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越南战争之十五:为时已晚

其实,在越盟的清洗中,死去的人也不少,但具体是没法查了。而且他们死的更惨------在海防炮击中死去的人,经历的痛苦与恐怖,不过是一秒而已。

对死者的家人而言,不论死在谁的手里,亲人亡故的痛苦是一样的,并没有分别:我砍你一刀,你会痛,你兄弟砍你一刀,你同样会痛。心理层面而言,你兄弟砍的那一刀,更痛。

只能说,越南人蛮惨的。

----------------

1946年底河内暴动失败之后,越盟逃离市区深入农村,通过电台号召越南人继续奋起抵抗,“有枪的,用枪;没有枪的,用刀,没有刀的,用锄头、铲子与棍棒,将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家园”

胡志明是这样号召的,越盟也是这样做的。

晚上,他们在路边埋雷、炸毁铁路桥梁、袭击法军巡逻队跟前哨,然后,就跑了,消失在无数的村庄、城镇里。

白天,该种地的种地

作为北越第一武将,武元甲的战略就是“攻其不备、见机行事不打没把握的仗。有能力进行大决战之前,我们的军队无迹可寻,但却无处不在”

典型的游击战。

越盟跟法国打游击战有个优势:人种不同。

法国驻军大多是高加索人种,所以看见西方面孔的开枪就对了,杜伊就是这样死的;反过来,法军看到越南人,不可能分的出敌友,长相是一样的,只是脑袋里的东西不一样。

山是另一个优势

越盟的老巢都在越南西北。选在北部,当然是因为容易从中国获得援助;在西部山区而不是东部沿海,地形复杂是考虑因素之一。

更重要的,是海上运输虽然效率高,但行船需要需要各种技术,越盟没有或者很弱,跟法国没法比,一封就死。躲进山区只能靠人力步行运输的话,法国的技术优势不再存在。

之后的奠边府之战,越盟更是将人力驱使到了极致。嗯,那是后来的事了。

但游击战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平民。

为报复越盟的骚扰攻击,法军不时对城市外围的村庄进行清剿,烧杀奸掠。

嗯,这里说一下,法军的来源基本是外籍军团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柬埔寨等法国殖民地。而且,担心城市兵知识太多对殖民政策持反对态度,派往越南的法国本土士兵都是从农村招募,绝少甚至禁止城市兵。

也就是说,兵源的文明程度大体上比较低,那么直接后果就是暴行比较多。这点,可参见 ,文中俺聊了一下文明程度与战争暴行的直接关系,可参考。

之后南韩作为美国的盟国出兵越南,其暴行也远比美军严重,也算是一个例子。以后可能会有一节说韩军的。

总之就是,法国虽然是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发达国家,但驻越法军却不是那么文明。那么,对疑为越盟但没有确证的越南人怎么办?

宁杀错不放过。

对与法国合作的越南人,越盟当然也不会放过,越奸么,是该杀的。那么,对疑为通法但没有确证的越南人怎么办?

宁杀错不放过。

两边都不放过越南人

越南人真的很惨。

胡志明说过:哪怕死10个越南人才能消灭1个法国人,我们仍然会赢得胜利。越法战争中士兵的交换比应该没这么夸张,奠边府那场北越的立国之战,交换比基本是3:1。

但越战的最终结果,就是300万(百万士兵加两百万平民):28万(22万士兵加6万美军)

真的是10比1。

越盟最终也真的赢了

当然这是后话

1947年春,法国人试图根除越盟永绝后患,向武元甲的老巢Tan Trao进军,准备跟越盟决战。但武元甲不是傻的,带着大部队跑了,法军扑空。

Tan Trao是河内西北宣光省的一个地方,但拿着最大的中文版地图也找不到中文名,所以就凑合着看吧。网上查了一下,也没中文名但现在那里是个有纪念意义的旅游景点。

越南战争之十五:为时已晚

1947年4月,胡志明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希望能跟法国停火,坐下来谈,最终和平独立。但停火建议被法国断然拒绝,要求越盟无条件投降。这背后的原因,大概是法国人的傲慢跟贪婪,也许。

“傲慢”的猜测,是源于1945年3月日本发动三月政变时,谅山法军被命令“为荣誉战至最后一人”;贪婪就不用说了,法国殖民越南后一向如此。

胡志明当然不会投降:“法兰西联盟里没有懦夫,如果加入的话,我就是一个”

1947年秋,各种小打小闹之后,法国人意识到不抓住越盟大部队的话,印度支那永无宁日,于是再来一次大规模行动,试图将越盟主力消灭在北件。

越南战争之十五:为时已晚

吸取在Tan Trao 的行动中被越盟逃脱的教训,法国人这次是下了大本钱:用了千余名伞兵为先锋,一万五千名步兵随后。

这就是10月7日开始的里奥行动(Operation Léa)

法国声称行动中歼灭9000余名越盟人员。

虽然造成不少杀伤,但这行动只能算是战术上的胜利;但没能逮住胡志明跟武元甲,也没能对越盟的军力造成致命打击,4万余人还是跑掉了,战略而言,谈不上胜利或者说有什么影响。

11月20日后的一个月,法国在宣光与太原(嗯,越南的太原,而且还有个山西)一带采取行动,再次歼灭越盟约9000余人。但是,这仍然只是个战术上的胜利。

越南战争之十五:为时已晚

最后,法国不得不停手了,原因很简单:没钱了,战争是需要经济支持的。

平心而论,法国回到越南之后,也并不是一味地使用武力征服。在对付越盟的同时,也进行了教育、基础设施及医疗等方面的建设,即所谓的和解政策(Pacification),试图以此安抚越南人。

但欠债太多,殖民数十年后才开始重视这个,太晚了。

越南,留给法国人的时间已经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