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本溪史话系列2:淹没于观音阁水库下面的古城一堵墙(马城子)

马家城:淹没于水库的古城

本溪史话系列2:淹没于观音阁水库下面的古城一堵墙(马城子)

南甸镇马家城位于本溪县城小市25公里,在南北太子河交汇处。

马家城最早是公元1467年,明宪宗时期在清河堡与碱厂堡之间修建的一道隘口,是在北方山水之间修的石墙,长约200米,高约6米。北面直接连接陡峭的山岩,南面与太子河上游水面衔接,东西横亘,中间设一小门,供汉人与女真人往来通过,东北方向新宾下夹河来的女真人必经这一隘口。明代建这道石墙,其目的是防范女真南侵,所以称“一堵墙”。

随着女真的崛起,为了加强辽东的防务,明廷修筑了“辽东十堡”,位于本溪县的城堡有清河、碱厂,草河三堡。翌年又连接十堡,修筑了“辽东边墙”( 亦称“明边” 或“明长城”) 。边墙从本溪县的北甸入碱厂,经东营坊和兰河峪之间出境,长达百余里。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了一堵墙堡和孤山堡。

本溪史话系列2:淹没于观音阁水库下面的古城一堵墙(马城子)

一堵墙、碱厂、孤山三堡位置关系 图

由于一堵墙坡势较陡,不适合建城堡,于是选在一堵墙的北河对岸,也就是南北两河之间的平原地带建堡,取名叫“一堵墙堡”。一堵墙堡东西长450米,南233米,北276米,为方形城堡。城墙设有城门,城楼箭垛。西北接清河堡,东南连碱厂堡。据《明史 · 兵志》记载,平时驻军约560名,官兵守城垦荒,“官百亩,兵五十亩” ,亦军亦民。城的东南山上设有烽火台、墩台。

1618年7月,努尔哈赤攻破了清河城堡,又派兵南下攻下了一堵墙堡和孤山堡。努尔哈赤下令拆除城墙,一堵墙堡和孤山堡成了历史遗迹。后城内马姓居多,改为马家城子。

本溪史话系列2:淹没于观音阁水库下面的古城一堵墙(马城子)

清河城、一堵墙、碱厂三堡位置关系图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南甸镇中学教书,班里有马城子村的学生,我利用家访之机,造访了这座古城堡。虽经数百年,城墙依稀可见。我沿着古城墙走着,城墙青石垒边,黄土充实,城墙半毁,迎水处城墙已不复存在,背水处一段残垣仍在。沿城墙西去,只见墙头一株古榆,有五人合抱之粗,历经多少岁月,何人所栽,无从知晓。但枝叶依然茂盛,亭亭如盖。登墙俯视,二水相夹,此地果然是咽喉要道。沿城东南,山峰突起,山上亦可寻几处烽火台。翻遍草丛岩缝,我想寻几件遗物,却不见一箭一簇。岁月如水,湮灭一切,俯仰之间已成陈迹。谁遗下这断壁残垣,遍布青苔。四百年功过是非,谁人评说?村人遥指古桥,1960年一场洪水,古榆救了60多条性命,城墙保住了千亩良田……

本溪史话系列2:淹没于观音阁水库下面的古城一堵墙(马城子)

图片来源鸿雁

1994年,观音阁水库建成蓄水,马家城子这座古城已经淹没在万顷碧波之中。

今秋,我来到马家城子淹没区,眼前只有汪洋一片。我屈膝掬一捧河水,水在掌上流,如岁月匆匆,四百多年过去。光阴有情亦无情,犹如太子河水悠悠,流走多少往事?

逝者如斯!

本溪史话系列2:淹没于观音阁水库下面的古城一堵墙(马城子)

1970年本溪老地图(右下角即马城子)

作者李兴濂,笔名廉水、木仔、黎河等

本溪县人,退休干部

后四张图由鸿雁提供,一并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