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小餐饮店常见的两个问题,却被很多老板忽略,做好了顾客自然来

2019年10月22日

小餐饮店常见的两个问题,却被很多老板忽略,做好了顾客自然来


问题都是相似的

--张大宽


很多问题都是类似的

昨天的文章,说为了满足顾客需求,小店搞成小吃城的例子。

这样的问题,印象中之前有几篇文章都有提到。

今天又收到一位读者的私信,也看到了类似的问题。

除了这个“满足不同顾客”的问题外,还有一个起名的问题,今天再说道说道。

小餐饮店常见的两个问题,却被很多老板忽略,做好了顾客自然来

会的太多也不好

只是微信简单的沟通,对读者的背景情况了解的不够清楚。

大致情况如下

他是在一家写字楼内的职工食堂工作。附近还有一座写字楼,但楼内没有食堂及餐饮。上班族们去附近吃饭大约要步行10分钟左右。

于是他在距写字楼步行5分钟的地方找到了一间铺子,大约30平米。首先距离占了优势。

铺面确定了,接下来就是卖啥。

他是这么打算的:

快餐:解决周一到周五,写字楼客人的工作日的午餐快餐,晚餐时段估计写字楼的人不多。

外卖:电炉烤鸡、酸菜鱼、毛血旺的外卖。

外卖主要目的是解决晚上人少以及周六日的空闲时段。

售卖品种,有主打的烤鸡盖饭、同时搭配五种盖浇饭。两种面条,一种米线。这些主攻堂食。

针对外卖再推酸菜鱼、毛血旺、电烤鸡等菜品。

针对读者之前有职工食堂的工作经验,能够把这些品类做出来,并做到及各,应该是有把握的。会的多,这是优势。

但从另一个方向来看,会的多也许并不是开这家小店的优势。

为啥呢?

因为新店也不过30个平米。刨去后厨,堂食也座不了多少人。

那么想要多赚钱,就要提高翻台率。

想提高翻台率,就要做到“快上,快吃,快走”。

想做到“快上,快吃,快走”,就要把菜品标准化,并批量预制,做到快速出餐。

那么,过多的品类,以及较为复杂的制作工艺,就阻碍了“快速出餐”。

可会的多,能选的就多,觉得都挺好的,就难以取舍。

所以说,会的多,有时候返到成了问题。当然,艺多不压身这是真理,只不过需要在合适的时候选择恰当的技能来打怪升级才是最好。

小餐饮店常见的两个问题,却被很多老板忽略,做好了顾客自然来

关于店名

品类的问题,大概就是这些,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招牌店名的问题。

读者的店名,起了三个,也拿不准,想让我看看。

关于这部分,我再《餐饮引流36招》的专栏里,有一篇《门头引流》有专门的介绍。

在这简单说一下。

对于陌生顾客,了解你门店的第一触点,就是门头。

我们来模拟一下陌生顾客消费的流程。

走锅路过,看到了门头,王大胆火锅店。

恩,这是一家火锅店,再往后看,写着“老成都市井火锅”。

恩?市井火锅是啥意思呢?

再看横幅,锅底38元,荤素菜品3-12元,经济实惠,正宗美味。

哦,那俩人吃一顿,也就一百多块,能接受,尝尝鲜好了。

你看,这里面,门头里包含的信息,有品牌名(王大胆),有品类名(火锅店),还有后缀说明“老成都市井火锅”。

这就介绍清楚了“我是谁,我是卖啥的,你要花多钱”。

顾客最关心的问题都说清楚了,自然也就敢进店了。

如果这个店名叫做“川府老味”呢?是不是就不知道卖啥了?是川菜,还是啥?

其实,看完上面举得那个例子,你应该就清楚了,门头名字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

那就是门头上要包含有“品牌名+品类名+进店里有”。

其中,品类名一定要清晰。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顾客的理解成本。

我知道,你一定能举出很多个反例,说别人没这么叫,生意也挺好的。

是的,这个的确没有绝对,也没有标准答案。但当你还没做到妇孺皆知,没有在当地成为第一的时候,尽量站在顾客的角度,把顾客当“傻子”,让他们一眼看到你就能清楚要不要来,一定是对你有好处的。

小餐饮店常见的两个问题,却被很多老板忽略,做好了顾客自然来

基础做好,人自然就来了

其实,类似今天说的这两个问题,很多店都有,无论是品类繁杂,没有重点,还是门头模糊,让顾客看不懂。这些问题,在街上很多店都有。

很多老板都在想尽办法去引流,却忽略了这些最最基础引流和留存的问题。

把这些基础问题解决好,不用你费劲费力的去搞什么乱七八糟的动作,人自然就来了。

我是大宽,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解决一个餐饮问题。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与大家一起交流。

你有哪位朋友是不是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你可以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他,或许你能帮到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