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 東麗區:專職調解員幫還遷居民過上“法治”生活

天津網訊 每日新報記者 林單丹 每天上門聊三次、晚上11點一個電話叫出門、菜市場遇到拉住聊上半天,這樣的情形不是好友相見,而是東麗區軍糧城街司法所專職調解員們的日常生活。今年6月軍糧城新市鎮一期工程全面完成還遷,超過5萬原有村民住上樓房變為社區居民。分房糾紛、裝修擾民、夫妻不和,原先在村集體裡由“熟人”幫著解決的問題,由於分散還遷,都轉為司法所幫助解決。從“人治”到“法治”,專職調解員們幫助“新居民”走上法律維權之路。

“我哪知道?問村長去!”相聲中調侃村民的情形,在還遷前的軍糧城街各村中卻十分常見。無論大事小情,成長於“熟人社會”的村民更願意找村委會解決。

“混合式還遷後,各個村村民被打散還遷至各社區,村民原來的村領導有的分管了其他社區,有的則在換屆中不再擔任社區工作。”軍糧城街黨委書記王玉鳳介紹,村民變為居民,在生活硬件提高的同時,也遇到了不少社區居民會面臨的新問題。司法所專職調解員的出現,則在政府和百姓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

“大姐,你快來吧,他又拿家裡的錢了。”週末晚上11點,61歲的張永芝接到求助電話後,匆匆出門。“他們小夫妻之前就打起來過,我幫著調解的,當天晚上又勸了一通,回到家時已經夜裡兩點了。”在軍糧城司法所擔任專職人民調解員的張永芝介紹,還遷前她在楊臺村負責婦女工作,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和工作經驗,還遷後被司法所聘為專職調解員。

與張永芝一樣,46歲的高維蘭、63歲的孫林智都是軍糧城街司法所的專職調解員。雖然只有三個人,但他們手機裡的居民電話卻有近千個。

裝修糾紛、財產劃分、起訴離婚,當“老觀念”遇上“新問題”,司法所幫助居民不斷認識、瞭解、運營法律。李祝國介紹,其中有樓上裝修砸地面把樓下吊燈砸下來的、有女方想離婚來尋求法律幫助的、有養父母去世親生父母來認親遭拒的,不少村民們心裡原來的“難言之隱”,都主動尋求司法所幫助。

目前,軍糧城街司法所現有專職人員每天值班為居民提供法律、調解服務;與此同時,還推出法律諮詢,邀請專業律師每週二上午、週四下午在司法所免費接待居民進行法律諮詢。

調解實例

“一家有四姐妹和一個哥哥,在村裡老人的觀念中,嫁出去的‘姑奶奶’是分不到房子的。”李祝國表示,而在法律中,四姐妹也同樣有權利享有祖產房。“其中既要用到一定的調解技巧,又得向當事人講清法律常識。”

高維蘭介紹,最終四姐妹得到司法所的法律幫助,並在調解後得到了相應補償。“‘老傳統打破了’,事情這樣解決後,在社區更傳開了,不少家庭都開始積極到司法所進行法律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