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濟南大寨山過昧心橋:一場行走的問心

這次徒步的路線是大寨山→ 劉公墓 → 滴水盆 → 鴿子洞 → 昧心橋→望夫崖。大寨山地處濟南市西南部平陰縣洪範池鎮境內,為平陰縣境內最高峰。咸豐年間,當地居民因避戰亂,在山頂建房紮寨(現石室、寨門尚存),故得現名。因狼溪河的一條支流發源于山的東邊山腳下的狼泉(現淹於大寨和丁泉之間的丁泉水庫中),故又名“狼山”。相傳,古時洪水氾濫一片汪洋,唯獨此山露在上面,所以也稱其為“浮山”。

濟南大寨山過昧心橋:一場行走的問心


大寨山劉公墓鑿崖碑被中國世界記錄協會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鑿崖碑。

濟南大寨山過昧心橋:一場行走的問心

大寨山是雙峰並立,中間相距50米,有一無空橋狀陡崖相連,“昧心橋”傳說,昧了良心的人是過不去‘橋’的。而我,把它叫做“問心橋”用來反省自己。

濟南大寨山過昧心橋:一場行走的問心

我為什麼要來,太陽那麼曬,路那麼不好走,迷路了就回不去了,可是還是一頭扎進來了。問我自己我也不知道。這也許就是徒步的魅力吧。

這次行走中有讓自己安靜下來,每一次呼吸,每一次邁步,都能感覺到自己呼吸,感覺到時間的流逝。與自己的內心對話,想自己是一個怎樣的自己。

這次行走中有讓自己發現別人的美,午飯時大家分享自己的食物,還有一片歡聲笑語;旅途中,在很窄,前面看不到人的路上,我說聽不到聲音會害怕,後面的驢友說,沒事,我們會一直在你後面;在很難走的路上,會有驢友提醒一句“小心”會有驢友幫忙扶一把。看到了很多帶有笑容的面孔,在無聲的傳播正能量。

濟南大寨山過昧心橋:一場行走的問心

在看到昧心橋之前就感覺自己肯定不敢過去,但是不敢問,害怕給自己洩氣,終於到了昧心橋,要過去的時候,看到自己本來就是後面了,大家都已經過去了,沒有時間去想敢不敢過,只能硬著頭皮走,每走一步都是艱難,就在面對的時候,總有過去的方法,不管前面有多難。

和自己的身體做挑戰,本來是不允許爬山的,但是就想挑戰一下,在身體不適應的情況下,堅持爬完了,雖然這次的難度是最低的,但是也是給自己的一個新的挑戰。能走完,是自己與自己的一個博弈。徒步,其實是一種堅持:堅持與自我獨處,堅持放棄一些外在,堅持讓內心強大,堅持與自然相處。堅持,就如同行走,其實是一種承擔。

濟南大寨山過昧心橋:一場行走的問心

回來時在車上的時間很長,有點累,有點不舒服,我卻沒有睏意。就在車上放空自己,任憑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看山上的風車,在想,上面的空氣是不是甜的,看草地上的羊群,在想,青草的味道是不是比烤鴨還好吃,看山連著山,在想,也許有一天我會站在上面看不一樣的風景。沒有玩手機的一天,和自己相處的一天,這樣的感覺很特別。

濟南大寨山過昧心橋:一場行走的問心

我參加徒步是因為看了陳坤的“行走的力量”感覺很有意義,現代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緊湊,很少能有一些靜下心來去思考的時間了。有時候人在想不明白的時候,往往是自己陷入了怪圈,走一走靜下心,拋開外界的因素,去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挺好的。

行走,是一種成長,也是一種修行。行走,感受最好的自己。行走,遇見最美麗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