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如何让语言富有文采?

文采,原是指“华丽的色彩”,现多指文章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能够给人以美感。如何让作文的语言富有文采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如何让语言富有文采?

一、锤炼字词,使语言准确贴切

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就给了后人很好的启示。“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两句仅一字之别,意境却大为不同。“敲”字更显夜晚的宁静和主人的礼貌,比“推”字更胜一筹。

言为心声。写作时,运用哪个字词,都应该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准确反映。例如,著名作家杨朔在《埃及灯》中有这样一句话:

“她三十岁左右,高身段,戴着墨镜,耳朵上晃着两只金色的大耳环,飘着彩色长裙,怪好看的。”

两个动词“晃”和“飘”,就生动地写出了女舞蹈家婀娜的身姿,也表现了作者对该人物的印象评价。如果换成“戴”和“穿”,就显得很平淡了。

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锤炼字词,表达准确贴切、生动形象。这样,语言就有了文采。

如何让语言富有文采?

二、变幻句式,使语言错落有致

古人写文章就很讲究骈散结合。一篇文章中,既有对仗工整、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的骈句,也有长短不一、自由活泼的散句。

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如此。此文大部分句式都以对偶为主,如“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等,句式都很整齐。而最后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则为散句。整篇文章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

一位同学在作文的开头这样写道:

“青春如歌,婉转而又动听;青春如火,热烈而又激昂;青春如花,绚烂而又易逝。每个人的青春就如同一部纪录片,永远铭刻在自己的记忆里。回首初中的三年时光,一幕幕情景又浮现眼前。”

这里,作者就灵活变化了句式,整散结合,使语段和谐流畅,又富有精致与洒脱之美。

三、细致描写,使语言清晰可感

贫乏单调的语言往往不能够把意思表达明白。只有善于观察,学会对某人、某物、某事进行细致描写,才能把心中的意思表达清楚。

当代作家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有这样一段话: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作者就运用细腻的笔调,对眼前的盛开的紫藤萝进行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花的茂盛和勃勃生机。

一位同学在描写自习课老师到来之前教室的情景时,这样写道: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陆续开始做自己的事。有的人在埋头做题,有的人在嬉戏玩闹,还有的人在吃零食。不知谁喊了一句:‘老师来了!’一瞬间,教室里变得安静起来。每个人都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地学习着。”

作者运用了动作、语言等描写,整个场景就如在眼前了。

如何让语言富有文采?

四、善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

在写作时,恰当地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富有文采。

比喻和拟人,是最常用的。例如: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山尖的雪比作一道银边,写出了雪的晶莹闪亮。再如: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山腰上的那点薄雪写得十分可爱。

引用和排比,效果也很好。如: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这句话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恰当引用古诗句,既生动地写出了幸福的含义,又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