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央行降準對樓市有影響嗎?真相在這裡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知名財經評論家

中國人民銀行10月7日發佈公告決定,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此次降準釋放的部分資金用於償還中期借貸便利,屬於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因此,在優化流動性結構的同時,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著重回應了此次降準是否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貶值壓力。本次降準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基本面對人民幣匯率的支撐更加鞏固。作為大型發展中的經濟體,中國出口有較強的競爭力;同時,中國經濟以內需為主,製造業門類齊全,產業體系較為完善,進口依存度適中,人民幣匯率有充足的條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我們認為此次降準對匯率可能會產生臨時性的波動,但長期影響甚微。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央行降準對樓市有影響嗎?真相在這裡

一是市場對本次央行定向降準應已有足夠的預期。

經濟基本面上,8月經濟金融數據反映寬基建寬信用政策效果有限,而9月製造業PMI數據顯示供需兩端雙雙走弱,反映經濟下行壓力不減,存在定向降準保經濟的需求。從長遠看,良好的經濟基本面也有利於匯率的穩定。從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來看,10月中旬有約4500億左右的MLF到期疊加月中繳稅繳準需求,定向降準置換MLF既可以穩定流動性總量,又可以優化流動性結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是合理的選擇。當下時間點宣佈定向降準一個點,屬於市場預期範圍之內,影響應該較為中性。

二是央行政策工具充足。

在國慶長假期間,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多次跌破6.90關口,不少市場人士也擔心此次降准將加大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實際上,本次降準彌補了銀行體系流動性缺口,優化了流動性結構,銀根並沒有放鬆,市場利率是穩定的,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率與名義GDP增長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適度的。並且央行在美聯儲繼續加息的背景下,仍然表態稱“人民幣不會形成貶值壓力”。

央行降準對樓市有影響嗎?真相在這裡

一方面說明央行認為國內目標要優先於對外目標,另一方面也說明央行有意願與能力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維持在特定水平上。逆週期因子的重新引入加強了央行影響中間價的能力,跨境資本流動的管理仍在繼續加強,此外央行還保留著外匯儲備干預與離岸市場干預的能力。因此,有離岸央票和逆週期因子護航,已為匯率做好緩衝。近期,美聯儲加息後央行並未跟隨提高OMO利率,未來可能通過在香港離岸市場發行央票,減輕人民幣貶值壓力。

對於大國而言,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無疑更為重要。降準定向寬鬆,以對沖內部的部分經濟數據放緩,以及外部的關稅影響。對沖之後,國內經濟的下行有望得到緩解,也就為匯率平穩創造了條件。而通過離岸央票和逆週期調節因子工具,離岸和在岸匯率受到的衝擊減小。

央行降準對樓市有影響嗎?真相在這裡

三是去槓桿和強監管政策背景下,本次降準未改貨幣政策基調。

人民幣匯率走勢受多方面影響,比如中國對於國外經濟基本面的走勢,以及國際資本流動政策的調整情況。從目前來看,經濟形勢的變化已經使得市場能夠對於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有了更為明確的預期,同時國際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政策也已經基本就位。所以,這一次降準不會對人民幣匯率產生額外影響。從流動性方面來說,首先,降準的目的在於置換MLF,同時對沖稅期影響,因此流動性總量變化不大;其次,與逆回購、MLF等方式相比,降準釋放流動性不會增加金融機構成本,並且沒有到期期限,不需要商業銀行償還,因此有助於優化流動性結構,刺激金融機構為實體經濟提供中長期信貸支持。

央行降準對樓市有影響嗎?真相在這裡

金融機構和實體經濟還能夠同時降低成本;最後,降準有助於穩定金融機構預期,強化對政策的正面判斷,對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均有較強的正向信號作用。所以,本次降準不會對流動性總量產生太大影響。加之目前有去槓桿和強監管政策的影響,所以央行不太可能通過寬鬆政策來刺激經濟發展,也就不會對人民幣帶來過大的貶值壓力。另外,降準對實體經濟有正向的支持作用,對匯率穩定也有一定的幫扶效應。

原文刊載於騰訊企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