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道教諸天之劃分:天界、仙境、地府及五道

道教以太上老君(或曰元始天尊)為創世主,道經中宣稱太上老君所創造的這個天地,無限廣闊浩濣,上至極遠之玄天,下及極深之地府,有諸天帝之天庭,有仙人遊樂之仙境,亦有惡鬼所入之地獄。

這個天地既包括彼岸世界,也包括人們所生存的世界。關於諸天之劃分及諸天之數目與名位,地域之劃分及諸國之數與名,以及仙境.地府陰曹之名位,在道經中說法不一,現僅據《雲笈七籤》所載,加以介紹:

三界廿八天:

第一欲界六天:

一曰太皇曾天。

二曰太明玉寶天。

三曰清明何童天。

四曰玄胎平育天。

五曰元明文舉天。

六曰七曜摩夷天。

《四梵三界三十二天》謂:

欲界六天,有色有欲,交接陰陽,人民胎生,是故舉其重,因名為欲界。

第二色界十八天:

七曰虛無越衡天。

八曰太及蒙翳天。

九曰赤明和陽天。

十曰玄明恭華天。

十一曰曜明宗飄天。

十二曰竺落皇笳天。

十三曰虛明堂曜天。

十四日觀明端靜天。

十五曰玄明恭慶天。

十六曰太煥極瑤天。

十七曰元載孔昇天。

十八曰太安皇崖天。

十九曰顯定極風天。

二十曰始黃孝芒天。

廿一曰太黃翁重天。

廿二曰無思江由天。

廿三曰上揲阮樂天。

廿四曰無極縣誓天。

《四梵三界三十二天》謂:

色界十八天,雲其界有色無情慾,不交陰陽,人民化生,但散香無復便止之患,故日色界。

第三無色界四天:

廿五曰皓庭霄度天。

廿六曰淵通元洞天。

廿七曰翰寵妙成天。

廿八曰秀樂禁上天。

《四梵三界三十二天》謂:

無色界四天,雲無複色欲,其界人微妙無色想,乃有形長數百里,而人王自覺,唯有真人能見,故曰無色界。

三界廿八天之上為四梵天:

廿九曰常融天。

三十曰玉隆天。

卅一曰梵度天。

卅二曰賈奕天。

四梵天之上則聖境四天:

卅三曰太清境太赤天。

卅四曰上清境禹餘天。

卅五曰玉清境清微天。

卅六曰大羅天。

《四梵三界三十二天》謂:

上清之天,玉京玄都,紫微宮也,乃太上道君所治,真人所登也。自四天之下廿八天分為三界,一天則有一帝治其中,其天人皆是在世受持智慧上品之人.從善功所得,自然衣食,飛行來去,逍遙歡樂,但死生之限不斷,猶有壽命,自有長短,下第一天,人壽九萬歲,以次較增之。

道教又謂天地有五方六國。《雲笈七籤.天地部.總說天地五方》謂:外國放品隱元內文經雲:天地五方,皆有制御。剛柔之色,使不得落其地。深廿億萬裡得潤澤;潤澤下廿億萬裡得金粟澤;金粟澤下廿億萬裡得金剛鐵澤;金剛鐵澤下廿億萬裡得水澤;水澤下八十億萬裡得大風澤;大風澤下五百廿億萬裡得乃綱維澤;制使不陷,如今日月星辰為風秉待也。學者不知地下之境,潤色深淺即五帝,不過兆身於外國之境也。

東方弗於岱,九萬里之外,極豪林之墟,其國音銘呵羅提之國。國地形正圓,土色如碧脂之鮮,無有山阜,廣狹九十萬裡,其國人形長二丈,皆行禮而誦高上始氣,吟歌化人之音,是得四百歲之壽,無有中夭之命。南方閻浮利,卅萬里之外,極洞陽之野,其國音則銘伊沙陀之國。國地平博,無有高下,土色如丹,廣狹八十一萬里,其國人形長二丈四尺,皆行禮而誦高上,吟歌化人之音,壽三百六十壽。西方俱耶尼,七十萬裡之外,極浩素之壟,其國音則銘尼維羅綠那之國。國地形多高壟,與天西關相接,土色白如玉,廣狹六十八萬裡,其國人形長一丈六尺,皆行禮而誦詠高上,吟歌化人之音,壽六百歲。北方鬱單,五十萬裡之外,國極朔陰之庭,其國音則銘旬他羅之國。國地長流平原,土色黑潤,廣狹五十八萬裡,其國人形長一丈二尺,皆行禮而誦詠高上,吟歌化人之音,壽三百歲。上方九天之上,清陽虛空之內,無色無象,無形無影,空洞之銘元精青沌自然之國。以青氣為世界,上極無窮,四覆諸天.則高上玉皇萬聖帝真,受生之根元,壽命無量。群仙居之,無量壽。

中國直下極大風澤,去地五百二十億萬裡,綱維地源,制使不落土色,如金之精,中國音則銘太和寶真無量之國。中嶽崑崙,即據其中央。中國週迴百二十億萬裡,其國人形長九尺,皆學導引之術,修上清之道,行禮誦詠高,壽一千二百歲,無有橫夭之年。道教又謂有九地卅六音,即有卅六土皇,以應卅六天。道教以人死為鬼,鬼入陰曹地府,受閻羅王之審判,惡鬼即被打入地獄受罰。道教謂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三島,皆人跡所稀絕,為仙人遊息之處,有不死之仙草。十洲為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三島即崑崙.方丈.蓬丘。

祖洲:近在東海之中,地方五百里,去岸七萬裡,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茹,苗長三四尺。人死者,以草覆之,皆當時活也。服之令人長生。秦始皇聞之,乃使徐福發童男女各三百人,率載樓船入海尋祖洲。

瀛洲:在東大海中,地方四千裡,大抵是對會稽郡去西岸七十萬裡。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名之為玉醴泉,飲之數升,令人長生。洲上多仙家。

玄洲:在北海之中,地方七千二百里,去南岸卅六萬裡,多仙官宮室,饒有金石紫芝。

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北岸九萬里。上有風生獸,火燒不死,若以石上菖蒲塞其鼻即死,取其腦和菊花服之,盡十斤,得壽五百歲;又有火光獸,大如鼠,其毛如火光,取其毛緝為布,號為火浣布,有垢燒之即潔。炎洲多仙家居處。

長洲:一名青丘,在南海中,地方五千裡,去岸廿萬里。上多山川,又多大樹,樹乃有二千圍者。有仙草靈藥甘液玉英。有紫府仙宮,天真仙女遊於此地。

元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萬裡。上有五芝玄澗,澗水如蜜漿,飲之長生,與天地相畢;服此五芝,亦得長生不死。上多仙家。

流洲: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去東岸十九萬裡。上多山川,積石為昆峿,冶其石成鐵作劍,光明洞照如水精狀,割玉如泥。亦多仙家。

生洲:在東海,接蓬萊七十萬裡,地方二千五百里,去西岸廿三萬裡。上有仙家數萬。天氣安和,芝草常生,地無寒暑,安養萬物。亦多山川,仙草泉芝,一洲之水味如飴。

鳳麟洲:在西海之中,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弱水繞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多風麟數萬,各各為群。有神藥百種,亦多仙家。

聚窟洲: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北接崑崙廿六萬裡,去東岸廿四萬裡。上多神仙官第.比門不可勝數。有獅子等獸。又有人鳥山,山上多大樹,林芳葉香,作聲如群牛吼,取其根煮汁,再煎為丸,名為卻死香,聞其香,活不亡,以香薰死人即復活。

崑崙島:在西海戌地,北海之亥地。地方一萬里,去岸十三萬裡,又有弱水週迴繞匝。正東名崑崙宮,西王母之所治,真官仙靈之所宗。崑崙乃天地之根紐,萬度之綱柄。上有仙官數萬。

方丈島:在東海中心,西南東北岸正等,方丈面各五千裡。上有金玉琉璃之宮,三天司命所治之處。群仙若欲昇天者,往來此洲,受太上玄生籙。仙家數十萬,芝草頃畝如種稻狀。

蓬丘島:蓬萊山是也。對東海之東北岸,週迴五千裡,北到鍾山北阿門外,乃天帝總九天之維。山源週迴具有四城,其中高山當心,有似於崑崙也。昔禹治洪水既畢,到此山祠上帝於北阿,歸大功於九天。

道教又謂在地上的諸名山中,有仙人及真人統治之十大洞天.卅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十大洞天:上天遣群仙統治之所。

第一:王屋山洞,號小有清虛之天。

第二:委羽山洞,號大有空明之天。

第三:西城山洞,號太玄總真之天。

第四:西玄山洞,號三元極真之天。

第五:青城山洞,號寶仙九室之洞天。

第六:赤城山洞,號上清玉平之洞天。

第七:羅浮山洞,號朱明輝真之洞天。

第八:句曲山洞,號金壇華陽之洞天。

第九:林屋山洞,號龍神幽虛之洞天。

第十:括蒼山洞,號成德隱玄之洞天。

卅六小洞天:亦上仙統治之處。

第一:霍桐山洞,名霍林洞天。

第二:東嶽泰山洞,名蓬玄洞天。

第三:南嶽衡山洞,名朱陵洞天。

第四:西嶽華山洞,名總仙洞天。

第五:北嶽常山洞,名總玄洞天。

第六:中嶽嵩山洞,名司馬洞天。

第七:峨嵋山洞,名虛陵洞天。

第八:廬山洞,名洞靈真天。

第九:四明山洞,名丹山赤水天。

第十:會稽山洞,名極玄大元天。

第十一:太白山洞,名玄德洞天。

第十二:西山洞,名天柱寶極玄天。

第十三:小溈山洞,名好生玄上天。

第十四:灊山洞,名天柱司玄天。

第十五:鬼谷山洞,名貴玄司真天。

第十六:武夷山洞,名真升化玄天。

第十七:玉笥山洞,名太玄法樂天。

第十八:華蓋山洞,名容成大玉天。

第十九:蓋竹山洞,名長耀寶光天。

第二十:都嶠山洞,名寶玄洞天。

第廿一:白石山洞,名秀樂長真天。

第廿二:峋嶁山洞,名玉闕寶圭天。

第廿三:九疑山洞,名朝真太虛天。

第廿四:洞陽山洞,名洞陽隱觀天。

第廿五:幕阜山洞,名玄真太元天。

第廿六:大酉山洞,名大酉華妙天。

第廿七:金庭山洞,名金庭崇妙天。

第廿八:麻姑山洞,名丹霞天。

第廿九:仙都山洞,名仙都祈仙天。

第三十:青田山洞,名青田大鶴天。

第卅一:鍾山洞,名朱日太生天。

第卅二:良常山洞,名良常放命洞天。

第卅三:紫蓋山洞,名紫玄洞照天。

第卅四:天目山洞,名天蓋滌玄天。

第卅五:桃源山洞,名白馬玄光天。

第卅六:金華山洞,名金華洞元天。

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間,多得道之所。

第一:地肺山。

第二:蓋竹山。

第三:仙磕山。

第四:東仙源。

第五:西仙源。

第六:南田山。

第七:玉溜山。

第八:清嶼山。

第九:鬱木山。

第十:丹霞洞。

第十一:君山。

第十二:大若巖。

第十三:焦源。

第十四:靈墟。

第十五:沃洲。

第十六:天姥岑。

第十七:若耶溪。

第十八:金庭山。

第十九:清遠山。

第二十:安山。

第廿一:馬嶺山。

第廿二:鵝羊山。

第廿三:洞真墟。

第廿四:青玉壇。

第廿五:光天壇。

第廿六:洞靈源。

第廿七:洞宮山。

第廿八:陶山。

第廿九:皇井。

第三十:爛柯山。

第卅一:勒溪。

第卅二:龍虎山。

第卅三:靈山。

第卅四:泉源。

第卅五:金精山。

第卅六:閣皂山。

第卅七:始豐山。

第卅八:逍遙山。

第卅九:東白源。

第四十:彁J壑s。

第四一:論山。

第四二:毛公壇。

第四三:雞籠山。

第四四:桐柏山。

第四五:平都山。

第四六:綠夢山。

第四七:虎溪山。

第四八:彰龍山。

第四九:抱福山。

第五十:大面山。

第五一:元晨山。

第五二:馬蹄山。

第五三:德山。

第五四:高溪藍水山。

第五五:籃水。

第五六:玉峰。

第五七:天柱山。

第五八:商谷山。

第五九:張公洞。

第六十:司馬梅山。

第六一:長在山。

第六二:中條山。

第六三:茭湖魚澄洞。

第六四:綿竹山。

第六五:瀘水。

第六六:甘山。

第六七:彌憇。

第六八:金城山。

第六九:雲山。

第七十:北邙山。

第七一:盧山。

第七二:東海山。

以上所引述的這些,原本為古神仙家.方士虛擬的關於神仙世界的傳說,後來為道教所承襲,成為道教的神仙世界。對神和仙及其所統治的神仙世界的信仰與嚮往,乃是道教信仰的基礎。不景仰這種神仙世界的浩渺,也就是不承認創世主道的浩大與力量之無窮。不相信上有諸天.天帝.天庭.天神,也就沒有了道教對天神的崇拜的內容,從而祈禳醮儀符籙等等也就沒有必要了。不相信地上有仙人.仙境,也就沒有了道教徒追求得道成仙.長生久視的願望。所以說,對神仙世界的崇拜,乃是道教最基本的信仰。自然是道教徒不容疑惑的根本教義。

道教在南北朝以後有所謂轉輪五道,何謂五道?《老君太上虛無自然本經》:

一道者,神上天,為天神。

二道者,神入骨肉,形為人神。

三道者,神入禽獸,為禽獸神。

四道者,神入薛荔,薛荔者餓鬼名也。

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獄名也。

意思是說,人應守道,如多欲則亂本真,不能還返於道,其神便入五道,善則為神為仙,有罪則入地獄。不相信五道的存在,也就是不承認人的一切變化,皆由冥冥中之神所主宰。這也是道教信仰的基本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