疗法。

八条核心推荐之首就是:1.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

Hippocrates 希波克拉底(古希腊文:Ἱπποκράτης,前460年——前370年)为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的医师,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西方医学奠基人。提出了:就算膳食合理,也不能保证人类健康,必须运动,二者结合,才能健康。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这两句话更是金科玉律:适量运动是良医,科学膳食是良药。

运动的首要目的是把血糖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运动可以增加人体的能量消耗,正所谓开源节流的开源。持续一段时间的运动,血液里的葡萄糖会逐渐消耗,体内离脂肪酸燃烧的比例也随着运动的时间持续增加。很显然,通过运动,我们可以使血糖降低,如果限制膳食能量摄入,就可以保持良好身材。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过程需要胰岛素的参与,由于运动过程中的血糖消耗,那么进入细胞的葡萄糖就会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也比安静时减少,这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节约胰岛素的用量。

如果天天呆着不动,这些过剩的能量将会转化成脂肪等物质储存在人体内。但是,运动疗法,如果不配合限制膳食的话,减肥的效果并不明显。你辛辛苦苦跑了一小时也就消耗了四五百大卡的热量,结果吃一碗马兰拉面就700多大卡,白跑了

很多人尽管也天天运动半个多小时,但一两年也没瘦,虽然没有减肥成功,但从长远出发,养成运动习惯后,能够提高胰岛素感受性,对糖尿病的帮助也会有良好效果。

首先,运动使细胞对于胰岛素的感受性增强,与开始锻炼前血糖控制不稳定的状态相比,患者的身体只要动用较少胰岛素就能使血糖下调。换言之,运动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活跃的状态)得到改善。

另外,运动还能减少内脏脂肪,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并能增加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淡化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一个通过运动塑造的灵活的胖子也比不动的虚弱的胖子强。

以上种种运动的功效,不仅有利于糖尿病的疾病控制,同样也适用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由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疾病。

通过有氧运动和肌肉增强运动减脂增肌,可以形成易瘦体质。

坚持锻炼身体,每周150到300分钟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两次肌肉增强抗阻运动,能够增加体内肌肉含量。这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而言是大“喜事”。

肌肉是人体消耗能量的机器。肌肉含量的增加,好比在体内换了一台大功率的机器,这台“机器”运行时自然需要较多的能量供应,也就意味着需要从血液中摄取更多的糖分以提供能量。血液里的糖分被利用得多了,进入细胞的葡萄糖就减少,也就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正常化。

运动疗法的主要功效以及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的联合作用:

根据表格计算每天需要热量,别多吃。这样的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量化搭配的一餐,热量400大卡左右,一天三餐,还有少量加餐,大家感受一下。

糖尿病运动和饮食疗法作用:

● 调整血糖

● 改善胰岛素感受性

● 减少过剩的体内脂肪

● 形成易瘦体质

● 降低血中的中性脂肪和对人体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提高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

● 增加肌肉对血糖的利用

● 减缓肌肉衰退,增加肌肉量

● 增强心、肺功能

● 活跃神经活动

● 消除身心疲劳

适量运动的“开源”和饮食疗法的“节流”,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最有效的运动是全身运动,能提高和运动相关的肌肉的胰岛素感受性。如果锻炼了某一块特定的肌肉,久而久之,这块肌肉对胰岛素的感受能力就会增强。而其他没有经过锻炼的肌肉,对胰岛素的感应能力不会平白无故地提高。糖尿病患者所进行的运动,要尽可能要锻炼到身体的多个部位,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肌肉加入到胰岛素的感受性提高的“队伍”中。由此看来,糖尿病患者最有效的运动是全身运动如游泳,快步走,慢跑,广场舞等(建议在医院运动医学门诊开运动处方)。提醒一点,游泳是低水温,游完了特别饿,要控制食量别多吃。


茄子营养师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有些人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后就认为需要多多休息开始恐惧害怕运动。在这里希望能纠正大家这个错误的认知。

运动对大多数的疾病是十分有益的。而并不是得了病就不能进行运动了。同样,运动对糖尿病患者也有诸多的益处。但是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方式都要适量,并根据自己的病情及时调整运动计划!

在这里为大家简要的列举下运动能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的好处 :

1、减轻体重,胰岛素受体数上升,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2、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脂,促进肌肉和组织对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减少尿糖,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3、适量的运动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身体血液供应,预防冠心病及动脉硬化等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适量强度的运动还可以帮助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对抗疾病的自信心,增加生活的乐趣,使人心情舒畅有益身心健康!

赞同我的回答就点个赞吧!糖人健康网祝大家身体健康!


糖人健康网


你好,作为内分泌科医生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中国是个糖尿病大国,糖尿病有1亿人左右,还有很多糖尿病前期。大家都知道运动治疗在糖尿病五驾马车或七大宝典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6年11月发布的关于糖尿病人身体活动/锻炼的立场声明中也强调维持身体活动是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管理及全身健康的关键。《中国2糖尿病防治指南》也强调了运动在糖尿病在三级预防的各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研究显示,没有规律锻炼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比每周至少锻炼3次的2型糖尿病患者高70%。研究同时发现,久坐不运动的患者开始锻炼后能得到显著获益,强烈提示锻炼身体永远不会太晚。在另外一项研究中,也显示体力活动在日常血糖控制中起重要作用,即使是短期减少体力活动或中断常规锻炼也会发生与糖尿病相关的变化,这些变化可发生于体重增长与肥胖前。首先影响到餐后血糖(PPG)的变化,而 PPG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子,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上升相关。Thyfault 教授发现健康个体减少一半体力活动超过3天,其PPG对进餐的反应就会变化,也就是餐后血糖就会升高。所以建议每天步行10000步,可以明显延缓糖尿病的进展。但是目前的数据显示很多糖尿病人每天步行量不超过5000步,这是一个糖尿病人必须重视和改进的地方。运动不仅仅可以改善血糖,还可以控制体重、增加肌肉的力量、身体的柔韧性,改善精神面貌,运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我认为运动对糖尿病的改善是多方面的,应该得到重视和提倡。


北京协和内分泌周大夫


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五架马车中的一架,可见运动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

运动能给糖尿病带来什么好处呢?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即刻降低餐后血糖!

但是运动带给糖尿病人的好处不只是降餐后血糖,运动还有这些好处

1)愉悦心情、精力更充沛

室外锻炼,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高阔的天空、与人的交流,都会让人心情愉悦、精力充沛,好的心情对健康是一种正念的能量,能提高人体的自愈力。

2)减重减脂

对超重或者肥胖的糖尿病人来说,长期规律的运动可以减轻体重和内脏脂肪。尤其是,减少内脏脂肪对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都有帮助,可以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心血管病的发生。

3)身体整体机能都得到锻炼

运动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强健骨骼、愉悦心情、多晒太阳促进钙吸收。

4)运动对糖尿病人血糖调节的影响是积极的

运动可以提供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血糖的利用,从而减少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的用量。 减少脂肪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运动还可以使肌肉内的血管增加、肌肉的质量(重量)增加,减少脂肪,结果是肌肉里面对胰岛素敏感的肌肉纤维增加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最终达到改善血糖调节功能的作用(长期的作用)。

所以,运动对糖尿病人有好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多运动吧。

欢迎您点击右上角“关注”本头条号“欧阳冬云慢病管理”...您会在我的“悟空问答”“微头条”获得更多健康知识...我将从医学和营养学的角度关注整体健康的早期维护、疾病的早期预防,愿朋友们拥有更优质的健康!感谢您的阅读、评论、点赞!


欧阳冬云慢病管理


众所周知,膳食质量会影响血糖水平,但运动对血糖的影响你重视了吗?通过结构化运动干预模式加合理饮食搭配,可以达到维持血糖平稳、防治并发症的目的。

研究提示,如果运动间歇超过3天,其运动效果及积累作用就会减少。糖尿病患者运动频率一般以1周5天为宜,具体视运动量的大小而定。

运动的好处

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粘稠度。体育锻炼可增加糖尿病病人对血糖和血脂的利用,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通过不断运动,会帮助控制好体重。控制好体重,能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就是说降低了身体的胰岛素抵抗。

如何运动

一般建议在餐后0.5-1小时进行,此时运动可提高血糖向肌肉组织转移的速度和肌肉吸收利用血糖的能力,血糖会随运动的进行而明显降低,把高血糖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要消耗糖原,有氧运动很有效,如果增强机体自身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就得提高新陈代谢率,抗阻运动更有效。

从降糖的角度考虑,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才是最佳的运动组合。理想情况下,需氧运动应至少持续30分钟,最大心率不能高于比休息时提高60%~70%。为避免肌肉损伤,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热身和放松运动。

注意哪些问题

糖尿病人不宜空腹(或餐前)运动,这样容易诱发低血糖或引起血糖显著波动;也不宜餐后立即运动,这样会妨碍胃肠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并引起胃部不适或消化不良。


药疗君


运动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无论是行走还是剧烈运动,均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危险,并且运动强度越大,发生糖尿病的相对危险性就越低。每周一次的快走或骑车运动,既能显著改善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如果每天都进行规律的体育运动,糖尿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性下降15%~60%。按照这个比例至少可以挽救近1亿人(目前处于糖尿病前期)。

运动可以降低食欲

运动能对食欲产生有益影响,并有助于能量平衡和控制体重,运动不会立即增加食欲,相反剧烈的运动可能导致临时性的食欲下降。一定是剧烈运动才会有效果,建议年轻人多做尝试。运动还能明显改善身体惰性者的饮食控制水平,也就是说不想运动,那就更应通过饮食控制自己。饮食因素对运动的影响也是肯定的。喜食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吃蔬菜少的人,其运动量较饮食健康的人明显减少。

运动能改善糖耐量受损

运动能改善葡萄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受损的状态。坚持每天30分钟以上的运动干预,无论是轻度运动还是剧烈运动,均能降低葡萄糖耐量减低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对空腹血糖异常者,运动也能明显降低其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

运动能改善代谢相关指标

运动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这种改善效果和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治疗的效果相当。规律体育运动可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运动可以改善并发症

运动不仅可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同样可以改善并发症的发展和预后。运动具有明显改善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每周三次,且连续12周的太极拳运动,不仅可以改善血糖水平,还能增加神经的传导速度。每周四小时快走,能显著延缓糖尿病并发症感觉神经病变病情的进展。

每天30分钟的脚踏车或跑步机训练,能改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骨骼肌力量和生活质量。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可以使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下降47%。

作者:袁媛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王兴国老师第三期特训班学员


营养百事通


☞(大海捞针啊121)♥的系列回答:1.运动可以减肥,使体内脂肪减少,减轻体重,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糖尿病。2.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的理由,降低血糖。运动和体力劳动使肌肉收缩,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的吸收而降低血糖。3.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减少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用量。4.锻炼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糖、血脂。


大海捞针啊121


1)直接降血糖的作用,运动30分钟可以直接降低血糖1—2个点。

2)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降糖药的效果。

3)稳定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4)降血脂、减肥、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心脑事件下降34%;肥胖率下降30%。

5)改善微循环,视网膜病变下降47%;

6)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

7)提高免疫力,死亡率下降39%;

8)改善神经病变、缓解骨质疏松;

9)减少药物,少花钱;

10)精神愉快、生活幸福、延长寿命。


说糖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的体力劳动及活动减少,而导致人类的血糖水平普遍升高及糖尿病人群的数量增多。糖尿病的病程比较长、并发症及后遗症比较多,这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作为运动也是治疗和控制血糖的一种方法。但是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总结为“一、三、五、七”这四个字。

所谓“一”,就是选一种最适合自已的运动方式。比如,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糖友,就不能参加强度比较大的体育运动,但游泳是很好的运动项目。糖友应结合自己邱身体情况和爱好选一个适合自己并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运动方式。

所谓“三”,就是每次运动时间应在30分钟左右,运动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自己灵活掌握。什么时间运动?最佳运动时间在餐后1小时。

所谓“五”,就是每星期至少要有五天参加体育运动,不能一曝一寒。

所谓“七”,就是每次的运动量达到体能的70%就可以了,千万不能透支,透支体力不利于身体健康。运动量以脉率为准,简易算法,运动时的脉率=170-年龄,如,60岁的人,运动时的脉率=170-60=110,也就是说运动中的心率不能超过110次/分钟。


萌宠大叔


您好,运动对糖尿病的好处如下

1.长期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改善肌糖原的氧化代谢及心血管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并发症,减少降糖药物剂量。

  /<font>2.运动可使肥胖患者体重减轻,使活动的肌肉等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受体数上升,减少降糖药的用量或降低胰岛素的用量。

  3.运动可加速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堆积,促进游离脂肪酸,胆固醇等的利用,以补偿葡萄糖供能不足;降低血清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有利于动脉硬化症、高血压、冠心病的防治。

  4.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对糖尿病并发症起一定的预防作用,还可防止骨质疏松。

  5.运动还可以陶冶情操,消除应激,改善脑神经功能状态,放松紧张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