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劍齒虎曾稱霸冰川時期,但一個短板造成了它們的滅絕

大型貓科動物的演化方向主要分為三種:第一種,以獵豹為代表的輕盈快速型,它們的體型較為瘦小、但奔跑的速度風馳電掣,絕大部分的陸生動物無法逃過它們的獵殺;第二種,以獅子和老虎為代表的均衡完美型,它們的體型較為健壯、且奔跑的速度和身體的靈活性也可圈可點,其殺傷性是現存貓科動物中的翹楚;第三種,以劍齒虎為代表的沉重爆發型,它們的體型格外壯碩、但奔跑的速度和身體的靈活性較差,基本上無法獵殺較為靈活的陸生動物,只能對較為笨重的大型食草動物下手,它們的殺傷力是全部貓科動物中的巔峰。

美國洛杉磯的漢柯克化石公園曾是一個瀝青湖,其總面積約等於北海公園的三分之一,當地的印第安人曾用這些瀝青生火做飯,白人佔據了這片土地之後,就在瀝青湖上挖井採油、使用瀝青鋪路。1875年,挖掘瀝青的工人們發現了第一塊劍齒虎的化石,此後的一百多年裡,一共挖出2100多隻劍齒虎的化石——幼年劍齒虎佔了16.6%、壯年劍齒虎佔了82.2%、老年劍齒虎佔了1.2%——它們試圖獵殺陷入瀝青湖的獵物,然而自己也一同陷了進去。

劍齒虎曾稱霸冰川時期,但一個短板造成了它們的滅絕

(劍齒虎)

劍齒虎與它的“兄弟們”(比如現存的老虎和獅子)體型近似,可差異性也非常顯著,壯年的劍齒虎體長2至2.5米、肩高1.3至1.5米,體重約等於4個成年男性的總和,它們是毋庸置疑的強壯,寬闊的骨架和粗壯的骨骼可以附著更多的肌肉,不過,它們的前肢比後肢長一些、尾巴比較短,看起來更像一頭怪異的棕熊。這樣的身體構造使得它們不擅於奔跑,只能以“伏擊”和攻擊大型食草動物的方式獲取獵物。

最為顯著的差異,便是劍齒虎的兩顆奇大的上犬齒(以及兩顆退化的下犬齒),這兩顆上犬齒足有16至20釐米長,比雄性野豬的獠牙還要大,如同兩柄倒懸的彎刀。這樣的上、下犬齒比例讓劍齒虎無法“正常”的咬合、且咬斷獵物的咽喉或脊椎,它們只能用特化的上犬齒捕殺外皮較厚、體型較大的食草動物,比如乳齒象、猛獁象等等,撲到獵物的身上之後,它們就狠狠的咬穿獵物的厚皮、把尖利的上犬齒刺入皮肉的深處,勢大力沉的撕開獵物的皮肉和血管,此後,它們會觀望和等待獵物失血過多而亡,再一擁而上的大快朵頤。

劍齒虎曾稱霸冰川時期,但一個短板造成了它們的滅絕

(劍齒虎)

冰川時期的尾聲,氣球上的氣溫飆升了5℃至10℃,乳齒象、猛獁象等等大型食草動物不得不向高緯度地區遷移,它們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小、食物也越來越少,常常處於半飢餓的狀態,加之人們對它們的“趕盡殺絕”,它們很快就滅絕了。大型食草動物的大量消亡,使得劍齒虎陷入了食物短缺的困境,它們不得不以集群的方式追獵中、小型食草動物,此時,它們碰上了最為致命的“短板”——它們的四足是“扁平足”,抓地能力奇差無比——“扁平足”讓劍齒虎的突襲能力和奔跑能力雪上加霜,根本無法與“兄弟們”、以及更快更靈活的掠食者競爭,因此,劍齒虎跌入了滅絕的深淵中。

劍齒虎曾稱霸冰川時期,但一個短板造成了它們的滅絕

(劍齒虎)

小考題:若人類的生物技術更為先進,你認為人們該不該復活劍齒虎呢?歡迎你留言討論。

(本號專注於科技前沿、歷史拾遺、奇聞異事和人物品鑑,還望你的關注和訂閱,萬分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