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老舍《离婚》:一部一气呵成的长篇小说,透过婚姻看百味人生

文 | 卧猫

老舍《离婚》:一部一气呵成的长篇小说,透过婚姻看百味人生

老舍先生一生创作的小说很多,小说发生的背景多数在北平。这与老舍先生生在北平,长在北平,见过太多北平底层人物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北平占据着老舍先生的童年回忆,创作时,他的脑海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容。他说,“一个写家把他久想写的文章撂在心里,撂着,甚至于撂一辈子,而他所写出的那些倒是偶然想到的。”而《离婚》这部小说,正是老舍先生偶然所得。这部小说发生的背景同样是北平,北平城里的人们的生活像是活在老舍先生身上,随时可以开口讲上几段。

说到这部小说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猫城记》最初作为连载,刊登在《现代》杂志上。后来良友出版社希望刊印《猫城记》单行本,可现代出版社坚持说自己该有优先权,两方争着要出老舍先生的书。最终老舍先生将《猫城记》给了现代出版社,又不愿让良友落空,赶着写《离婚》,好叫他们有内容可以出版。

在济南酷暑难耐的夏天,老舍先生头缠湿巾,腕上垫着吸墨纸,防止汗水流进眼睛或者打湿稿纸。七十多天的功夫,一气呵成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竟比计划中还提早了一个月。

这就是偶然所得的佳品《婚姻》,写作时间虽短,却是老舍先生颇为满意的作品。美国一家书店得到《老张的哲学》译稿,拿来请教老舍先生的意见,先生摇头。《骆驼祥子》的译者愿意出马翻译《离婚》,老舍先生得知后点了头。可见《离婚》在老舍先生心中的地位。

《离婚》中的主要人物,他们心中皆转过离婚的念头。在婚姻中的他们,或挣扎、或苦等、或全当买卖看待、或作为精神支柱、或当成长期饭票,可谓婚姻百态。

张大哥,一生最神圣的使命就是给人做媒和反对离婚;老李,娶了乡下和他没有精神交流的老婆,在浪漫的理想伴侣与现实的暗淡婚姻之间苦苦挣扎;小赵,昧着良心做着婚姻买卖,为权贵物色小老婆;马少奶奶,苦等着背叛和抛弃她的丈夫,在丈夫归来的一夕之间选择了原谅和妥协;方墩太太和李太太之流,把婚姻当做长期饭票,任何委屈都大不过没钱的恐慌。

钱钟书先生说,婚姻是一座围城。而老舍先生的《离婚》,正是描述了一群想要出去的人。

老舍《离婚》:一部一气呵成的长篇小说,透过婚姻看百味人生

一、人生只有一次,切莫到最后活成一场空局

张大哥在衙门里的财政所做事,但他更重要的身份是媒人。因着这个身份,他的人缘极好,无论提到谁,张大哥似乎都能说上一句,“我给他做过媒”。他的生命看上去热闹,大家都拥护着他,感谢着他,用得着他。他每天在大街小巷奔走,奔着张家李家的婚事,忙活地一塌糊涂。若是哪天张大哥家有事,例如张大哥的儿子天真结婚,那来捧场的人一定下不去千人,张大哥的人缘就是这么好。

可张大哥的一生却是一场热闹的悲剧。

张大哥的儿子天真被抓入了狱,谁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谁也不知道究竟被抓去了哪。连人脉颇广的张大哥都无计可施,只能坐在家里垂头丧气,呆呆地消耗着生命。张大哥家原本是最热闹的所在,忽然一下子门可罗雀,无人问津。没人敢再和张大哥扯上什么关系,谁知道他的儿子犯了什么罪!张大哥也没有了精神去做他曾经视为生命的媒人事业,儿子都要丢了,还奔什么!

张家从此凄凉了下来。如若是张大哥的儿子死了,那么来吊唁的人肯定能有千人,可是张大哥的儿子入了狱,连慰问的人都几乎没有。张大哥一生的热闹全在表面,他有很多朋友,却也几乎没有朋友。

可是人生太奇怪,仿佛是靠惯性维持。张大哥的儿子出了狱,他瞬间活了过来。他毫无原则地原谅了那些在他家蒙难时对他避而远之的人们,依旧捧着一颗滚烫的心,重操旧业,替他们做媒,调解婚姻。他把人生的意义重新放到别人身上,放到那些不相干的人身上,仿佛那点面子上的热闹很重要,抵得过他荒凉的一生。

《红楼梦》中有诗“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张大哥便是这样一个荒唐人,可怜人。

生活中有些生命乏味的人,把窥探他人的隐私当作自己干枯人生的调剂。而张大哥,简直是用生命在为别人过活,他完全丢了自己。不知道待他生命消逝之际,他是否懊悔自己可笑的一生,可即便懊悔,又有什么用呢?人生只有一次。

人生只有一次,切莫到最后活成一场空局。

助人为乐是好事,成人之美也是好事,但把生命的全部热情都奉献给毫不相干的人们,况且那热情所为之燃烧的,还是立不住脚的事——张大哥的做媒和调解婚姻,只有一个原则,物质资本放诸天平两端,全不管婚姻两方的精神层面。

老舍《离婚》:一部一气呵成的长篇小说,透过婚姻看百味人生

二、当你变得勇敢,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老李是一个木讷、话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点笨拙的人,他是张大哥的同事。他的生命平淡无奇,在衙门里也没什么存在感。论学识远胜张大哥,可完全不会官场阿谀奉承那一套,无论是谁若有和老李一样的学问,都肯定能比他混得好。

老李的性格是怯懦的,嘴又笨,凡事能躲则躲,能忍则忍。老李把乡下老婆接来,以小赵为首的同事们争着要老李请客,实则是要看老李的笑话,看他的乡下老婆如何出丑。老李受了戏弄,他气得很,却恨不起小赵来,他只气自己,气自己太懦弱。

老李生出勇气,源于替张大哥儿子入狱的事去求小赵,他觉得该把天真从狱里救出来,不然张大哥也活不成了。而救天真只有求小赵,只有他门路多,尽管他和小赵很不对付。替张大哥的事奔走,让他忽然觉出为别人去付出和牺牲颇有点意义,能给自己苦闷压抑的生活透点气出来。他和小赵说话时一改之前的懦弱,用词用字都不那么客气,甚至为了救出天真,他把自己押给小赵,言明任他处置。

和小赵的谈话结束之后,老李心里从未有过的痛快。原来和小赵硬碰,也算不得什么;原来把自己押出去任人处置,也没什么大不了。从那开始,他变得越来越勇敢,越来越不畏惧衙门里同事们惯用的伎俩和套路。他体会到硬气说话的好处,心中的勇气添了许多。

丁二是个孤苦无依的老光棍,如祥林嫂一般,念叨着自己的悲苦。但他只肯对孩子们念叨,对张大哥的孩子,也对老李的孩子。也只有孩子们才肯听他一遍一遍地念叨,他说的次数太多了,说出上句,孩子们能补充下句。

丁二的老婆从嫁给他那天起,就瞧不上他。她不断给他戴绿帽子,她生的孩子也说不准究竟是不是他的。但丁二太怯懦,唯有借酒浇愁,喝多了酒误了事,丢了差,穷得连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老婆带着孩子跑了,从此全无踪迹。

丁二的勇敢源于小赵和张大哥的女儿秀真谈上了“恋爱”。秀真太幼稚,受了靠买卖妇女赚钱的小赵的蒙骗。丁二自己不如意的经历终于在秀真的事情上爆发,他决定杀了小赵,以解救秀真,报答张大哥多年来收留自己的恩情。

丁二这辈子撒过唯一的谎,是骗小赵出来赴秀真的约。秀真当然不知情,丁二准备提前埋伏好,杀死小赵。丁二似乎是用尽了这辈子的力气撒了这个谎,小赵一点都没疑心。丁二和老李一样感到痛快,原来当你变得勇敢,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老李和丁二,都曾怯懦过,畏惧过,但他们都克服了内心的恐惧,体会到勇敢一把之后带来的畅快。这种勇敢是生命中极其必须的,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不畏惧,才能堂堂正正,才能得偿所愿。

老舍《离婚》:一部一气呵成的长篇小说,透过婚姻看百味人生

三、当你无法改变环境,你只能改变你自己

老李的婚姻,始终在理想和现实中徘徊。他所钟情的婚姻,是浪漫和诗意的,愿得一佳人,共同躺在草地上沐浴阳光,彼此眼神里含着深情,互称“达令”。可老李的妻子是个乡下婆娘,目不识丁,嗓门却大,说一句话恨不得说给全北平听。老李苦闷,寻不到诗意的佳人,干脆把妻子儿女撇在老家,一个人住单身宿舍。

夫妻问题岂能躲得过张大哥的眼睛,老李又木讷说不出话,三句两句被张大哥架住,非得把妻子孩子接来不可。家眷接来以后,老李过上了人间烟火的生活。他忽而感到有家庭的温暖也是件惬意的事,忽而又因为和太太对不上几句话而重新陷入苦闷。忽而因想到从此家里有三口人等着他挣钱养活而充满责任感,忽而又因心中那点对于诗意的期盼产生对爱情的向往。

老李的心没断过挣扎,他不断地思考婚姻。在一次和同事及同事太太们的饭桌上,他发觉所有的婚姻都看似一个样,不过是在将就。要想不将就,只有改善婚姻制度。而婚姻制度岂是老李一人说改就能改的?老李就这样一点点认识婚姻,认识生活。

老李那点诗意的盼望,在房东马少奶奶身上找到了具象。她美丽、安静、素雅,像一朵圣洁的白莲。马少奶奶和马先生是自由恋爱,可后来马先生又爱上了高同志,带着高同志远走高飞,撇下马少奶奶独守空房。

马少奶奶住进了老李的心里,日日夜夜撩拨着他。可他渐渐知道,人家对他无意,即使独守空房,自己也入不得人家的眼。

得知马先生要回来,老李殷切盼望着这一天。他自己受着婚姻的煎熬,一心想知道那个为爱私奔、做了他不敢做的事的马先生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现实终于摆在眼前,马先生不过一个无所作为的草包,同他一样受婚姻的苦,一边是貌美温和的太太,一边是个性十足的情人,夹在中间不知所措。马先生原来根本不似老李想象的那般浪漫人物,老李心里的幻想正在一点点被击碎。

更要命的是,马少奶奶居然顺从了马先生。不知道日后高同志会不会来闹,是三人一起过活,还是最终温顺的马少奶奶会被赶出家门,这些都不得而知。

“世界是一个实际的,没有永远开着的花,诗中的花全是幻象!“老李的心凉透了。

他带着家眷,带着无依无靠的丁二,带着满腔的失望,离开了北平。

当你无法改变环境,你只能改变你自己。婚姻制度不是朝夕可以改变的,老李追求自由恋爱没有错,但他的问题,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在于做得不多而想得太多。自己对诗意婚姻的那点追求,在当下那个环境,不过是空想。他既找不到一个符合他理想的人物,难得遇上马少奶奶,也不过是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强加在她的身上。找不到婚姻的出路,便该先改变自己的态度。

空想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空想而胡乱挣扎只能带给自己痛苦,也带给身边的人痛苦。无论是婚姻,还是事业,我们生活在尘世,要按照尘世的规则,从实际的黑暗中一步步踏出一条路来,而不是一步跨到尽头,不仅不现实,还会伤了很多人。

《离婚》这部小说笔调幽默,很多地方读到都禁不住要笑,细微间也颇有点讽刺意味。在人物刻画上,老舍先生时刻不忘人物的特点,每一个人都立体而生动。读完之后会发现,这虽是一部八十多年前的小说,可老李、张大哥这样的人似乎还在我们身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