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大數據殺熟?不,請用價格歧視我!

大數據殺熟?不,請用價格歧視我!

雙十一的貨收到沒?

價格回升了嗎?

你有為明年旅行搶到特價機票嗎?

當你花了950元買了原價2500元的機票。登上了飛機,環顧四周,如果你問其他乘客,買機票花了多少錢?

答案會出乎你意料,有比你便宜的540元,也有貴的1900元等。雖然你們享受的服務是一樣的。這時候,你想轉售,當然不行。

大數據殺熟?不,請用價格歧視我!

1. 價格歧視


這就是價格歧視。歧視,看起來是貶義詞。但這裡的價格歧視,是指價格的區別對待,是中性詞。

商家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把相同的商品根據用戶不同的身份、位置、購買量、購買時間、購買次數等,收取不同的價格。

最近爆出的“大數據殺熟”就是基於這底層原理。

但商家不能隨意定價。實行價格歧視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能清楚區分不同用戶,二是用戶之間不能轉售。

大數據殺熟?不,請用價格歧視我!

越容易區分消費者,越不能轉售的,越會價格歧視。

例如瓶裝的可樂,就很難在校園裡實行價格歧視。如果賣給學生2元,賣給老師5元,那麼老師就會讓學生代買。所以便利店的可樂固定售價是2.5元。

但在披薩店裡,還是這瓶可樂,能賣到9元。這是因為你不能把便利店裡的可樂帶進餐廳。當你走進這家餐廳,你就被區分出來了。

大數據殺熟?不,請用價格歧視我!

2.先到先得,也是一種歧視。

只要有稀缺,就有歧視。

每年蘋果手機出新品時,都會有人提前好幾天在排隊,因為他們有時間,所以就先賣給他們。和金錢一樣,時間也是稀缺資源。

周杰倫在發售演唱會門票時,會刻意把門票價格降低。

票價過低,歌迷就不得不展開價格以外的競爭,也就是排隊等候。什麼人更願意排隊等候呢?是那些時間成本比較低的人,通常是年輕人。

這樣做的結果,是能夠把那些更年輕、更熱情、更奔放的歌迷吸引到演唱會現場,這樣演唱會就會更加火爆。

大數據殺熟?不,請用價格歧視我!

3.請用價格歧視我。

以上內容是我讀《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所收穫的。

當然,這本《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的出版和定價也實行了價格歧視。它有兩個版本,一本是精裝,一本是平裝。精裝的比平裝成本高一點,但定價卻高30元。

大數據殺熟?不,請用價格歧視我!

在某平臺上,它用這樣的描述精準鎖定了第一批用戶“這本書採用了經典的裝幀方式,不惜工本。摸上去,才知道什麼叫‘凝脂感’。內文紙張採用了80克本白純質紙,觸感如絲般順滑。對於這樣一本著作而言,‘第一版’有著非凡的意義,值得永久珍藏”。對於那些特別熱愛薛兆豐教授、經濟學的忠實用戶、特別渴望收藏這本書的讀者,就願意多付30元。

等過一段時間,出版社再出平裝版。內容一樣,只是裝幀樸實。我買的就是這本。

我是個實用主義者,請用價格歧視我。

大數據殺熟?不,請用價格歧視我!

4.建議只買基本款,不要買頂配、豪華版。

現實生活中,區別對待從來未停止。

同一件衣服,願意花1000塊買的人有一個,願意花500塊買的人有兩個。

如果按500塊定價,可以同時賣出三件。共收入1500元,這不是利潤最大化的賣法。

最好的方法,是按1000塊的價格賣給第一個人,500塊的價格賣給另外兩人。能收2000元。

但直接這麼做,買東西的人肯定不幹,所以商家一般會用兩種辦法。一個是分出豪華款、基本款,低配、頂配,把一樣的東西包裝成不一樣的,給1000塊錢的買家和500塊的買家各自一個理由。

另一個方法是錯期銷售,新品上市,賣給願意出1000塊的買家。過一段時間,打折銷售,賣給願意出500塊的買家。

大數據殺熟?不,請用價格歧視我!

電商發明的雙十一、雙十二、618等節日,表面上是不停地降價,其實是早就設計好的,這就是分時階梯定價策略。

2009年時,還沒進入互聯網時代,那時電腦市場和現在手機市場一樣火爆。

我表哥為了玩遊戲追求電腦性能,咬牙攢了幾個月工資,買了當時的最高配電腦。

電腦買來爽不到2年,之後出的遊戲都有點帶不動了。

因為遊戲是按照時下中高端電腦配置設計的,而市面上新的中端機比我當時買的價格便宜多了,性能卻更好。

經過這次教訓,他勸我們:購買任何高科技產品時,沒必要追求最新款或者頂配。

當然,土豪請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