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小学高级职称比初级的工资高了一两千元,你觉得教师的工资怎样才能按劳分配?

熊忠万守望中国


工资按劳分配,除了计件制的工作外,其他工作都很难将这点做得很好。老师的工作量如何定义,工作效果如何计算,所以完全地按劳分配,最后也只能是一个笑话。

其实职称制度作为人才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的,通过区分不同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认定不同的职称级别,通过不同的职称级别配套不同的工资待遇,高级职称比初级职称的工资高一两千元也是很正常的。

目前职称制度聚焦的问题所在一个就是评聘过程的公平性。评审过程不够公开透明,评审细则不够公平公正等问题,导致评上职称的人的水平能力并不能服众,一些大家公认的好老师评不上,反而水平更差的老师评上了,怎么能让广大基层教师满意。“公平”这个问题不能解决,不管是按劳分配还是按职分配,最后的结果都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另一个问题就是职称的聘用。现阶段因为中高级职称的职数过少,导致很多老师即便已经达到了相应水平,但是就是没办法聘上职称,而且前面还有一堆人已经在排队。在目前公务员已经实现了职级并行的情况下,职称制度的职级并行应该也是需要国家在进行职称改革中考虑的。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流雷电


哪里是一两千的事,初级,那就是二级了吧,一个高级职称30年工龄的老师,现金工资在9000-1万,全年所有收入平均大约18000-2万左右,这是发达城市,全国大部分地方没这收入的。

20年工龄的一级老师7600元现金工资,全年平均月薪15000左右。

10年工龄的二级老师现金工资5000,全年平均应该12000左右吧。

是的,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假的,但这是发达地方的工资,你算算,初级工资与高级工资就相差5000以上,你让人家怎么活,我虽然不是高级,也比二级高三两千,但我并不觉得骄傲,也不再想在争取高级上面浪费时间,反正升了高级的可以大言不惭地说论文不写了,公开课不上了,留给没升级的,而没升级的又因为总评不上而无心教学,所以职称让教育处于双输的失败局面,再不改革,后果真的可以是影响一百年。


中小学英语精修


真正的按劳分配是什么样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按劳分配新解读。

干多少活,给多少钱,天经地义,无可辩驳!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00元左右,而同一单位的老教师并没有比我多干活,工资待遇却是我的3倍之多。我就非常纳闷,我的工作量一点也没有少,为什么我的工资报酬却比相同工作量的教师要少那么多呢?那个时候,我经常因为这个转不过弯来,我也时常在想,“不公平,不合理,怎么能这样呢?”



后来有同事给我说:“你的级别太低,即使干的活非常多,工资也赶不上级别高的同事。与按劳分配没有关系。”

听了同事的话,我似乎懂了:只有级别高的教师,工资才会高。但是,我却更加搞不懂“按劳分配”是什么意思了?

按劳分配不就是按照劳动的多少来分配所得的多少吗?怎么级别高的工资高,级别低的工资就低呢?这不是与“按劳分配”的原则不相适应吗?是级别重要还是分配原则重要?它们之间难道互相抵触,互相矛盾吗?

特别是当下,同一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相差达到1000元~2000元多,也是让很多的教师不解。

现在的我已经在这种思考和不解中度过了将近30年,在不断地学习有关职称的知识和上下求解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按劳分配”中的“劳”既包含曾经的“劳动”,又包含现在的劳动,具有两层意思。——这才是真正的“按劳分配”!

按照这个意思理解工资报酬相差甚远应该可以解释清楚了。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曾经的劳动”量越大,他的工资报酬就应该越高。

但是,现实中的情况也并非如此。

我校的一位已经退休的教师,工作了36年,退休之前也没有被评为中级职称,现在的退休工资仅仅有3800元不到。这样的情况也并非一例。

所以说,虽然“按劳分配”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但是,实际情况如此,应该是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干扰才形成的结果。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一般不会有这种意外情况发生的!

按劳分配的制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只是执行起来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的!


中小学教育者


关于教师的职称问题,显然已经成为当前教师队伍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影响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取消职称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足以显示出职称在教师队伍中的负面影响越来越重。

中小学高级职称比初级职称高一两千元的现象依然成为常态,在笔者所在地副高级职称的老教师比刚入职的初级职称教师要高四千多元,这仅仅是实发工资而已,即使在同等教龄情况下的教师,副高级职称也要比初级职称要高一千五百多元,这种差距着实让在同等条件下,而没能进入副高级职称序列的教师感到心中存在巨大的失落感。

近来有人提出想要在教师队伍中实现按劳分配,这种说法倒是挺好的,也是挺符合广大教师心中的期待,可是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在教师队伍中实现按劳分配,这个“劳”到底应该以什么标准划分呢?在现实环境中显然是很难做到的。

要想真正实现按劳分配,就必须打破职称与职务的限制,强化绩效考核以及各种补贴津贴。教师队伍中的绩效考核一直受到普通教师们的诟病,他们认为绩效考核与职称并无异样,只是为少部分掌握话语权教师牟利的手段而已,因此必须将绩效考核真正按照工作量、教学成绩、教学能力等因素进行考虑,而不是按照教龄或者职务、职称等作为决定因素,以这种因素作为决定机制的绩效考核显然对于普通教师是不公平的。

此外,我们必须完善各种津贴补贴,尤其是加班补贴、班主任补贴、艰苦偏远地区补贴等,要让工作在基层的教师真正享受到属于自己的红利,同时让既承担教学任务,又承担学生管理工作的班主任能足额拿到一定的补贴,真正让他们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或者经历的教学环境,成为享受更多红利的支撑。


东爱雨小公


这么看:

一是目前工资结构是以职称,教龄为主,其他为辅。高级职称与初级职称相差一两千元,是很正常的,我们这个地方最高档与初级差距要有三千左右……最高档一般工作三十年以上,还是五档。

二是高的这个数实际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职称之间的差距是一样的,一个行政办公室,一个小青年,一个处长,差距更大……医生也是如此,高级职称与初级职称医生也是几千元……老师们还应当走出学校看学校,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职称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三十年的和一个五年的是不一样的……三十年的也有过五年……所以,年轻人就要追逐职称……要是一样的,就不用追逐进步了……还要适应职称分配的规定……

三是怎么体现按劳分配呢?我们已经增加了绩效工资,增加高级职称名额,增加教龄占比,增加班主任补贴……等措施。私立学校政策灵活,课时,备课,成绩都纳入了奖励范围……公立学校也可以参照私立学校的做法……

四是初级教师应当瞄准目标不动摇,紧抓高级赋分标准,咬紧牙关,持续发力……会有所收获!

总之,职称为主的工资结构,确实有差距,职称体现了一个教师努力过程,高级职称教师也是付出了艰辛劳动的……初级教师会逐步成为高级教师,加一绩效奖励,差距也会缩小一些……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难困惑,随时交流,祝你成功。


追求有趣


教师职称评定,与教师工作积极性,没有一毛钱关系,困为职称评定的条件是:一,教龄,二,学历(与获得毕业证书的年限有很大关系)三,要有一篇以上的所谓“学术论文”,第三条最重要,如果没有论文,那就一票否决了,真不知道是何方神圣制定的政策,这与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关系吗?就拿我们周边的高积称教师来说,谁敢拍着胸脯大声说,我的论文是自己写的,唉,一声长叹,叹自已傻傻的在第一线工作三十六年(都是做班主任),竟没有弄一篇论文,只免强评小一,还不给证书,悲哀呀!


钓鱼岛7708


教师和其他的专业技术工作一样,它是一个时间的沉淀,如果单纯从工作量来核定的话,其实最标准的一种算法应当是通过年限来提高工资,同时工作量的问题仍然是一致,这样才有科学性。



也就是说一个参加工作时间长的老师可以带到每周12节课刚参加工作,老师稍微年轻一下的话待到十三四节或者十五六也是可以,问题,关键就是出在有的已经晋升高级职称的人往往代课两节三节五六节的样子。

这种情况造成了很多老师对于现在教师之间工资的不满,其实不满的主要因素还是来源于工作量的问题,并不是工资多少的问题,因为工资如果公平的话,每个人都是从年轻走向年老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工资目标的,但是工作量的问题却不一定能够到时间得到体现。



如果单纯的只是按照工作量进行工资分配的话,不考虑工作年限的话,肯定也会有失偏颇。

其实我们,很多一线的老师的焦点在于职称问题解决之后,有些人不代课,或者有些职称偏向于一些领导或者有关系的老师,并不是真正的关注工资之间的差距问题。

不知道您是否同意上面的一点点看法。


义诚老师


职称本来是教师专业技术水平高低的一种体现。职称高说明这个老师的教学水平高,效率更好,反之就说明这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相对较低。技术好工资高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教师的职业有其特殊性,水平高低不好说,这就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教学本来不咋地,结果还被评为高级教师,工资高出一大截。

另外职称评定有指标,大小领导评不完,普通教师只有看的份,这样加剧了矛盾,造成了人心的怨恨。

我觉得职称不评也不太好,但是要缩小职称间工资的差距。比如我们这个条件相同的二级教师和一级差500,一级和高级差800多。一年也就一万多,对于工资不高的教师来说有很大的诱惑力,这也是职称评定挤破头的原因。

缩小了职称工资差异,尽可能的放大课时费、考勤费以及考绩管理,这样能最大体现多劳多得,更能调动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


桃子老师tz


实事求是的就说是和不是!!!

1、只要有关系肯送礼的早早就能晋上高一级职称是不是?

2、每个学校的中层领导以上的大多比同年参加工作的同志职称高是不是?

3、是不是只要拿到高职称大都是再想方往轻松的岗位上跑是不是?

4、目前学校绝大多职称高工资高带课少绩效工资反而高,低职称的带课多工作量大工资少绩效也少是不是?

5、职称已经让广发教师心寒了,绩效工资可恶的竟然也和职称挂钩,高级职称的一节不上甚至半年不上班绩效是不是照样跟初级职称累死累活的一样多甚至还高?

6、只要是提起职称可以说是绝大多数老师都是认为现在的职称不合理、不公平、怨声一片是不是?


你有爱心和正义感吗


中小学并没有明确哪个岗位是高级教师岗,哪个岗位是中级或初级教师岗。比喻教高三毕业班,既需要渊博的知识,又需要无私奉献和吃苦耐劳精神,现实中勇挑高三教学重坦的,是那些中级职称或初级职称的教师,而一些高级职称教师因觉得功成名就,进步没有很大空间,因此宁愿教轻松一些的高一年级课程或者要求到后勤岗位。这样承担重大压力,付出更多劳动的高三老师们,由于职称是中级或初级,其工资要比那些轻松教着高一年级或在后勤岗位上的高级教师,每月少一、二千元,这怎么叫按劳分配?这怎么算合情合理?不仅高中如此,初中、小学也如此,出大力的是职称较低的教师,他们的工资比高级职称的低一千、两千元,不想出力的,则是已评上高级职称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教师,他们的工资都比那些中级、初级职称的教师高出每月一、二千元。这种现状已存在很久很久了,对这种工资机制,只有高级教师比较满足,但这只是少数人。对于大多数的中级、初级教师而言,工资比身边的高级教师每个习少一、二千元,并且工作压力和责任一点也不轻松,他们肯定是不平衡的。

对于中小学职称制度的问题,关键在于没有明确哪些岗位是高级职称岗位?这些高级职称岗位,只有十分明确,并公布于众,让老师们竞争上岗,让那些能力强、水平高、能吃苦、肯奉献的教师去争取,争上了,出力多责任重,所以工资也高,大家也就心服口服。

事实上,中小学每个教学岗位,大部分教师都可以胜任,重要的是出力不出力、实干不实干,这就完全凭教师的良心。对于一个拿高工资却干轻松活,让拿低工资的人去挑重担的学校,老师们心理怎么平衡?心情怎么舒畅?凭良心而言,老师们的积极性怎么会很高?如果对自己的工作和待遇,教师们自己尚且不满意,又怎么能让全社会对教育对教师满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