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黄河最早的一座大桥,德国公司承建至今110年,雄姿依旧仍可通行


作为我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城区黄河大桥的密度很高,联通了两岸的往来。不过,在这些桥中,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的中山桥却最为特殊,由德国公司承建的这座铁桥,已经建成了110年,仍能正常使用。

如今,中山桥成了兰州的城市地标,也成了全国游客打卡的网红之地,其实中山桥并不是它最初的名字,这是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刻意改成现名的。

说起中山桥的建桥历史也非常曲折,仅从签订合同到获得清朝政府正式批准,就耗时两年多时间。

据记载,光绪三十二年年九月十一日,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国泰来洋行签订黄河铁桥包修合同。光绪三十四年年二月二十一日,黄河铁桥的建设正式得到了清政府的认可。

铁桥的全部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

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由于运输道路的崎岖不平与运输工具的限制,历时5个月,终于将400万斤的建桥建材运到了黄河边。

铁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负责人为天津人刘永起,历时3年建成。

造价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仅运费耗银二十万四千多两。宣统元年七月初四铁桥竣工通行。

据了解,此桥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多次轰炸袭击,为躲避敌人的轰炸对铁桥造成伤害,人们不得不将铁桥的颜色由原来的桔红色改为银灰色。

相比最初的黄河铁桥,如今的中山桥也曾进行了多次加固维修。1954年,国家拨款60万元对铁桥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在原平行弦杆上端置拱式钢梁,使铁桥更加美观坚固。

200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投资500万元,对黄河铁桥开始进行建国以来最彻底最大规模的维修加固。从2013年3月30日起,中山桥结束其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变成永久性步行桥。

当时,德国方面认为“黄河水性,虽云湍急,若如所议章程架修铁桥,甘愿保固八十年”。如今,已经110年黄河第一桥雄姿依旧,令人称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