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正当姜昆相声事业出现危机的时候,他遇到了北大高材生梁左

梁左:1957年9月3日出生,北京人,作家、编剧。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0年代与姜昆等人创作相声《虎口遐想》、《特大新闻》、《小偷公司》等,1990年代开始与英达一起创作情景喜剧,代表作品《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等。2001年5月19日,梁左因突发性心肌梗塞在家中去世,年仅44岁。


正当姜昆相声事业出现危机的时候,他遇到了北大高材生梁左


梁左的北大本科同学郭小聪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天住在梁左家。梁左当时住在建国门外的一处楼房,他妻子家的房子。当晚聊天时梁左对郭小聪说,他最佩服的作品就是《红楼梦》,心里一直想着写一部像《红楼梦》那样伟大的作品。

关于这部“红学小说”,梁左和李彤此前也曾经多次议论。按照两人的预想,环境背景就设在恭王府花园一类的古建筑中,其间设立了研究所,出没着不同学派代表、老中青学者、古建专家、影视剧组等各色人等,可以把现当代红学研究界的种种内情勾连成人物故事。两人想,小说情节必将会像《红楼梦》中的人事关系和情节一样错综复杂,或者还可以古今穿越,一定既有文化品位,又有趣好看。只可惜这个设想只停留于议论阶段,没有成文。

和郭小聪说着话,梁左还非常庄重地拿出最近新写的一篇小说,紧张地坐在一旁等郭小聪看完,想听听他的意见。读完后郭小聪觉得不太理想,对此梁左有些丧气,但也接受了他的看法。

不过那篇小说里有一个情节非常生动。那是一个开会场景,一个领导讲话时说有赖于某位老领导的大力支持,坐在后面的老领导把手一挥说,啊,就不要宣传我了嘛。

郭小聪至今还记得这个细节,他感觉那个老领导说话的做派特别像后来《我爱我家》里打官腔的老傅。

读研的时候郭小聪出版了自己第一本诗歌研究的书,他给梁左寄去一本。其后梁左给他回了个电话,祝贺之余建议还是应该多搞创作,因为搞文学创作的人一般不屑于只搞研究。多年后梁左和姜昆出过一本相声集,也曾赠书给郭小聪。

正当姜昆相声事业出现危机的时候,他遇到了北大高材生梁左


1985年5月的一天,梁左在家里见到了相声演员姜昆。而姜昆如今想起来,他遇到梁左是一个天机。

1985年之前的一段时间,姜昆多次见到作家谌容,谌容多次向他提起,自己有一部中篇小说绝对可以改成相声。姜昆始终不知道这部作品的名字,听内容类似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1985年5月,姜昆按照事先的约定去家里找谌容。除了让姜昆看作品,谌容还有一个意思是想请姜昆帮忙给梁天介绍个新工作。梁天当时是雷蒙西服厂工会的文体干事,谌容说他是做演员的材料,请他帮忙介绍给陈佩斯。

除了见梁天,当天姜昆也见到了梁左,姜昆就和梁左聊起小说,一口气聊了四五个小时。梁左讲到自己的三篇小说,其中一个是《灭鼠记》,一个是关于掉老虎洞的作品,当时还不叫《虎口遐想》,还有一篇和西班牙有关。其余两篇听起来不像相声,尤其《灭鼠记》里涉及很多老鼠知识,没有办法在相声里说。姜昆说掉老虎洞那篇可能是个相声题材,能不能把那篇让我看看。梁左把那篇小说底稿拿给姜昆,回家后姜昆反反复复看了二三十遍,感到这回发现了宝贝。

正当姜昆相声事业出现危机的时候,他遇到了北大高材生梁左

梁左和姜昆


当时姜昆正处于创作上青黄不接的危机期。多年前他和李文华的合作珠联璧合,被相声界称为“老叟戏顽童”的表演方式受到观众认可,但由于李文华嗓子出现病变不得不离开舞台,姜昆开始和此前给师父马季捧哏的唐杰忠合作。

正当姜昆相声事业出现危机的时候,他遇到了北大高材生梁左

姜昆和李文华


不过唐杰忠想“接住”深受观众喜爱的李文华特别难,连唐杰忠自己都说,按照姜昆和李文华的表演方法,姜昆唱一首歌“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呦”,李文华在旁边说一句“你唱得真好听”,下面观众就能乐,李文华在观众当中就有这种影响,但唐杰忠说这么一句观众肯定不会乐。唐杰忠对姜昆说,你不能把我当李文华,咱们必须演适合咱们俩的节目。姜昆想,应该和唐杰忠打造出一种新型合作关系。

两人搭档之后合作的第一段相声,是《新兵小传》。这段相声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部队相声演员牛群所写,被毙掉之后姜昆做了加工拿过来表演。姜昆当时想,这段作品开头涉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和唐杰忠说起来比较合适。两个人的这次合作获得过表演一等奖,但作品影响并不大,没有得到大多数观众的认可。

1986年央视春晚上,姜昆又和唐杰忠合作了相声《照相》。在兵团当兵时姜昆演过一段反映照相的活报剧,现场效果火爆,姜昆凭借这个作品参加沈阳军区节目调演,奠定了其后他从事相声表演的基础。进中国广播说唱团后,姜昆又和李文华表演了相声《如此照相》,引领文革后一代文艺的先风。这次春晚他请来赵连甲执笔,创作表演了又一段照相题材的相声。

正当姜昆相声事业出现危机的时候,他遇到了北大高材生梁左

姜昆和唐杰忠


演完这段相声之后,姜昆和唐杰忠就开始排练由梁左小说改编而成的《虎口遐想》。姜昆现在还留着写这段相声最初的手稿,一个本子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小字。写完之后他给梁左打电话说,这个相声“可能行了”。

他和唐杰忠先是坐火车到广州演了一场,现场观众基本上没有笑声。再从广州到湖北演出,又没有笑声,姜昆有些心慌。回到北京他找梁左一起琢磨,观众为什么不乐。梁左问你们是给谁演的,姜昆说在广州给部队演,在湖北给党校学习班演。梁左说,你演出面对的这些人不对,他们肯定笑不了,这个段子得给老百姓演,“得给恨党校学习班的那些人演。”

1986年四五月份,姜昆和唐杰忠又在首都体育馆说了这段相声,现场效果爆棚,观众的笑声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梁左当天也跟了去,坐在主席台上听,一边听一边乐,还把两只手放在头上上下摆动。演出结束后姜昆问梁左,你两只手放头上“吧啦吧啦”的干什么呢?梁左说,我美呀,我乐呀,我光脸上乐你也看不清楚,我把手往头上一搁你就能看清了。姜昆听完也笑着说,那万一你要把我逗乐了我还怎么演呀?

梁左又说,哎呦,我都没想到我怎么这么了不起啊。

从此,基本上姜昆在北京演出他都在现场,平时的创作更是在一起。姜昆经常到梁左家的四合院去,在小院里光着脊梁吃饭也是经常的事,在姜昆家两人也常一宿一宿地熬夜找包袱,写段子。

有了此前表演的成功经验,《虎口遐想》1987年在央视春晚上演。作品登上这个舞台,还是删去了一部分内容。比如原来的版本里说,连个电话都找不到,你看看这是什么通讯设备,要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我们应付得了吗?另外还有信仰方面的内容,“应该信仰什么?那就得信仰马克思主义,可以离得太远了,远水解不了近渴。那就信仰佛教,佛教以身饲虎,正应景啊,佛教从印度起源,印度多乱啊,印度总理都被刺了。要不那就信伊斯兰教,不过我家门口就有清真寺,进门得脱鞋,我这三接头皮鞋,那是两个月的工资啊,碰上哪个觉悟不高的,出门他给我顺走了,我光脚丫子找谁去?”

第二年梁左又和姜昆合作了《电梯奇遇》,这两个作品都受到亿万观众的欢迎。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