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稻盛和夫:“一穷二白”“一无所有”恰恰是创业的前提

创业的才智

在盛和塾中部3大分部(名古屋、岐阜、三重)共同举行的例会上,稻盛做了讲话。

当时,日本的经济大环境迟迟未恢复景气,不少盛和塾的学员十分苦恼,不知如何创造出新的利益增长点。在这次讲话中,稻盛列举了一些代表性的京都企业,介绍了它们从新兴小企业发展为大企业的成长轨迹,并阐明了这些企业家的共通点——创业的才智,从而道出了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发展壮大的真谛。


稻盛和夫:“一穷二白”“一无所有”恰恰是创业的前提


凡事皆有两面性,正因为是门外汉,才能做到“无知者无畏”,即不被所谓的“常识”束缚,敢于打破陈规、突破既定惯例,进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by / 稻盛塾长

稻盛和夫:“一穷二白”“一无所有”恰恰是创业的前提

大家一开始都是门外汉

稻盛和夫

华歌尔的塚本先生一开始卖的是钢丝材质的简陋胸罩,罗姆的佐藤先生一开始卖的是家庭作坊生产的碳素皮膜电阻器,村田制作所的村田先生在战后靠卖便携式收音机的电容器部件起家。大家起初都是没有雄厚技术实力的门外汉,但同时又都是勇于挑战且努力奋斗的实干家。所以说,即便在起步阶段只会生产单一产品,但他们坚持拼命奋斗,从不松懈。

再以面馆为例,假设一个人开了家面馆,由于刚开业,再加上手艺不精,因此只会做宽面。虽然店面有模有样,但提供的莱品却只有宽面。换言之,这家面馆和只做胸罩、只做碳素皮膜电阻器或只做电容器的单品类企业性质相同。

在大学时,我主攻的专业是化学,而对于精密陶瓷领域的相关知识,我只突击学习过一段时间。我起初打算去与石油化学或制塑工艺相关的企业就职,因此把有机化学定为毕业论文的主题,可却迟迟找不到工作。最后总算有一家名为松风工业的公司要我,它主要生产绝缘子,说穿了就是一家京都的陶瓷制品厂。为了胜任将来的工作,我只得在毕业前夕临阵磨枪般地恶补相关知识。所以说,我从接触工业陶瓷到入行,前后也就4年,虽说一直在从事该领域的研发工作,但满打满算也就4年左右的积累,根本不算什么。从这点来说,我与门外汉其实也是半斤八两。

在刚创立京瓷时,用在电视机上的绝缘部件是公司唯一的产品,而且松下电子是我们唯一的客户。当时的日本刚刚开始传输电视信号,而松下电子引进了荷兰飞利浦公司的相关技术,从而开始生产显像管,而显像管中需要用到的绝缘部件便由京瓷提供。所以说,在创业之初,京瓷只有一种产品。

大家一开始都是门外汉,同时也都是拼命努力的实干家。但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因此只会做一种产品,即所谓的“单品类生产”。既是“菜鸟”,又“只会一招”,的确十分不利。一般来说,在这样的条件下,创业是非常困难的,但其实并非如此。俗话说“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看似希望渺茫的创业条件,却往往是千里之行的起点。有的人说,“没有技术的新兴企业只有死路一条”,我对此不敢苟同。“一穷二白”“一无所有”恰恰是创业的前提。假如因为缺乏技术或者产品单一而灰心丧气,那就注定一事无成。

凡事皆有两面性,正因为是门外汉,才能做到“无知者无畏”,即不被所谓的“常识”束缚,敢于打破陈规、突破既定惯例,进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但刚才也说了,在初级阶段,缺乏技术和产品单一可以理解,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这样的现状毕竟会让企业家渐渐感到不安,从而担心“公司将来路在何方”以及“产品滞销导致公司倒闭”等,即所谓的危机感。一旦充满“危机感”,不满足于现状的“饥饿感”也会油然而生,但这些企业家并没有向现实低头。他们不但充满叛逆精神,而且永不服输,于是化危机感和饥饿感为动力,努力奋起,硬是闯出一片天地。虽然没有技术,也非业内专家,但俗话说“穷则思变”,为了冲破发展瓶颈,于是开始不断创新。

因为自己不懂,所以前往各大院校寻找专业对口的教授,对他们说“我们公司现在在从事这样的项目,接下来有这样的计划,能否提供相关技术”,或找到相关专业毕业的优秀亲戚,对他说“你来我公司上班吧”,并让他从事相关的研发工作。总而言之,在危机感和饥饿感的驱动之下,企业家会使出浑身解数,从而使自己的创意开花结果。

人们经常会强调研发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而“研发”这个词总给人一种高端大气的感觉。然而在现实中,尤其对中小微型企业而言,研发谈何容易,但这并不是说没实力就完全无法研发,因为

研发的起点其实非常简单明了,无非就是一种被紧迫感所驱使的创意思想。一些大型研究机构设备齐全、人才济济,却无法研发出有用的成果,而只是在做学问而已;与之相对,毫无相关知识和技术的门外汉在现实的逼迫下绞尽脑汁、发挥创意,而这恰恰是研发的原点。换言之,正由于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冥思苦想,因此才激发出了头脑中的创意。

再以罗姆的佐藤先生为例,由于光靠碳素皮膜电阻器难以在竞争中生存,于是他开始研发和生产金属皮膜电阻器,后来又推出了更为高级的厚膜电阻器。但不管是金属皮膜电阻器还是厚膜电阻器,都不是他最早发明的产品。就和当初的碳素皮膜电阻器一样,一些大企业早已在生产这两种产品了。但正是出于对只生产碳素皮膜电阻器的不安,出于害怕企业会因此倒闭的危机感和饥饿感,佐藤先生才毅然决定迎头赶上那些大企业,于是扩大了自家电阻器的产品线。

后来,罗姆又进军混合集成电路(Hybrid IC)领域,当时普遍认为这种半导体行业是大企业的天下,但罗姆却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毅然进入该领域,并且依靠自身的创造力,打破陈规、突破既定惯例,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

罗姆的策略非常巧妙,面对强手林立、危机四伏的半导体领域,其专门从事其他大企业放弃的业务。换言之,在半导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下,大牌的半导体制造商往往会不断拋弃所谓“技术老旧”和“不太赚钱”的产品和业务,而罗姆则把它们统统承包。按照佐藤先生自己的说法,罗姆好比是“半导体业中的拾穗者”。可别小看“拾穗者”,其如今的利润率高达20%有余。

不光是罗姆,刚才提到的那些京都企业都是以单品类生产为起点,一步一个脚印地发挥创意,从而发展壮大的。京瓷亦是如此。

大家一开始都是门外汉,这并非劣势,反而是一种优势。正所谓“才子为才所累”,专家往往会被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束缚思维;反倒是“无知者无畏”的门外汉能够天马行空,从而通过创意来攻克一道道难关。换言之,老天是公平的,门外汉虽然缺乏技术和知识,但拥有自由发散的思维,而这是非常重要的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