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钮文新:关键点上需要货币政策明示

钮文新:关键点上需要货币政策明示

10月22日(周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继续上涨,其中隔夜利率上涨11.7个基点,7天期上涨9.8个基点,一年期也有微幅上翘达到3.057%水平。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看,银行间市场利率持续小幅上涨,尽管尚无达到无法容忍的地步,但此时此刻出现这样的变化,不应该。

当然,我们看到央行也做出了一些稳定货币市场利率的动作。比如10月16日,央行开展2000亿元1年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没涨没跌,保持了此前3.3%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操作并非对冲到期货币回笼,而是新增2000亿元MLF操作的过程。再比如10月21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这同样是在当日无逆回购到期的情况下所实施的操作。大致相对于净投放过程。

为什么央行净投放流动性,而货币市场利率依然上升?市场普遍认为:10月面临缴税大月,叠加专项债提前发行,流动性缺口仍然较大。

钮文新:关键点上需要货币政策明示

央行2000亿元MLF维系3.3%利率不变,这似乎也给商业银行贷款报价利率基准(LPR)10月最新一轮报价提供了一个暗示。按照利率改革之后的新规则,1年期MLF的利率将作为商业银行1年期LPR报价的参考基础。果然,10月21日,第三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报价结果显示:本次LPR报价维系上期结果未变,1年期LPR报4.2%,5年期及以上LPR报4.85%。一改前两次微幅降低的情况。

实际上,从银行业内得到的信息是:最近,银行贷款利率总体有所上翘。这当然与货币市场利率上浮相关,但还有一些其它因素。银行人士认为,除长期资金短缺以外,企业利润下滑也让银行普遍产生“谨慎心理”,优质资产(优质贷款客户)越来越少,这迫使银行业务重心向“低端”倾斜,试图寻找更多“风险相对较低,但有能力承担较高利率负担”的企业。这实际是银行“加大风险偏好,降低风险要求,提高利率收益”,并以此争取更多的赢利机会。

利率上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于当下中国经济而言,利率上行无论如何都不是什么好事。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它会使国人产生误解,毕竟中国9月份的CPI达到3%水平。实际上,一些经济学家也因此而嘟囔“通胀有所抬头”,似乎央行需要依此而收紧货币。我同意央行货政司司长孙国峰的观点:当前中国并不存在持续通胀或者是通缩的基础,但是也要防止通胀预期扩散,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钮文新:关键点上需要货币政策明示

但必须指出:“防止通胀预期扩散形成恶性循环”最好的方法是“解释”,用嘴、用文章给国人解释“CPI上涨的结构性因素”,更要明确告知市场“中国当下CPI上涨关键是猪肉及其相关食品,而绝非货币因素”所致。与此同时,需要坚决反对“以提高利率的手段去管理通胀预期”,那不是管理预期,而是实实在在地紧缩货币。别以为这样的担心多余,其实,这样的担心正是源自曾经多次发生的事实。

笔者认为,9月份数据对于中国全年经济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时间点上的数据。市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都需要依此对未来政策走向给出正确判断,所以,这时候各职能部门应当多给出一些解释,而且反复不断地解释,让市场更加“精确”地理解,不只是方向,更重要的程度和分寸。过度的解读往往是市场短期大幅波动的基础。

不过,这次CPI达到3%的涨幅,让我们看到了一些进步。这个进步就是:没有人大呼小唤、笼而统之地嚎叫“通货膨胀”,而大都是以理性的态度谈论CPI上涨的“结构性因素”。当然,这与权威部门的及时发声密切相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