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说进不了重点高中重点班,从概率上说几乎就与名牌大学无缘了?

常争


这句话非常非常残酷,但非常非常现实,进不了重点高中重点班,几乎与名牌大学告别了。这不是大概率的问题,而是从学生质量、师资力量以及机会通道三个维度决定的。高考几乎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面对十四亿人这个庞大群体,又是唯一公平的,那么,就决定了这句话的现实性,尖子生里掐尖子,这个与社会因素完全不同。

比如,我当年全市有两所重点高中,一中和二中,那么,别说普通高中,就算是二中,与一中相比,几乎分为两个世界,也许中考时只差了几分就上天入地,你找谁说理去?一中,一本升学率为90%,二中一本升学率40%,普通中学一本升学率10%。名校生,普通高中几乎年年剃光头。多少家人不甘心,但真的对不起,名校的大门几乎对90%的学生从高中就关上了大门。

原因有三点:

第一,学生是掐尖的。教育层次也是金字塔形状的,越高档的学校越是塔尖,这是客观规律,只有智商超群的人才能有立锥之地。“锥”这个字,已经很形象了,就是那个尖。其实,竞争从小升初中时代就开始了。到了中考,60%以上的学生,连上高中的机会都没有了。一个城市地区,也就一所重点高中,一个省有名的学校不过10所。一个重点高中,里面又有实验班、精华班、冲刺班。你自己想想吧,这个金字塔越来越尖。塔尖,都是层层选拔的尖子中的尖子。

第二,师资力量是拔尖的。地方长官、教育系统、重点高中、具体到每一位老师,都会明白,要把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经费,向重点高中倾斜。不仅仅因为这是面子工程,还因为多数管事人的孩子一般也在重点高中,都想让本地区出几个清华北大,这是城市的面子。就算老师本人,也都想去重点高中,一是事业空间大,二是收入高,三是未来赚钱机会大。有的省重点老师,一对一辅导,一小时可以收1000元。几个因素综合起来,所有的好老师和最大比例的经费,都向重点高中倾斜。

第三,名校也是“势利眼”,都喜欢去知名高中去抢人。对重点高中,各种比赛机会也多。举一个例子,我家附近一所名校,参加国际比赛、参加国家大赛的机会多,高考加分也多。名校的加分项目多,让这些优秀学生有了双保险。这所学校的优秀生都有20分的加分,只有他们敢报北大清华。另外,名校也向这些高中释放一些自主招生名额。还有推荐名额、报送名额,等等。知名高中比一般高中,考北大清华等名校,不仅仅靠分数一条路,还有许多路,心理的底气也足。其他普通高中,没人理会了。


职场火锅




这是有事实证明。有个朋友的儿子中考离本地重点高中的分数线差一点。他们要想上重点高中,但由于不够线,开始托了很多人,都没有搞成。后来大家劝他,说只要小孩子争气,哪里上学都是一样的,云云。可是朋友还是铁了心要小孩上重点,后来费尽周章,总算如愿以偿,但被安排在普通班。与他的孩子一起进这个班的,还有一个初中成绩比他好的同学。而有的跟他成绩差不多的初中同学只能上普通高中。后来到了高二再分班时,这个孩子又进了重点班,那个初中比他成绩好的小孩还在普通班。高考成绩揭晓后,朋友的孩子上了重点大学,那个在普通班的初中同学也上一个比较好的大学。但在普通高中就读的考得最好的就是上个一般的一本,更多的是上了独立学院。



朋友说,之所以拼了命要孩子上重点高中,要的重点高中好的学习环境和好的教学资源。重点高中好学生集中、好老师集中,学习氛围好,孩子一心一意读书学习,老师教育又得法,必然事半功倍。



因此,实事求是的讲,孩子学习教育阶段,处于非自主性状态,教育的指引者和学习环境,重点高中与一般高中的确不一样,在这样条件下,孩子的成长需要好的扶持和引导。总之,想上重点大学就请努力学习,考上重点高中和重点班吧,不是靠搞关系进出的哟。


摩心誉处


关于学习的问题,我这些年也比较纠结,儿子中考成绩本来可以进本市重点高中,成绩出来以后又怕分数线达不到本市重点高中录取线,索性又去外市进行自主招生考试,没想到又被外市高中录取了,本市第一重点高中又发来录取通知书,最后儿子自愿去读外市排名第二三名的高中,就没去本市第一名的高中,现在读高一下期了,我一直提心吊胆的怕错过了什么?选科分班了,全校班级总和1800个学生,现在外市高中儿子文科排名200名,理科排名600多名,儿子又选择读理科,这一拐真不知道拐到哪里去了,找了点儿小关系,分到7班,然后班主任拿年级1班和2班的测试卷拿来7班的孩子做,既然大部分孩子都一脸懵逼,真心发现实力差距还不是一点点啊!儿子只告诉我说,现在学习比较带劲,学习氛围比较好,真不知2年以后战况如何?虽然我没读书,确一直担心儿子的学习,我的每根神经都绷紧了,怕选错了学校而耽搁儿子的前程。想把儿子转回本市高中就读,各位头条大神,麻烦给点儿宝贵意见吧!谢谢


碌碌无为的笨猪


从身边的一些情况来看,的确有这样的情况,那些中考的时候能够考入重点中学的学生们将来能考上二本以上高校甚至重点大学的几率还是很高的,而那些只上了普通高中的同学考上大学的几率是相当的低。就拿我所在的那个县城而言,全县总共有24万人口,县城唯一的重点高中近几年每年高考考上二本以上高校的人数有1000多人,而位于县城郊外的普通高中每年高考考上二本以上的人数仅有不到100人。之所以出现这样大的差异,原因还是很多的。

1.教学方面.

重点高中的师资力量肯定是全县最好的,记得那时候县城的重点高中的老师们的教学还是很不错的,每年还从全县的初高中选拔教师进入县城的重点高中,对于每年学校里面教学质量比较差的教师也会实行淘汰制,让他们去其他的高中或者初中去教学。这样的有上有下机制使得学校的老师都很有危机感,也会使出全身解数来把教学质量提上去。

而县城的其他普通高中就不会施行这样的淘汰制了,基本上学校的老师都是固定的。

2.竞争上面.

重点高中因为学生人数比较多,学习好的学生也比较多,其学习竞争还是很大的。像我们那时候高三的时候理科有接近20个班级,每个班级有60、70名学生,学校至少每个月会组织一次全年级的考试,有时候可能会更多。在这样高密度的竞争压力之下,学生们得到了充分的竞争、学习,其学习能力可想而知。

3.教学管理方面.

重点高中的管理也是很严格的,从作息时间还是教学管理方面。

4.硬件方面.

硬件方面重点中学一般也是比较好的

5.上级支持方面.

6.学风方面.

重点高中的学习风气一般会比较好,整体有比学赶超的风气在哪里,大家都为了一个目的,也就是考个好成绩将来能考上一所比较不错的大学。而普通高中的学生,很多学生的想法就是混个毕业而已。


饕餮视听


进不了重点高中重点班,从概率上说几乎就与名牌大学无缘了。但是也有例外,只是特别艰难。本来考取名校只是少数人的事情,所以说这些例外也是值得深思的。

就以我们县为例,先看我们县重点高中2016年的成绩单。


2016年安徽理科一本分数线518分,想考名校得600分以上。可是我们校仅有89人,全市占比1/3非常高。如果不是重点高中重点班,是很难很难的。想当年我们普通班的学生想考进全校前50名,几个指头都能数过来了,有些比较差的普通班难得出一个学生。所以说在概率上已经无缘名校了。

我们在看看各省985,一本大学的录取情况。

看看985大学的录取比例,基本上可以说是百里挑一!一本录取率也就百分之十几。想考取名校在概率上已经很低了,何况重点高中,重点班把最好的学生挑走了,也把最好的师资、教育资源集中在这里。要是在普通班,生源就差许多,再加上学习氛围和师资不够好,还想考取名校岂不超级困难。事实也是如此,普通班考取名校的极少。我们班最好几个的也就是考上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部分学生考上普通本科。



除了重点高中,还有普通高中,像我们县二中一本学生数可能不去我们一个班,就不必多说了。所以只有上重点高中重点班才能最大概率的考取名校。

虽然说,进不了重点高中重点班就与名校几乎无缘了,但是不在重点班的学生还是有特别拔尖的,让重点班的学生感到压力的。我们班就有学生考取名校,出国留学的。普通高中也有耳闻考取名校的!这些都不简单,因为起点低,资源差,还能逆袭学霸。所以说,不管在哪里学习都要自信,不断努力就有希望!

以上个人经验和见解,希望能够答疑解惑,不到之处关系交流评论。


徽乡小居


这个提问的论断基本正确。从概率上讲确实如此。

至于原因,很多回答也总结过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师资和生源,二是学习氛围。

但我感觉这些总结还不够深刻。下面我就结合我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一下,特别是讨论到底是要做鸡头还是做凤尾,到底是不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

故事有点久远,但是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我小学在村小,初中高中都在小镇上,既不是市重点更不是省重点。但我的成绩一直排名靠前,小学前两名,初中年级前3名,其中初三永远是第一,高中年级前10名。就是所谓的“鸡头”了,我们那里叫“矮子中的高子”。

学校不是重点,在小学和初中一直都没有体现出来,或者说当时我并不会太输给重点学校的学生。但是到高二高三矛盾就显现出来了。

首先,学校定位较低。每个学校有自己的目标和定位。比如重点学校有名牌学校率。而普通中学最关心的只是升学率。只要是上大学就完成目标,不管是专科还是本科。这样的办学目标,对于“鸡头”,是很不利的。他们表明上光鲜,老师同学视为掌中宝,实际上却是被边缘化的。老师最关心的永远是那些中等偏上的,以及游离于很有可能上也可能上不了专科线的学生。他们才是老师的宝贝。

第二,老师讲课内容太过于简单。这个基本上是上一条的延伸。我不太认同我们师资力量差。重点在于,我是当时班上的前三名,老师必须照顾多数学生,倒不是老师不想讲难题。老师整天上课讲一加一等于几,对于优等生简直就是浪费时间。但是“优等生”又必须很有耐心地听着,不然对不起表现好这几个字。所谓态度有时比结果重要。

第三,自习时间特别少。我问过当时的重点中学,它们的晚自习是严禁占用的,上课时间也会安排后半堂自习。但是作为普通中学,必须考虑一个事实,多数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自律能力。基于这个事实,普通中学的老师才特别喜欢占用自行时间讲习题和试卷。当然,对于我这样的学生,这些题基本全部会做,纯属浪费时间。没有了自习时间,基本不太可能去突击难题。没有了难题,怎么和重点PK?

第四,条件差,琐事多。客观上说,普通中学肯定没有重点中学的软硬件设施好。我们那个年代(现在可能改善了),洗衣服、洗澡都是个问题。洗衣服,等水排队。洗澡,排队等水,排队等洗澡位。光是洗个澡,前后得花一个小时。由于没有雇佣清洁工,学生还要花时间打扫所谓的“公地”:公共地盘。比如厕所、操场、走廊。换句话说,时间都花在这些琐事上了,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了。除此之外,还有空调、饮食也都和名校有差距的。连营养都不良,怎么考好大学?

第五,文科老师水平较低。一般说来,不管好学校还是差学校,在数学物理等理科方面,尖子生都不会有太大差异,往往都是130几,140几。但是文科方面,不得不承认,和重点是有差距的。尖子生在语文和英语考上130都不是常态。拿语文来说,前面的什么拼音错别字语病那都不是问题,但后边的阅读理解、写作,真的是很难做对。重点是,老师也讲不清楚如何得高分。在重点学校,这方面要好一些。

所以,什么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不完全正确的。最佳的选择学校的标准,我认为应当是让自己在班上排名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上,不应该是排在最前面。如果成绩特别好,省、市状元级的人物,自然属于例外情况,因为他们再也找不到符合我说的这种情况的学校了。当然反面就是,如果一个人的基础较差,还是不太适合花钱托关系强行上名校或尖子班。因为如果不是靠实力入的学,即使上了,也会被老师边缘化,跟不上老师和同学的节奏。

最终结论是:鸡头凤尾都不好,最好的就是通过择校或择班,让自己的实力在所在班级处于中上(状元级人物除外)。


犍为真人


能进重点班,本身就是对自己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肯定,我的儿子高中时就考进了市里的大奥班(就是全市中考分数最高的200个学生分为4个班),后来一直考985大学,读研考博一路顺利!能考进大奥班的孩子,本身自制能力就优于普通班的孩子,在大奥班的学习氛围,老师也必定是学校最好的,最起码高中学生的早恋情况,在大奥班就很少见!而普通班不论学习氛围和早恋情况就远远不及大奥班!能考上985和211大学的学生,我儿子那一届,全是大奥班的学生!普通班,连一本也上不了几个!


天边的云197309042941


虽然老话说“事不能做绝,话不能说尽”,但提问者的话,我还是很赞同的。我也是一名学生家长,儿子上六年级,女儿上高二,我先结合她俩的事例谈谈。

由于常年打工在外,疏于对儿子管教,男孩又调皮,所以成绩很不好。我们村小学儿子班里共有20名学生,去年放暑假时,我把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与乡中心小学的学生成绩做了一下对比,大为震惊,我儿子班里的第一名在中心小学都排十名后面了。几经周折,托关系让儿子进了乡中心小学,一个班有60多名学生。效果很明显,年底儿子就抱了个进步奖外带一支笔回家了,他很高兴,我更高兴,这是他上学以来第一次获奖。我觉得孟母三迁是有道理的,环境能影响人。我计划初中时让儿子去我们县重点高中的附中去上学,因为这儿的教育资源要比我们乡好很多。

托老天爷的福,虽然对女儿也疏于管教,但由于女孩大部分天生听话,我女儿考上了我们县的一所重点高中,现在高二了。这所学校分培优班和普通班,培优班配备的都是有经验的教师,管理很严格,但时不时的会抽出一节课的时间与学生互动,谈天说地,嘻嘻哈哈,气氛很活跃,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普通班的班主任把他们班里的学生分为三等,前十名、十一到二十名、二十一名往后,前十名是重点关注对象,十一名到二十名被列入关注对象,往后的自生自灭。你可以想象一下,不被约束的青春期孩子有几个有自我控制力的?

2017年,我们全市考上清华北大的一共有22人,其中市里一所重点高中就占了11人,其余的11人被五县四区的重点高中瓜分了,没有一个来自非重点高中。

我没有从其他方面分析,只是举例说明,欢迎大家补充、指正、探讨!


千辛万苦的人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论家长多年不愿意接受,事实是,进不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基本就与重点大学无缘了。

其实,题主还是比较保守的。更加残酷的现实是,如果进不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不是与重点大学无缘,而是与一本大学无缘了。

一般来说,重点高中每个年级有20来个班,重点班有8-10个左右。但是,重点班学生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真正的重点班,也就是达到公助生分数线的重点班,只有2-4个,其他的都是平行班。平行班录取分数线要比公助生分数线低30-50分左右。

以我们河北省为例,一个市里最好的高中,年级排名前五十名,985有希望,年级前三名,清华北大有可能,但是,清北并不是年年有!年级前100名,211高校问题不大。年级排名150名左右,211就危险了。200名以后基本就是普通一本的水平了。年级排名300-500名,只能走普通二本。

学校为了高考出成绩,把重要的师资全配置在了重点班。特别是两三个重点中的重点,生源质量最好,师资力量最强。两个班大约有150名学生左右,这些学生才是冲刺重点大学的骨干力量。对重点班,学校格外垂青,学的深,而且管的严。班级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学生基本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所以,每个学校基本90%以上的985和211都是来自这两三个班。

平行班和普通班与重点班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一是师资不行,二是生源不好,三是学习氛围不行。很多普通班的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是学渣,既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普通班,抽烟者有之,搞对象也是司空见惯。老师管不了,也不敢管,只能听之任之。抽烟和搞对象,在重点班是绝对禁止的!一般情况下,普通班第一名,在年级排名能进入200名就算不错了。从高考成绩来看,普通班只有少量二本,剩下的都是三本和专科。

所以说,想考上名牌大学,必须要进入重点高中的重点班,这话没毛病!是真的!



管理那点事


重点高中重点班是家长和学生梦寐以求想进的学校和班级,如果能进到这种班学习,考上大学是顺利成章的事。

就以我们这边的实验中学为例,每年一本率在65%左右,二本率在92%左右,这样的高中学生考进了就基本都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了,其中还有好多是名牌大学。但附近也有一首县重点高中,这个学校每年一本率在25%左右,二本率在60%左右,明显的同样是重点高中,升学录取率差距这么多,难怪家长挤破了头都要把自己的孩子送进重点高中重点班了。

重点高中优势:

1、师质力量相对比较高,他们都是从基层教育中升调上来了,都是一些经验丰富,教育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方案的好老师,所以他们最怕学生自己不想学,不怕学生学不好;

2、招生要求比较严格,生源都是当地年级中前10名的好学生,他们的基础都很好,在学习上本来就很认真,再加上老师的点拨,越来越优秀,所以他们考上名牌大学的概率相对较高。

普通高中劣势:

生源大部分都是本年级成绩中下游的学生,他们本来基础不如上游的,学习的自觉性也不如他们,有些家中父母对他们的学习不怎么关心。在他们进入高中以后,老师对他们的关注程度肯定也不如重点班,他们也会对自己有所放松,有一个同事的儿子这么说的:“考名牌大学不是我们的事”,其实是在心理上已经有这么个意识,也不会再去努力考名牌大学了。

不管在哪个学校上学,只要自己努力,随便哪个大学都可以,不一定要进名牌大学的,二本三本的学生就业后优秀的比比皆是,也不见得进名牌大学的学生全部都是人中龙凤,家长们也不必过分苛求自己的孩子,顺其自然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