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最近十來年,得益於清劇的成功,清朝的皇帝給了國人很好的印象,尤其是乾隆,大家對他可謂是最瞭解的,連沒怎麼讀過書的鄉下婦孺,談起乾隆,都能說出幾件他的軼事來。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清人畫弘曆朝服像軸

人紅是非多,乾隆火了之後,不喜歡他的人說他是“題字皇帝”,說他是乾隆式的東北農家樂審美。雖然乾隆的確愛寫詩,一生寫詩41863首,平均一天寫詩1.3首,卻沒有一首詩能流傳開來的;雖然乾隆的確愛題字,但凡他收藏的名家作品,都得蓋上乾隆的幾十方印璽;雖然乾隆老家的確在東北,難免喜歡大紅大綠,但是,在玉齋君看來,乾隆代表的清朝雖作惡甚巨,但是他的貢獻也是大的,至少在積極學習漢文化這塊,他是努力的並且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正是因為清王朝半主動式地放棄了本民族的文化和文字,才使得漢文化得以保存,而文化保存了,中華民族就有重振雄風之日。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清人畫弘曆是一是二圖軸

乾隆愛作詩,更愛書法,梁詩正在《快雪時晴帖》中談到:“我皇上(乾隆)好古敏求,萬幾之暇,精研八法,是貼心摹手追,不下數十百本。”乾隆練書法很努力,光是摹本就不下幾百本,他的書法造詣也是很高的(至少比當代的一些所謂大師要高不少啊),乾隆書法的風格從清秀流利逐漸改變為圓勁渾厚,但以行書和草書的風格一如既往地保持清峻飄逸、含蓄蘊藉的風格。不過,乾隆還是最喜歡王羲之的風格,他和清朝的文化分子一樣,對晉唐古玩獨有偏愛。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弘曆行書菊一首字條

練習書法,自然就要研墨,自然就要用到硯臺。雖然在現階段練習書法的國人不多(相信等中國發達之後書法藝術能重新發揚廣大),但是在民國以前,書法是每個知識分子都必須會的一項“吃飯”技能,而一隻心愛的毛筆,一方心愛的硯臺,則是任何一個知識分子都需要具備的寶物。乾隆,當然也是知識分子之一,他對硯臺的喜愛不亞於任何其他文化人,乾隆使用過的硯臺預計有幾百方,但是流傳下來的,可以考證的只有幾十方。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傳北宋 蘇軾 從星硯 (乾隆御用,上刻清高宗銘文)

作為皇帝用的硯臺,自然是當時天下最好的,可謂不吝功夫、不惜花費,今天,玉齋君就精心整理了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方硯臺,這36方硯臺,真乃件件寶物,惹人眼饞。今天玉齋君收集之,以供廣大藏家作欣賞、參考和收藏之用。

宋 二十八星宿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宋 二十八星宿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石質,色深灰,長方形抄手式硯。硯四週起邊框,上飾多尾龍紋,硯面略凹,斜下至墨池。硯背利用天然石眼,雕作長短不一細長石柱,參差其間形成二十八星宿狀,中有圓形天水雙龍印、八疊篆文「內府圖書之印」,另有剔地陽雕雙連章「吳」「興」。硯首側壁有乾隆詩文與印,貯於刻有相同御製詩紫檀木硯盒。

清 紫端石石渠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清 紫端石石渠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正方形端石硯,深灰色,壁四周有仿銅鏽作綠色。硯面邊框飾回紋一圈,內琢環方深渠墨池,中央微凹成硯堂。硯身四周壁琢方形雲紋地,上淺浮雕二對稱大眼人形獸,中夾戴冠人面紋,鼻凸出為環。下接四獸首足。硯底刻「宜子孫」三篆字,並環底刻乾隆詩文並印。有紫檀番蓮紋方形硯盒。

清 青銅鐘式嵌澄泥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清 青銅鐘式嵌澄泥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澄泥硯,風字形一端作圓弧內凹,色深赭。全件連蓋或為青銅編鐘改作,器與蓋約相當,器身內挖嵌澄泥硯,硯堂受墨處圓形微凹,墨池深窄。硯背及蓋為仿青銅器,有綠及紅色作鏽,色彩斑斕,身有「枚」二排各三列,間有嵌金絲篆「萬生永寶」,並飾嵌金銀絲獸紋與回紋。

宋 端石三祝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宋 端石三祝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端石硯,深灰色,長方形抄手式。硯週三邊起邊框,上飾連續回紋,硯堂平而略凹,向硯首斜下為池,中浮雕波濤地回首龍一隻。硯背有三顆依天然石眼雕刻飾水雲小柱,因而名之三祝。硯首側壁有乾隆題詩文及印,貯於刻有相同御製詩黑漆嵌盒。

南宋 端石鳳池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南宋 端石鳳池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紫端石,硯面陷刻一隻綬帶鳥,鳥首與鳥身做墨池,長尾由左向右迴繞出墨堂,首端 與左下角有傷缺。硯背寬平,首端與右側有傷缺,中央直刻隸書「淳熙元年」(1174),右方陰刻楷書銘 下方亦有陰刻行書及篆印。下方側壁陰刻楷書清高宗御製詩。

宋 端石九子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宋 端石九子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端石,長方抄手式,硯背斜下,下端無堵,石色紫中泛紅,硯堂微窪平整,墨池斑駁處處,墨池深約一‧五公分,硯背有高低石柱九,參差其間,西清硯譜云為?鵒眼。硯背下方浮雕一葫蘆印:「子京」,二字篆書,硯壁右側鐫清高宗御題銘乙首,隸書:「端溪之淵腴剖紫兮,鵒眼斯活暈秋水兮,如承如重森九子兮,溯原聚奎文明啟兮。」,款題:「乾隆御題」,鈐印二:曰「比德」「朗潤」。

漢 未央宮東閣瓦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漢 未央宮東閣瓦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長方形泥硯,覆瓦式,色黝黑一角為淺棕色,質地細緻輕清。面中央琢橢圓形凹槽為硯堂,有使用痕跡,上方斜下漥作墨池,略呈半月形。硯堂兩側刻篆文「炎漢古甕維天所錫。子子孫孫永寶珍襲」,及另二件詩文。硯背佈滿葛麻紋的製造痕跡,中央印陽文隸書三行「大漢十年」「未央宮東閣瓦」「?侯蕭何監造」。有嵌明龍紋玉帶版黑漆硯盒。

漢 銅雀瓦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漢 銅雀瓦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硯正中模印「建安十五年」五字隸書,硯額鐫銘一則、無款,硯面左右鐫「為愛陶甄之質」「宜加即墨之封」,二行十二字。硯面下方刻識語:「予得於漳濱之深川,愛而加諸翰墨,以為博雅好古之玩雲」,款題:「洪武辛未重九,臞仙識」,辛未為明洪武二十四年,臞仙為明寧王權自號,是朱元璋第十七子。硯首側鐫乾隆御題詩一首,隸書、款題:「乾隆已醜御題」,下鈐寶二、曰「古香」「太璞」,按乾隆已醜,為西元一七六九年,乾隆三十四年。

清 紫石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清 紫石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長方形硯,色黑泛紫,邊角有小傷損。面除尾端外起三面邊框,框頗寬上飾二道圖案化雲頭紋,首側框上正中央有灰綠色圓點。硯堂有圓形微凹以受墨,向下斜削作硯池,中淺浮雕幾何式獸紋。硯背平坦,中陰線刻一老者,長鬚寬袖,戴笠持竹杖,足踏木屐,狀甚閒逸。有嵌白玉花鳥木質硯盒附件。

元 馮子振 七星鳳池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元 馮子振 七星鳳池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風字形石硯,鐵灰色,有多處剝損或受蝕。硯額及二唇邊極寬,額上有七枚圓柱形凸雕,旁琢篆文與印皆剝損不可辨。硯底有一邊壁及雙足,中琢篆書詩文並鈐印「南州」。首側邊壁刻乾隆辛丑年(1781)御題詩文,有黑漆硯盒。

明 端石雲龍九九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明 端石雲龍九九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右側壁陰刻楷書銘:「宋端石雲龍九九硯」,左側壁陰刻楷書銘:「避暑山莊煙雨樓藏」,硯首側壁細刻楷書銘:「石出舊坑六百年,堅以為質緻為理。墨池容容蔚瑞雲,隱現驪龍率九子。覆手柱亦九十九,各各鴝眼活如視。作者真具深意焉,乾元用九戒其始。黃鍾數亦在茲乎,綈幾研朱欽妙旨。」款:「乾隆御題」,印:「古香」、「太璞」。此詩也被收入清高宗的御製詩文集中。

宋 端石雲根紫玉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宋 端石雲根紫玉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長方形端石硯,抄手式,色黑泛紫。硯池寬深接硯堂處作圓弧形,硯堂微凹有使用痕,全器光素無紋飾。側邊壁琢「雲根紫玉。宋時端石灰色為上,馬肝次之,即此是也,知之者鮮矣。吉璁」,首邊壁刻乾隆詩文及「古稀天子」「猶日孜孜」印。有刻同御製詩文黑漆硯盒附件。

清 海天浴日紫石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清 海天浴日紫石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不規則圓形硯,略方,色黝黑鬱亮,夾棕色絲紋。面中央琢一正圓,拋光明亮,為硯堂。四週較高作巖山狀,往內深凹處為圓形硯池,雕多種波濤紋。有同形嵌螺甸龍紋黑漆盒。

清 乾隆 澄泥蟠夔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清 乾隆 澄泥蟠夔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方形澄泥硯,四角圓弧,面背淺棕身作深赭色。周起邊框,上飾S形連續紋一圈,硯面居中溝槽一端較闊,有使用痕跡。硯身雕二道繩紋,中以幾何式簡化獸紋為地,上雕獸紋與圈紋相間,內有灰白色鑲嵌,質料不明。硯底作二層內凹,內書乾隆御題詩文,並鈐「古香」「太璞」二印。有鑲玉片木質硯盒附件。

宋 澄泥蟠夔石渠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宋 澄泥蟠夔石渠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雘村石聽雨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宋 雘村石聽雨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趙子昂款紫石抄手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元 趙子昂款紫石抄手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長方形紫石硯,色紫黑,身微有小碰傷。硯作抄手式,除尾端外三邊起寬稜,硯堂寬闊略凹,中有使用痕,向首斜下為硯池,全器光素無紋飾。硯背琢延祐年趙子昂詩文及印,硯首側壁有乾隆辛丑年御題詩並印。趙子昂為元時入仕之遺宋王孫,乾隆御製詩隱有暗諷之意。

宋 澄泥天馬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宋 澄泥天馬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澄泥硯,長方形略作抄手式,色深赭。除尾端三邊起寬稜,稜與側壁多斑駁,硯堂寬闊略凹,中央因使用磨損而呈棕色,向首斜下為硯池,二者相接處雕有天馬一隻。硯底有葫蘆形篆款「金壺」,尾端側壁琢乾隆辛丑年御題詩並印。有嵌玉劍首御製詩硯盒。

北宋 澄泥括囊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北宋 澄泥括囊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趙宧光 澄泥石函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明 趙宧光 澄泥石函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趙宦光(1559-1625),字凡夫,一字水臣,號廣平,江蘇太倉人。國學生,隱居寒山,著書數十種,尤精字學。書法精絕,有《寒山帚談》;創作草篆,能治印。此硯未收入《西清硯譜》。但譜中列有相似的趙氏石函硯多方。

明 葉盛 洮河石碧瑤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明 葉盛 洮河石碧瑤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洮河綠石,淡黃細蚤子紋、冰紋,另隱見青黑斑如波瀾。長方抄手硯式,硯面琢三邊等寬之稜,池如一字而窄,背斜下,兩跗高而厚,下端無堵。硯左側銘:「碧瑤」、「菉竹堂寶藏宋硯」,左側銘印款︰「崑山葉氏」。洮河石出甘肅臨洮附近的洮河,一方面因水深不易得,一方面因瀕西邊疆土,故較珍罕。宋人多詠此石,以與端、歙並舉,故有「但見洮河琢娥綠,焉用歙溪眉子為」之句。

清 澄泥玉堂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清 澄泥玉堂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長方形澄泥硯,色土黃。邊框起稜,硯堂寬闊略凹,中央因使用磨損而色較淺,向首斜下為硯池,光素無紋飾。除硯首側作壁,餘三面側底削為拱形,使硯底呈一厚邊壁與雙足。硯首側壁琢乾隆御製詩,底中央鑿一圭形,鈐「李白鑑賞」,沿其周並有多處詩文。有題乾隆御製詩嵌玉木質硯盒。

清 澄泥五銖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清 澄泥五銖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長方形澄泥硯,色黝黑,通體有墨鏽,質地細密堅實。周起細稜,硯堂寬闊中央有橢圓形略凹以受墨,受墨處色較淺,硯首嵌一白色圓形玉石,下淺漥心形成硯池。側壁底削有對稱花邊線條,使硯底為多足。底雕三枚五銖錢,大小不同,其上「五銖」二字宛然可見。有嵌玉木質硯盒與清宮收藏說明一紙。

明 文嘉 井田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明 文嘉 井田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方形小硯,石色青黑有芒,周稜規整。硯面自下向上低斜為池,斜面上淺琢陽文「井」字隱起。硯背則琢陰文「井」字國案為界格,中格刻隸書銘︰「用靜得壽,良田多有,食我無苟。文嘉銘。」文嘉(1501-1583)字休承,號文水,文?明之次子,由歲貢宦和州學正。能詩,其字輕清勁爽,畫幽淡工緻、能鑑古。

清 乾隆 暖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清 乾隆 暖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長方形,四邊起稜,墨池為ㄇ字形凹入,與故文39同裝於故琺816之琺琅盒中。

宋 雘村石玉堂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宋 雘村石玉堂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西清硯譜云為:「雘村石」,硯作玉堂式,石色黃中泛白,硯質細潤,硯面及硯背均有剝蝕現象,受墨處平整微向下斜而成墨池,硯背刻清高宗御題詩乙首,楷書:「剝蝕漫嫌體不全,成形物豈久長堅,何年用者玉堂客,至署可過八影磚」。款題:「乾隆戊戌御題」,鈐印二:「幾暇怡情」「得佳趣」。「戊戌」為乾隆四十三年,西元一七七八年。

明 項元汴缾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明 項元汴缾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端石,硯作長方形,石色黑黝,溫潤如烏玉,細潔幾可以鑑,硯面琢成瓶形,瓶口至肩部為墨池,墨池頗深,造型極為樸素典雅,硯背窪下,中央上方刻「墨林珍賞」四字隸書,正下方有鈐印一‧曰「項氏家藏」四字篆書方印。

宋 澄泥列錢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宋 澄泥列錢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硯壁鐫御製詩乙首:「遍圍青綠貼三錢,在壙近銅理或然,設便魯褒欲著論,可容斯也置身邊」,楷書、款題:「乾隆御題」,按此詩收入《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八,《御製詩》四集,卷六十四,頁十一,時在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已亥),西元一七七九年,有鈐印二:「≡」「隆」圓方連珠印。

傳宋 米芾 蘭亭端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傳宋 米芾 蘭亭端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硯背刻乾隆四十一年(1776)之硯銘,言清聖祖曾用此硯。銘曰:「物殊顯晦各有時,晦藏顯出誰使其。穆然宋硯古色披,猶是老坑出端溪。蘭亭圖畫前序誰,精鐫四面筆法奇。宣和紹興璽識遺,後有米符小印施。或即顛翁手所為,山莊散置今見之。是誠實也逾珣琪,康熙舊冊還可稽。綈幾曾用供臨池,弗愛彝鼎惟愛斯。崇文並與是儉垂,生敬生愧心自知。」此硯收入《西清硯譜》卷九。

宋 傳文天祥 玉帶生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宋 傳文天祥 玉帶生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長條形如舌狀,中腰一道天然白紋。硯面光素,池如半月,墨堂淺凹,池上方陰刻篆書「玉帶生」三字。側壁有篆銘二道,上者款署文天祥,下者乃清高宗御銘。

傳北宋 蘇軾 從星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傳北宋 蘇軾 從星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棕黑端石,太史式硯,池呈一字,池正下方有一眼柱,象徵明月,淺浮雕流雲環繞,墨堂尾端無欄;兩側壁高。硯背呈抄手樣斜下,斜面高下錯落六十餘眼柱,彷彿眾星在天。右側壁有陰刻行書銘署扥蘇軾。硯首側壁陰刻隸書清高宗銘及篆印。所附木盒蓋面陰刻相同隸書硯銘與款識,印:「幾瑕怡情」、「得佳趣」。

明 楊明時子石科斗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明 楊明時子石科斗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硯面周緣刻明楊明時硯銘乙首,篆書:「惟不棄父得石於河,既堅而礪,胡雕而樸,乃作斯硯,名曰蝌鬥,萬世吾儕,永寶不朽。」,硯背鐫清高宗御題詩乙首,篆書:「不雕不琢適其初,天作硯池科斗如,為告拈毫習字者,須從此法悟權輿。」,款題:「乾隆戊戌夏御題」,鈐印一「得佳趣」,按此詩亦著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八,御製詩四集,卷二十二,頁二。

明 紅絲石鸚鵡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明 紅絲石鸚鵡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墨池作半月形,硯背微四呈長方形,中鐫清高宗御題詩乙首,楷書:「鴻漸不羨用為儀,石亦能言製亦奇,疑是禰衡成賦後,鏤肝吐出一絲絲。」,款題:「乾隆御題」。鈐印二:「會心不遠」「德充符」。此題詩亦著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八,御製詩四集,卷五十六,頁十四,時為乾隆四十四年,公元一七七九年。

清 乾隆 松花石方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清 乾隆 松花石方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綠色方形硯,瓶形硯面,如意首形池,池周起細稜;硯面略呈仿古括囊形。石質潤澤通體有深淺不同天然橫紋。硯面有一較粗的橢圓形墨堂,餘皆打磨光滑。硯背周緣起稜,中央凹下處陰刻楷書銘:「出天漢,勝玉英,琢為研,純粹精,欶幾摛藻,屢省成。」款:「乾隆御銘」,並減地浮雕二行篆體方印:「會心不遠」,又陰刻二行篆體方印:「德充符」。

清 澄泥仿漢未央磚海天初月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清 澄泥仿漢未央磚海天初月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硯背鐫乾隆御題銘一首,楷書:「未央之?,海天之月,泥豈異其埏植,魄自永其圓缺,合而為研,滴露芳馞,詠希逸兮,賦句發清,興以無歇。」款題:「乾隆戊戌仲夏御銘。」,鈐印二:曰「比德」「朗潤」。

傳漢 未央宮東閣瓦硯

件件都是絕世精品,乾隆皇帝使用過的36件硯臺,都在這裡了

傳漢 未央宮東閣瓦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