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千年古村仅剩4人从事“老工艺”,转型成功后,村民月均3500以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老的工艺正在慢慢消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制作的产品也是渐渐显露出了劣势,由此使得人们更为怀念过去的老手艺。但能坚持到现在的却少之又少。但在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甲路村却仍然有着这样一批人,从起初的四人老手艺组,到如今的全村参与,不但救活了这门“老手艺”,而且还做到了全村人均收入3500元以上,真正的实现了财富上的增长。

甲路村的甲路纸伞是传统的手工艺品,不但轻巧耐用、还十分便于携带。甲路人制伞始于南宋,与一个乐平人有关。南宋咸淳五年,宰相马廷鸾是饶州乐平人,又是甲路村张氏女婿。马廷鸾逸居甲路时,从京城带回一把油纸伞,心灵手巧的甲路人便学会了制作油纸伞,并不断改进工艺,从此世代相传纸伞制作。

甲路伞的扬名立万据说在清康熙年间,康熙甲戌年(16讲究的伞,艺人们还在伞面上创作,多是栩栩如生的花鸟、姿态优美的仕女、山明水秀的风景,这样的甲路伞其实是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合二为一。到了近现代随着工厂的建立,甲路村油纸伞也是享誉世界,可是随着钢骨布伞的市场冲击,甲路村油纸伞受到了巨大的损害,一些老艺人不得不转行做其他的事情,油纸伞厂也因此难以支撑下去。


为了拯救濒临失传的千年工艺。当时的小伙子戴根盛向乡里借了5000元,组织了仅剩的4名老艺人开始制作几百把油纸伞,想着通过杭州打开市场。可是寄过去半年多的时间,才得到回复,慢慢的订做油纸伞的也就多了起来。于是戴根盛便借了几十万元从当地部门手里将油纸伞买了过来,起初的时候生意还算不错。

到了2007年随着金融风暴的袭击,甲路纸伞厂一度三个月发不出工资。这期间戴根盛想着放弃,但又想到自己经历了那么多,况且还有着诸多工人需要吃饭,由此便撑了下来。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戴根盛便调整思路,开始寻找年轻人合作在网络上卖油纸伞。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的宣传费用,还能增加一条销售渠道。恰在当时,江永亮返乡,虽然他没有什么大的前途,但在外面却接触了不少的互联网,对于互联网经营有着自己的方法。

也许是两个人都缺少什么,正好相互补充相互吸引。便决定开始合作,江永亮从伞厂拿货,自己拍照和经营店铺,戴根盛则全权负责后期的质量和生产。为了扩大销售量,江永亮反复进行修复和网上宣传,戴根盛则将制作油纸伞的任务“分配到户”,全面动员起村民。由此使得这项工艺开始恢复,村民把在家制作的伞骨卖到伞厂,一把伞骨四块钱,熟练的村民一天可做五十余把。


在全村人的努力下,油纸伞的生意越来越好,更多的人开始加入互联网销售。而刚开始做的江永亮,已然在家盖了一栋三层徽派风格的新房。如今全村人的留守人员基本都在从事这个老工艺,每个月都会保持在月均3500元以上的收入,真正的实现了涅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