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古人从什么开始庆祝春节的?是由谁提出来的呀?

BOBO的移动城堡


春节是华夏五千年的节日盛典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经久不衰,主要是以农耕为基础,以夏历为纪年,特别是二十四节的确定,为指导农耕生产有秩而不失时令的耕作,具有深远的含义;而春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节.年年岁首,人们对其推祟的偶意可想而知!



春节与年并存的概念区分,均源自夏商时期或更早。春夏秋冬四季轮迴一周曰年,一年又以二十四节气的轮迴为度,每个节气以'约十五天为点;春节称端月.岁首.新年,在立春节前后与岁未交替之间,是谓春节。

春节与过年的起源,可上逆到虞舜时代或太古时期。民俗的”过年节气”方式,是民族习俗的总称,原本没有统一的具体时间;有从”腊八”即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开始的,吃了腊八粥就进入了过年节气。有的地方民俗习惯,在腊八之后到岁尾日之间,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一家人聚餐吃个团圆饭加饺子,即曰过年。有些地方可俗则均择十二月二十三,灶王菩萨上天述职之日,举行祭灶拜祀”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位”仪式后,阖家团圆吃祭祀过的供品曰过年。但真正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传统,以”熬夜守岁”为过年。



辞旧迎新: 是守岁到岁首到来的普遍认知。为庆祝这一喜庆的新年时光,人们将举行丰富多彩,多元文化氛围的庆典仪式,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优秀广泛参与,其内容大多为诉祷人寿年丰,祭祀神灵与祖先,衣着新装,互祝平安,拜见尊师长辈,赶庙会,接财神福神等;无论贫富贵贱之家,这期间只有满脸的笑意与喜气,一派祥和繁荣之景充斥于人世间。

年夜与新春更替交换,古人们通常熬夜守岁,辞旧迎接是最盛情的节日,也是为图新的一年里吉利的时候。家家烧起熊熊大火直到天明,寓意新旧交替日子仍红红火火,更是为了驱赶”年兽”守护家人安全的古老技能。



春节一词的官方起源来自于《万年历法》。据传万年是一个人的名字,他在一个偶遇的时间,发现了日影折射与地球运转的规律,于是自制日晷与漏壶以测日照与农时的气候,经反复研究与总结前人的经验,还真的可以此法测量天象。

一天,国君祖乙去探讨万年,想看他创建的历法对应天象的进展情况。也是天缘巧合吧,正值十二月月满时分,天象成图正值节气交替月满节尽,万年大喜忙将其记录下来,又巧得国君祖乙到来,见礼后,万年指着天象成图对祖乙说: 时下正是二十节气运转一周的满月天象,旧象已完,新景重开,万象更替轮迴已逞形,请君王定个名吧。祖乙因天气繁复,影响天下黎民生存能力,故略一思虑,脫口而出:好,万物复苏迹象呈祥,又值岁首之期,希望天下苍生也从此转运呈祥,就叫春节吧。祖乙颁令,开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普天同庆,特赦天下三日。


普济魅音876


谈到“春节”的渊源,必须说一说历法。

我们现在使用两套历法,一套是我们祖传下来的,称为农历,春节就是农历的一月一日。一月,古人称为“正”月,春节,就是正月初一。也叫“新正”、“元旦”。我们现在延用的农历,其实真正的名字应该是《夏历》。是我们夏朝的祖先制定的历法,它的特奌是以月球围绕地球转一周为一个月,每年十二个月。每年一月一日为一年之始。夏以后的殷商,则把每年十二月一日订为一年之初,到了周朝又改成十一月一日为一年之初。秦统一以后更是改成每年十月初一为新年。汉朝延用秦历。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才重新恢复夏制,规定每年一月一日为春节,并延用至今。

古时,生产力低下,人类的存活、繁衍,主要靠大自然的眷顾。人们对天、地、自然界,对留下丰富生活经验的祖先,心存敬畏和感恩。“敬天法祖”成了人类生存的准则。因此,每到一元复始,人们都要提前做好祭祀活动。要祭天地、祭神明、祭祖先,这应该就是春节的“肇始”。在这些祭祀话动中又衍生出很多相关的行为习惯,就成了春节的习俗。中国庆祝春节的习俗已经很久很久。应该在夏朝就开始了。门上帖的春联,据说是五代蜀主孟昶首创,他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而春联的始祖__桃符,据记载始于周朝。“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岁换桃符,起如于周,兴于唐。

春节,是国家和人民统计的节点。除夕午夜一过,则新的一年就开始了。历史又增加了一年,人民无论男女老幼,都长了一岁。民间谓之“添岁”、“增寿”。“天增岁月人增寿…”诗人也感慨系之“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陆放翁词)。

一九一一年中华民国诞生,才开始引入以公元纪年的“西历”。并同時延用中国的夏历。孙中山大总统在解释这一政令时说: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意思是:夏历契合农时,西历便于同世界接轨,所以应并行不悖。

然而春节依然是中国人民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至于公历的元旦,人们只不过把它当做一个时间的结点而已。



橡木桶61955766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估名思意,就是庆祝春天来临,大家都知道一年四季春为首,一切又从头开始,

过春节要追溯到南北朝有历法开始,过去的'腊日"也是腊八开始,据体日子各个时期,各个朝代,各亇乡风都不一样,

新中国成立后定每年的苐一天即公历元旦为″年",定阴历立春为″春节",

现在我们所过的春节,即是民俗中的节日,也是国家法定的节日,


老鬼画符


 到了1912年,时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就宣布,将中国改用公历,把新年,元旦之名强行派给了公历一月一日,还试图将贺年、祭祖、贴春联等活动转移到阳历元旦。但民间和社会的人们都不愿意,他们习惯于那时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吟诗赋词唱歌或谈谈人生哲学,感到十分开心快乐,并认为正月初一仍是民众心头最爱的那颗朱砂痣。后来到了袁世凯当总统,就不得已批准了元旦为公历节日,春节为农历节日,使双新年并存的格局一直延续到现在。


功易升


春节,是民国之后的称谓,古代无春节之说,而是年。

年,说文解字,谷孰也。即谷物成熟为一年。

《诗经,豳风,七月》有描述,“十月纳禾稼”,“曰为改岁”,并庆祝,“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赵日金141


“过年”起源于我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而谁提出来就无从考究,它是一种以风俗习惯延续下来,之后不断发展形成了过春节的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