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德國人和日本人不同的嚴謹

如果是經常住在日本的人會被反問:“你喜歡日本什麼?”,可能有的人會回答我喜歡日本人的一絲不苟和對待事情的嚴謹。那麼緊接著又會被問:“僅僅是嚴謹的話,德國應該更好啊”。

同是以嚴謹著稱的德日兩國,究竟有什麼差別呢?仔細研究的話,你會發現他們的嚴謹從根上就不同。

德國人和日本人不同的嚴謹

首先給出答案:德國人的嚴謹偏向準確,精密,程序化;日本人的嚴謹偏向細膩,周全,極致化。

德國人的嚴謹是理科生的嚴謹

有個傳言德國的一個鍋都能用幾代人,這是真事,對德國人來說,任何一樣廚具,如果不是惡意使用,一輩子只需要買一次,極高的質量,強大到售後沒有辦法生存。

德累斯頓聖母教堂(Dresdener Frauenkirche)因為戰爭被摧毀,戰後的德國人尋找教堂的“殘骸”,把所有散落的石材一絲不苟地收集起來,再全部用到重建中的大教堂主體裡,真正做到了“在廢墟上重建”。

德國人和日本人不同的嚴謹

德國人是一個離開標準寸步難行的民族。這種標準化性格也必然被帶入其製造業。從A4紙尺寸到樓梯的階梯間距,我們今天時常接觸的標準很多都來自德國。全球三分之二的國際機械製造標準來自“德國標準化學會標準”——DIN。

所以德國的嚴謹,是在於程序的嚴謹,也可以說是刻板,不知變通。如果知道會給出相當量化的結果,但凡有一點不清楚,或者沒有研究透徹的地方都不會給出自己的意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旦定下了準則,大家都會遵守,忌諱曖昧和模稜兩可。

日本人的嚴謹是文科生的嚴謹

日本人的嚴謹和德國人的主要區別在於“極致化”、“未雨綢繆”和“事無鉅細”。

先說說“極致化”,如果好了還想更好,在原有基礎上的不斷精進,就是日本人“極致化”的開端。

德國人和日本人不同的嚴謹

在日本,工匠被稱作“職人”。大和民族用“職人”來形容一生以“目不斜視”的專注精神從事其職、不斷鑽研以求技藝精進的人群。日本人又自造兩個成語來描述這類人的精神特質:“一生懸命”和“一筋”,即將終生系在所事職業上,絕不見異思遷。

而“極致化”和“未雨綢繆”直接導致了“事無鉅細”,說得好叫事無鉅細,說不好聽叫“沒有重點”,由於不像德國人一樣量化指標,將大部分的時間用在重點部分上,日本人會將所有待辦事項都視為“重點”,一視同仁,這樣很容易將大量的時間浪費在未雨綢繆的小概率事件上。


嚴謹程度是相對的,精神追求是絕對的

德國人和日本人不同的嚴謹

所以,嚴謹有好也有壞,變通也一樣。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德國和日本人的嚴謹是件好事,但是在出問題時,劣勢同樣十分明顯。德國人的精準和程序化就變成了刻板、死心眼;而日本人的細膩和極致也就成了變態、鑽牛角尖。並且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另一種形式的拖延和效率低下。

但是,正是他們寧可冒著耽誤事、低效率的風險也要追求完美、不違原則的這股勁兒,才塑造了他們嚴謹、靠譜的民族形象。德國人和日本人的嚴謹有什麼差別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才能擁有那種嚴謹靠譜、不違原則的精神。

德技帆諮詢,專注德國移民/德國投資服務,幫助企業與家庭在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