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良渚:玉之王國

良渚:玉之王國

良渚博物院“玉魂國魄”展示廳。(攝影:《中國報道》記者 劉嶸)

以玉器為代表的出土物是良渚古城遺產價值的重要承載要素。

但在4000多年的時間裡,良渚的玉器都湮沒在時光裡,偶有出土,人們根據不同的形狀把它們命名為玉琮、玉璧、玉璜等,唐宋時期的文人們猜測它們可能來自“古老”的周朝或者強大的漢朝。

到了清代,“玉痴”乾隆帝更是對良渚玉器愛不釋手,還腦洞大開地讓工匠對它們進行了進一步加工,在上面上色,甚至把良渚玉琮頭朝下加了個紫檀木底做成筆筒或者花瓶,成了清宮裡的擺設。乾隆帝還專門為它們題寫了多首御製詩。

最近幾十年間,人們才逐漸重新正確認識了良渚之玉。最近,故宮博物院武英殿展出的《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特展,才終於讓良渚文化區、其他9個省市出土採集的良渚文化玉器以及故宮的收藏品,第一次跨越時空再次“相聚”。

國之玉脈

良渚:玉之王国
良渚:玉之王国

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反山西部660平方米的發掘中共清理出良渚文化大墓11座,出土隨葬品1200餘件(組),其中玉器1100餘件(組),是已知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玉器數量多、品種豐富、雕琢精美的一處高等級墓地。1987年,瑤山遺址進行發掘,出土玉器共678件(組),按單件共2582件,瑤山遺址的出土玉器在數量、體量、種類以及工藝方面反映了良渚文化高超的藝術成就。

反山、瑤山遺址的發掘,豐富了世人對良渚玉器的認識。良渚玉器在良渚王國中佔據極其特殊的地位,是權力與信仰的載體,它承載了君權神授、禮制信仰等理念,同時也在中國史前玉器中獨樹一幟,成為史前玉文化發展的最高峰。良渚玉器所蘊含的文化精髓,也被後世的中華文明吸收與發展,成為中國價值、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

國家博物館考古院院長戴嚮明接受《中國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良渚玉器在良渚文明中可以說是極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的存在,作為良渚古城遺址的重要價值要素,它與良渚古城一起代表了中國在5000多年前偉大史前稻作文明的巨大成就,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無可比擬的證據。

反山12號墓主的用玉級別最高,屬於良渚玉器的“頂配”,顯然是良渚王國的最高統治者。他戴各種組合的玉頭飾,執大玉鉞和權杖,擁有大玉琮。他擁有良渚文化的國家重器“琮王”和“鉞王”,表明良渚社會實現了神權、王權集於一人的統治形態。

良渚文化區發現的很多玉器上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圖案,它就是良渚文化非常重要的母題形象——神人獸面像,又被稱為良渚神徽。戴嚮明介紹說,早期神人獸面像紋飾非常繁複、具體,到了晚期逐漸簡化、抽象,形成了良渚文化各種玉器上最廣泛標識的紋飾母題。神徽是良渚王國先民共同崇拜、尊崇的至高無上和唯一的神祇,反映了當時長江下游環太湖流域這一區域性國家存在著高度一致的統一信仰。

良渚:玉之王国

良渚最高統治者同時掌握神權與王權,這種“神王之國”的國家形態,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國家形態,在這種政教合一的體制下,良渚先民建立了一套通過玉器來標識身份、區分等級的用玉製度,王族、貴族、工匠武士、平民四個不同社會等級的玉器使用情況是不同的。

良渚的琮、璧、璜也成為後代周漢“六器”玉禮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國數千年“禮制”的主要源頭。其中,玉琮首創於良渚文化。史前時期,北到河北、西至甘陝、南達廣東,都能發現琮的身影,影響範圍可達半個中國。良渚玉器也為後世所承襲,縱貫整個中國古代社會,這次特展就展出了歷代模仿玉琮風格的瓷器等展品。

5000年前的“黑科技”

良渚:玉之王国

良渚玉器製作工藝極為精湛,代表了史前制玉水平的最高工藝。

良渚古城東北方向發現的玉器加工場,是迄今為止長江下游地區良渚文化規模最大的玉器加工作坊遺址。考古學家根據發掘現場對加工場的結構佈局進行了復原,發現其中可以容納數百名工匠同時工作,由此可以想象當時的場面多麼壯觀。

良渚高超的制玉技術當然可以說是那個年代的“黑科技”,代表了那個年代全世界制玉水平的最高峰,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秦嶺對《中國報道》記者介紹說,坦率地說,今天是無法完美複製良渚人創造的物質成就,當然,這裡說的完美複製,是指利用當時的資源技術和工具。

秦嶺介紹說,在沒有金屬工具和坨具的時代,良渚人只能拿石頭加水加砂子來雕刻石頭,良渚玉器使用的原材料軟玉(透閃石)的莫氏硬度達到6~6.5(超過玻璃的硬度),非常之堅硬,其難度可想而知。良渚“神徽”——完整的神人獸面紋,其實都是顯微攝影照片,那個單體是淺浮雕加細刻紋,在“琮王”四面直槽內,上下排列一共8個,每個高約3釐米,寬約4釐米。

良渚工匠們就是在堅硬的軟玉(透閃石)上用燧石工具,沒有放大鏡、沒有圖紙、沒有照片、沒有文字說明的情況下,憑著感覺一刀一刀刻的。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原院長趙輝還專門就此請教了當代的微雕大師,大師說,這無疑就是史前時期的“微雕”,一釐米的寬度裡刻出五六條花紋,是肉眼所不能及的,完全是手上的功夫,而這竟然是5000年前的人類完成的。

良渚:玉之王国

戴嚮明表示,為後代所歎為觀止的大量精緻華美的良渚玉石器,不但造型精美,而且運用了多種切割、鑽孔、雕刻、打磨技術,並可在方寸之間製作出繁複細密的花紋,這些精雕細琢的物品製作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在良渚古城內已發現多處制玉作坊,它們需要一大批專門的高級工匠階層,不事耕作,需要專門供養,這說明以發達的稻作農業為基礎,良渚勞動分工細化到了相當高的程度,以玉器生產為代表的高端手工業為代表的手工業生產專業化程度也發展到了史前社會的一個最高峰。

“當然這些高端手工業品是主要為權威所擁有,是財富與權力的集中體現。但許多普通小墓也隨葬有玉石飾件,這與黃河中游仰韶中晚期到龍山和二里頭時期大多數小墓幾乎一無所有的貧乏現象形成鮮明對比。”戴嚮明告訴《中國報道》記者,這本身就是國家經濟實力雄厚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良渚社會的富裕程度也達到了史前時期的高峰。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提供)

本文刊發於《中國報道》2019年第9期

採寫:《中國報道》記者 王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