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安徽鳳陽:種下“扶貧樹”長成“致富林”

“當時我就想我們馬廟村地勢好、水質好、地理環境優越,極其適合種植果樹,為什麼大家都不嘗試去種植呢?於是我就在村裡率先搞起了黃桃種植,沒想到村裡也非常地支持我,這讓我更加有了幹頭。” 說幹就幹,在外出考察、多次試驗的基礎上,黃金標決定流轉啞巴店、京山、官塘等周邊村零散的坡地荒地,集中成片發展黃桃產業,改變“守著金山銀山卻端著窮飯碗”的面貌。

安徽凤阳:种下“扶贫树”长成“致富林”

馬廟村位於鳳陽縣總鋪鎮東南8公里處,是東部小崗村至西部韭山洞紅色旅遊線的必經之地,地勢高低起伏,是典型的丘陵地帶。以前,馬廟村僅發展傳統種植,在坡地荒地上種植旱稻、小麥,靠天吃飯,產業效益不明顯,201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1萬元,屬於發展落後村。

就在村裡的書記們正發難如何改變種植模式,發展經濟帶動村民的時候,2015年,與馬廟村相鄰的官塘村村民、馬廟村金標家庭農場負責人黃金標打起了這些坡耕地的“主意”。而就是這個“小算盤”讓馬廟村從此走上了致富路。

就這樣,在大家的努力下,2015年,金標家庭農場和周邊村民簽訂協議,每畝流轉費用450元,每年10月20日前保證付款,流轉了3000畝坡地,種上了黃桃、水蜜桃等。

安徽凤阳:种下“扶贫树”长成“致富林”

“一分錢沒花,就有20棵屬於自己的黃桃樹,我到現在都難以置信。”正在總鋪鎮馬廟村桃林地裡清理雜草的老人郭澤龍激動地說道。為了帶動村裡貧困戶的發展,黃金標在馬廟村挑選10戶有產業發展意願和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免費贈與每戶20株掛果優質桃樹,作為“扶貧樹”讓貧困戶領養,帶他們生產管理、教他們管理技術,促他們穩定脫貧、持續增收。而郭澤龍老人就是其中受益的一戶貧困戶。郭澤龍老人今年70歲了,家裡六口人,如今免費認領的20棵黃桃苗可以給郭澤龍老人帶來每年2000元的收益。

除了贈送桃苗之外,對於不能長期務工的貧困戶,根據貧困戶自身情況,金標家庭農場採取計時取酬,按10元/小時支付務工費用;金標家庭農場還與貧困戶簽訂合約,對貧困戶的果品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進行統一回購,進行統一銷售;在前期種植方面,金標家庭農場聯合金豐公社免費給他們提供肥料、農藥等服務,讓貧困戶獲得實實在在的服務。

“四月賞花,八月品桃”,生機盎然的桃樹“扶貧林”已經成為帶領一方百姓脫貧的“致富林”,林業扶貧正在成為鳳陽縣扶貧攻堅的一大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