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知道這5點,你的情緒會控制的更好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有讀者問我,公開私人微信不怕被打擾嗎?

說實話,這當然是我擔心的,因此我標籤了“不閒聊”。

必須解釋一下:“不閒聊”不是說你問我,我一定不搭理你,而是說,如果有閒時,就會回覆你。

所以,你們有什麼想找良叔訴說的,儘管發來,雖然不敢保證每條信息都有時間回覆,但良叔保證都會去看。

因為我寫作也需要素材,也需要了解大家到底在關心什麼,這樣寫出的文章才能招各位待見。

比如,今天早上一位讀者說想看看情緒控制的文章,正好我也在找小隨的主題,於是寫了幾個建議,希望對各位有用。

知道這5點,你的情緒會控制的更好

情緒控制涉及面很廣,所以,我列幾個重要的點。

知道這5點,你的情緒會控制的更好

第一,事前不要太樂觀,事後不要太悲觀

我發現情緒控制有問題的人,有個特點,就是他們的情緒波動很大。也就是說,開心的時候特開心,生氣的時候特生氣。

而擅於控制情緒的人呢?

他們是穩定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淡然。

他們是怎麼做到呢?

我問過一位學長,他現在是某互聯網集團董事長,是我見過情商最高的。

他說很簡單,就是事前想壞點,事後想好點

後來看了一些腦原理的書,發現他說的很對:

人之所以憤怒,是因為發生自己不曾預計的壞事,這種措手不及,是引發你情緒波動的源頭。

而人的沮喪,來自對未來的無望,失去希望,就會讓你無比焦慮。

所以,凡事,幹之前,多想想最壞的情況,讓大腦有個預演:

如果真發生這種情況,你要有心理準備,不要過於憤怒;

如果事後結果不理想,就多想想好的方面,給未來一些期許,這會讓你好受很多。

第二,跳出來,看自己

不瞞各位,良叔年輕時一段時間比較沉迷“靈脩”。看過很多這方面的書,也上過很多這樣的課。

是好,是壞,我不做評論了,但是從“靈脩”中,我學到了一個控制情緒的有用方法:

把自己當成第三者,跳出來審視自己。

當你有不良情緒時,不要試圖與它對抗,想撲滅它,更不要責備自己,為何總控制不好情緒,那隻會讓你更難受,自控也變得更難。

你要做的,僅僅是觀察這種情緒,告訴自己,這是你的一部分,它就是這樣釋放出來的,好吧,我接受你,我看著你。

當你真這樣做時,就會發現,原來圍觀竟然也是一種力量,能解決這麼多問題。

“靈脩”中將這個方法叫做“臣服”,我覺得不太好,也許叫做“共生”更貼切,因為不是誰凌駕於誰之上,而是大家和平共處,相安無事。

知道這5點,你的情緒會控制的更好

第三,學會記錄情感

我昨天說過覆盤,也簡單提過記錄對情緒控制的作用,不妨再強調一下。

將你的情感和感覺記錄下來,這個過程中可以不斷地調用理性思維,梳理大腦,讓你今後能更好地應對類似問題。

你要知道,在紙上進行文字管理,比在大腦中面對艱難的處境要安全得多。

而且,對我來講,這種方式最大的收穫是,在記錄過程中,發現那些因破事引發的80%的煩惱,都是自己造成的,並不怨別人。

所以,經常看我文章的朋友會發現,有時我會把自己過去的一些破事拿出來自嘲。

這種寫法,被我的助理多次警告,說這樣會弱化我的人設,因為大家都喜歡生來強悍的人,老寫自己曾經的糟粕,不利於營造強者形象。

但是,我寫作的部分目的,也是反思與自省,在糾正自己的同時,能給讀者帶來一些啟發,這也許就是所謂的真誠吧。

第四,打造一個人際關係網

良叔很幸運,有不少好友,這是精神寄託的一部分。

首先,和朋友交往本身是一件快樂的事。

從猿猴時代,大家就通過相互梳理毛髮,來建立感情,來尋找樂趣。

所以,社交本身就是一件樂事,不要帶上什麼功能的帽子。

其次,朋友可以給你一些建議。

每個人的認知都是有邊界的,你總會遇到一些困惑,尤其是一些大事上。

如果有幾個不錯的朋友,能給一些真誠的建議,你不但可以減少失誤,心理上更會多了一份篤定。

這無形中,都會穩定你焦慮的情緒。

最後,能尋找一種平衡感。

人為什麼會焦慮?

因為很多時候你感覺別人比你強,大家都把你甩在身後了,所以你就會異常焦慮。

良叔有不同類型的朋友,但我發現,無論事業如何大,收入如何多,其實大家面臨的煩惱是一樣多的。

你所看到的那些威風凜凜的人,或者腰纏萬貫的人,其實背後也是一堆纏繞的破事,天天也是煩的一比。

當你知道這些,情緒往往就會好很多,因為你明白一個道理:

情緒的好壞,不能依靠外界,不能依靠多賺錢,多晉升去解決,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此時,你的心情就能找到一種平復。

知道這5點,你的情緒會控制的更好

第五,相由心生是真的

這應該算是一個有終極說服力的建議了。

假設我們都是極度理性的人,那麼趨利避害就是我們必須追求的。

鑑於此,我們不能拒絕壞情緒,因為我們沒有一個完全充分的理由 ,說明壞情緒對自己是有害的。

而且,市面上總會出現很多文章,讓你接受壞情緒有時也是好的。

比如,你脾氣太好,就會受人欺負;比如,你要懂得以暴制暴才能生存。

這些,都在變相宣揚壞情緒的好處,也引導你不能完全杜絕壞情緒。

但是,最近我看到一本新書,是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寫的,她身處醫學研究的前沿,她提出人類衰老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由“端粒”引起的。

簡單講,人的體內有一種叫做“端粒”的物質,它們的長短決定了我們的衰老和壽命。端粒越短,衰老的越快。

而且“端粒”的長短不是一成不變的,你的“端粒”可能本來很長,但是在某個時期突然就很快地變短。

這就解釋了“一夜白頭”的原因,因為他們在那個短暫的時期,“端粒”迅速變短了。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20多歲時,看起來像40多歲的人,可到了40多歲,還是那個樣子。

因為,他們的“端粒”沒有太大的變化。

影響“端粒”變短的因素很多,但有一樣已經被證實了,那就是壞情緒。

包括憤怒、焦慮、敵對,這些都會把你的“端粒”變短,讓你衰老的更快。

所以,“相由心生”是有科學根據的。

因此,當你有了壞情緒時,多想想這可能會把你變老變醜,會讓你早死,多半你會和壞情緒說拜拜。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情緒控制的5點建議,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最後,抖個小包袱,關於第5點,我發現即使是諾貝爾獎得主的觀點,也存在邏輯瑕疵的可能性,我在寫這篇小隨時,突然覺察到的,你能發現嗎?

留言給我。

-END-

知道這5點,你的情緒會控制的更好

悠然的週六上午。 ——攝於2019年3月16日

徐大維,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著名諮詢公司聯合創始人, 良分文化CEO, 簡書籤約作者。平時給大家解答工作、生活中的疑難雜症,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良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