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这个封号很邪门,几个大人物被封之后都死了,后人再不敢用

在一个时期,因为涉及到特定的人或者事,往往一个名号或者字号或者位号,因为避讳从而选择了不用。比如,唐王李世民,在当上皇帝之前,是担任的尚书令一职,因此在他当上皇帝之后,这个尚书令职位就空了下来,也没有再选派别人,以表示对李世民的尊敬,而是以尚书左仆射与尚书右仆射来替代。历朝历代莫不如此,特别是避讳皇帝的名号等。

这个封号很邪门,几个大人物被封之后都死了,后人再不敢用

秦王李世民·尚书令


但也有一些名号,比较邪门,先后有多人被册封,但随后基本都是没有好下场,导致了这个名号,从此以后就没有人敢用了。今天所讲的这个名号叫“武安”。

想来历史上名气最大的应该是“武安侯”白起了,他被后世封为“杀神”,也是秦国人的战神,一生征战,而且都是大胜而归,因此因军功而被封为了“武安君”。在秦国民众和士兵当中,有着很高的威望,但是却在长平之战之后得罪了范雎,而范雎因此记恨上了他。后来在秦王身边不断进谗言从而被秦王派人赐死了。

这个封号很邪门,几个大人物被封之后都死了,后人再不敢用

杀神白起


这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武安君”,也是最后一个出现在历史上的“武安君”。

最早的一个“武安君”,应该是师从鬼谷子的纵横家的苏秦,多有谋略。因为秦国势大,他开始游说东方六国联合起来力抗秦国,一度被六国国君封为丞相,更是被赵国国君赵肃侯封为“武安君”,却不料被秦国大夫派遣刺客刺死,理由竟是为了邀宠秦国。

这个封号很邪门,几个大人物被封之后都死了,后人再不敢用

纵横家苏秦


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武安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牧,是战国的四大名将之一,先是为赵国抗击北边的匈奴,而后又帮助赵国抗击西边的秦国,而后因功被封为“武安君”,却不料新上任的赵王听信底下人的谗言,临阵之时竟然让他交出兵权,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李牧没有听从,赵王就找人杀了李牧,而李牧这个赵国的擎天之臣一死,随即赵国就灭了。

这个封号很邪门,几个大人物被封之后都死了,后人再不敢用

赵国李牧


正是因为这三个鼎鼎大名的人物,都先后被封为“武安君”,而且都没有落得什么好下场,后来也就没有人再敢用“武安”的封号了。

当然了,这是宿命论。其实,我想主要的原因是,“武安”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这样的封号,难免会遭到皇帝的猜忌,会被疑心功高盖主,因此后人才不敢用了。你认为是这样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