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漢代“五大經濟中心”,為何只有成都持續繁榮?

東漢班固在《漢書·食貨志》中,對西漢時期的重要都會地位進行了明確記載,將西漢至新莽時期的五大重要城市稱為“五都”(長安除外),這五大城市是:

洛陽、邯鄲、臨淄、成都、宛。

漢代“五大經濟中心”,為何只有成都持續繁榮?

三星堆文明

漢代“五大經濟中心”,為何只有成都持續繁榮?

金沙文明

漢代“五大經濟中心”,為何只有成都持續繁榮?

江口沉銀出水文物

漢代“五大經濟中心”,為何只有成都持續繁榮?

成都武侯祠

漢代“五大經濟中心”,為何只有成都持續繁榮?

杜甫草堂

漢代“五大經濟中心”,為何只有成都持續繁榮?

成都太古裡

西漢新莽時期的五都,成都是西部唯一

莽乃下詔曰:‘夫《周禮》有賒貸, 《樂語》有五均,傳記各有斡焉。今開賒貸, 張五均, 設諸斡者, 所以齊眾庶, 抑併兼也。’遂於長安及五都立五均官, 更名長安東西市令及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市長皆為五均司市師。東市稱京, 西市稱畿, 洛陽稱中, 餘四都各用東西南北為稱,皆置交易丞五人, 錢府丞一人

這段話出自《漢書》。意思是,(新莽)朝廷將長安東市改為京市、西市改稱畿市;將“五都”所設的市稱為中市和東、西、南、北市,即洛陽中市、臨淄東市、成都西市、宛南市、邯鄲北市,並設立專門管理工商業的“交易丞”和管理金融機構的“司市錢府”。用今天的話理解,就是商務部、工商管理總局、中國人民銀行等經濟部門在五個大城市設置了分支機構。

顯然,這裡的五都,並非五個副首都,也不是陪都,而是強調城市的經濟地位。記載中設立“五市”的年代背景為公元9年,新莽時期,距今2010年整。根據上下文推測,“五都”應該在西漢時期就已確立,而城市的積累和建設,從先秦就開始了。

漢代“五大經濟中心”,為何只有成都持續繁榮?

長安加上五都——洛陽、邯鄲、臨淄、成都、宛,這就是兩千多年前,西漢到新莽時期的“一線城市”。宋代的《太平御覽》這樣說道:譬命駕而遊五都之市,則天下之貨畢陳矣。意思是,只要去了五大都市,就可以買到全天下的貨物了。這種情形,就像今天,世界各地琳琅滿目的各種新款商品,往往最先聚集於北上廣深一樣。

其中,成都十分特殊:它是唯一不在中原腹地,位於西部地區的。

2000年前的“西都”,究竟有多繁華?

從建城的那一天起,成都從未改名,城址也幾乎沒有變遷。

成都之富饒,被冠以“天府之國”。實際上,歷史上有多個地方先後被視為富饒的天府,但持續繁榮的只有成都平原——天府也幾乎成了成都的代名詞。繁榮一時的邯鄲、臨淄,後來均走向了衰落,與其同為“五都”之一的成都則長盛不衰。

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出自晉代《華陽國志》這段話說的是,李冰修都江堰後,成都平原文明,從古蜀時代的遷徙不定,進入穩定發展的成都時代。

成都,居四川盆地西部,西、北兩面大山,東有龍泉山脈,中間一塊水系縱橫的平原——成都平原,成為四川盆地的之中的一個富饒的小盆地——這樣優越的地理條件,奠定了它長盛不衰的基礎。


漢代“五大經濟中心”,為何只有成都持續繁榮?

西漢時期,成都人口有7萬6千戶,約合40萬人,其繁華程度,跟東方的都會臨淄遙相呼應。

成都出品的“蜀錦”,熱銷海內外

成都不僅在人口方面突出,而且在文化、教育等眾多領域都全國領先。“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這裡的錦官城代指成都,它最早是西漢在在成都設立的管理絲織手工業的機構“錦官城”,用民國四川文人李劼人的話說,這是最早的“特別工業區”。從2000多年前開始,“錦官城”園區主打產品就叫“蜀錦”,是名副其實的地理標誌產品,行銷大江南北。


漢代“五大經濟中心”,為何只有成都持續繁榮?

“五星出東方”護膊——產自成都的蜀錦

成都所出的漆器,比織錦更早打出了名堂,戰國時期已流通到中原及部分海外地區。公元前139年,當時尚未打通絲綢之路,首次出使西域的張騫在大宛(今費爾幹納盆地)、大夏(今阿富汗)等地發現,這裡竟有從身毒(今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轉運過來的蜀布、邛竹杖——從描述可看出,這兩款產品都來自成都平原。漢代朝鮮半島的樂浪郡故地和蒙古國的考古發現中,均曾發掘出帶有“蜀郡工官”的漆器。其中,一款叫“金錯蜀杯”的成都漆器是熱銷款。

文化不輸齊魯,為中國培養了諸多大家

漢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創立中國最早的地方官學。漢武帝時,這一辦學模式在全國推行。當時的“教育學成都(蜀郡)”,彷彿就像後來“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改革開放學深圳”,道理相同。

成都這一文化現象得到了當時史學家的關注,班固在《漢書》中的評價精闢而中肯:“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意思是,巴蜀地區喜歡文雅的風氣,就是從文翁辦學開啟的。《華陽國志》描述當時的蜀地“學徒鱗萃,蜀學比於齊魯。”意思是,麒麟般的精英人才輩出,“蜀學”的品牌影響力已經堪比孔孟所在的齊魯地區。


漢代“五大經濟中心”,為何只有成都持續繁榮?

揚雄畫像


揚雄畫像

漢代成都,貢獻了揚雄、司馬相如等文化大家,前者是當時全國知名大儒,被譽為“西蜀孔子”,集思想家、文學家和語言學家於一體。司馬相如擅長作賦,被稱為“漢大賦第一人”,堪稱全國最會寫文章的人。才女卓文君巾幗不讓鬚眉,與司馬相如上演了一段愛情佳話——這對出自成都的CP,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中國,熠熠生輝。


漢代“五大經濟中心”,為何只有成都持續繁榮?

成都製造的產品影響了當時國內外人民的物質生活、精神文化生活,還影響了後來中國人民的信仰。作為本土宗教,道教濫觴於成都平原。道教祖師張陵,在成都鶴鳴山學道,受蜀人嚴君平著作《老子指歸》影響,在《老子想爾注》中首次提出“道教”。青城山,成為道家第一個著名的大型道場。

揚雄《蜀都賦》中說,西漢成都城有城門18座,街巷400餘條。晉代中原人左思《蜀都賦》這樣歌頌三國蜀都成都:“賄貨山積,纖麗星繁;喧譁鼎沸,囂塵張天”——此時其他四都,已經開始下坡路,而成都依然維持著漢代的繁榮。

滄海桑田,帶走了長安洛陽的絕代風華,帶走了邯鄲臨淄的絢爛盛世,卻沒有帶走錦官城的麗影。臨淄、邯鄲的繁華掩藏在廢墟中,而成都儘管也多次經歷戰火洗禮。但它在地層中埋了一層,再生一層,生生不息,且城址不變,名稱不改。至今,原址上的它。依然以大都市的姿態,繁榮著、安逸著。

2000年前,漢代成都城中,遍佈飄香的酒坊,其中有卓文君、司馬相如夫婦所開。今天,成都的小酒館,依然是網紅。兩千年了,歲月帶不走的,只有你,成都。

“五都”中,只有成都持續繁榮

我們會發現:曾經同為西漢經濟“五都”,也就是五大經濟中心的洛陽、邯鄲、臨淄、成都、宛,只有成都持續兩千年長盛不衰。

洛陽,曾為多個王朝都城,如今是地級市。邯鄲,曾為趙國都城,西漢五大經濟都市之一,如今是地級市。臨淄,曾為齊國都城,西漢五大經濟都市之一,今為縣級區。宛,即南陽,曾為西漢五大經濟都市之一,今為地級市。成都,從古蜀中心到蜀漢、成漢、前蜀、後蜀都城,無論國家中心如何變遷,成都的地位幾乎從未下降。

提到成都,必然繞不開“天府之國”。所謂天府,就是對富饒之地的一種讚譽。

天府,本為經穴名,出自《靈樞·本輸》。天,天空,指上而言。府,聚集處。鼻通天氣,聚處為府為庫,後引申為“天子的府庫”,比喻某地物產豐饒。也曾用作官職,如《周禮·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後,天府又被擴展為“天府之國”,比喻及其富饒之地。

今天提到“天府之國”,被視為成都的美譽,其實它一開始並非僅指四川。從先秦到清代,文獻記載中有9個地方被視為“天府”,分別是:

北京平原、關中平原、成都平原、太原盆地、江淮以南(太湖平原)、涼州綠洲、福建沿海、臺南平原、瀋陽平原。

漢代“五大經濟中心”,為何只有成都持續繁榮?


但是,歷代一直被視為天府的,恐怕只有成都平原。直到今天,成都曾先後有“第四城”“新一線城市”等美譽,曾經的古老天府,今天依然是重要的國家中心城市,也是持續火熱的網紅城市。從古到今,成都都如此出眾,底氣來自哪裡?

一、盆地環境,安定安全

成都,居四川盆地西部,西、北兩面大山,東有龍泉山脈,中間一塊水系縱橫的平原——成都平原,成為四川盆地的之中的一個富饒的小盆地——這樣優越的地理條件,奠定了它長盛不衰的地形基礎。

二、土地肥沃,水熱充足

有了安定的環境,還需要肥沃的土壤和適宜的氣候,這兩點成都都具備。發源於川西高原的眾多河流沖積形成的成都平原,是盆地中最平坦的一塊。這裡位於亞熱帶,降水豐富,而且四周山體阻擋了寒流進入,這樣的環境,比長江中下游地區,還要優越。

三、平原河網,水旱從人

原本經常氾濫的成都平原,早期沒有固定的文明中心,經過李冰父子治水,都江堰工程完成了使命,不僅形成了發達的平原灌溉河網,也讓這些河流變得溫順起來,所以“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形成了。

四、地質穩定,地震少發

很多人說,你這不對啊,汶川地震就發生在成都附近。是的,成都周邊有龍門山斷裂,臨近地震帶,但是平原上很少發生大的地震。這一點十分難得。

漢代“五大經濟中心”,為何只有成都持續繁榮?

俯瞰成都平原

漢代“五大經濟中心”,為何只有成都持續繁榮?

俯瞰成都全景

如此富饒也就罷了,跟讓人羨慕的是——在成都,足不出戶,晴好的天氣,從家中的陽臺就可以望見西部眾多雪山。成都,也成為中國少有的可以用肉眼看到雪山的城市。

這正如杜甫詩所言: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東可以通過江水直通江南,西可以仰望百公里外的雪山,這樣的大都市,世界範圍,恐怕也只有成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