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濫用抗生素,孩子將無藥可用!關於寶寶抗生素的使用,誤區必知

很多父母對抗生素的概念,還停留在治療感冒,治療腹瀉,有的也瞭解了了不能濫用抗生素,總感覺傳說中“耐藥性”離得很遠。尤其寶寶生病時,父母焦急萬分,最要緊的是趕快治好,只要藥能治病,哪裡還顧得其他的。有的爸媽也會私下給孩子用藥,其實殊不知你已經在悄悄給孩子服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孩子將無藥可用!關於寶寶抗生素的使用,誤區必知

其實有時家長也並不想用抗生素,關鍵是每次去醫院醫生都會開抗生素,不管是大醫院還是小門診,這就讓家長很頭痛了!

醫院或者門診,娃一感冒,就上頭孢,一發燒,就吃阿莫西林……這幾年來,濫用抗生素是兒科用藥的普遍現象,也是爸媽又懵又怕的大難題。

無論是家長的病急亂投醫,還是兒科用藥,藥店推薦,抗生素被過度依賴,放大了神奇作用!長此以往,孩子的免疫機制、耐藥性等都在潛移默化中發生改變。要知道,抗生素對於細菌而言是剋星,但對於病毒幾乎無作用。

一、《關於持續做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

央視曾有報道:抗生素用藥比例,佔據了兒童用藥總體市場的88%!是應用抗生素最多的群體,更是抗生素濫用管控的重點。

有數據顯示,在兒童常見病中居於前三位的是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傳染性疾病,兒科是抗生素使用情況較為嚴重的領域之一。

濫用抗生素,孩子將無藥可用!關於寶寶抗生素的使用,誤區必知

因此,2018年國家衛健委再次發出《關於持續做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國)所有醫療機構全流程限制抗菌藥使用,重點加強基層醫療單位,對兒童、老年患者等重點人群抗菌藥物的使用。

濫用抗生素,孩子將無藥可用!關於寶寶抗生素的使用,誤區必知

二、辯證的認識一下抗生素

1.抗生素是什麼?

抗生素是幫助寶寶抵抗細菌感染的藥物,主要是通過消滅寶寶體內的細菌起作用;寶寶常用的抗生素劑型包括沖劑,片劑和針劑。

對嚴重細菌感染的寶寶,抗生素是有益的,甚至可以挽救寶寶的性命;但如果沒有指徵的經常應用抗生素,就會造成寶寶對抗生素耐藥,甚至嚴重感染時無藥可用。

濫用抗生素,孩子將無藥可用!關於寶寶抗生素的使用,誤區必知

2.什麼情況下抗生素是有用的?

抗生素是用來治療感染的藥物,它們的“作戰對象”是細菌,而不是病毒。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醫生會根據寶寶的疾病情況,實驗室檢查(血液,大便或尿液)給寶寶應用合適的抗生素。

抗生素能幫助寶寶抵抗細菌感染,常見的細菌感染包括:

  • 咽喉炎(一部分為細菌感染引起);
  • 肺炎(細菌引起的肺部感染);
  • 泌尿道感染(多由細菌感染引起)。
  • 發或合併細菌感染感冒
  • 細菌感染所致的腹瀉(菌痢、霍亂等)

家長給寶寶應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慎重,千萬不要自作主張給寶寶吃抗生素,給寶寶吃抗生素之前最好諮詢下專業的兒科醫生。儘管抗生素對病毒感染是無效的,但家長們往往相信是有用的,因為在病毒感染時給寶寶吃抗生素髮現症狀好轉,而事實上吃與不吃抗生素均會好轉。

濫用抗生素,孩子將無藥可用!關於寶寶抗生素的使用,誤區必知

小病習慣用抗生素,當時是管用,但是一旦孩子真得了什麼必須用抗生素的藥,就可能因為耐藥性耽誤孩子的治療了。小孩自身是有免疫系統的,如果每次生病都派抗生素應援,時間久了,寶寶的免疫力也會下降的。

❤提醒,就算醫生給開了抗生素,也一定要問清寶寶是什麼感染哦。

濫用抗生素,孩子將無藥可用!關於寶寶抗生素的使用,誤區必知

其實就兒童而言,感染大部分是病毒引起的,即大部分情況下寶寶生病是不需要吃抗生素的。

三、什麼情況下抗生素無用的?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人類屢屢遭遇“耐藥細菌”的挑戰,而兒童更是“重災區”。北京市藥監局發佈用藥常識提醒家長,四種情況下不要用抗生素,以防孩子成為“耐藥寶寶”。

1、普通感冒

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除非繼發或合併細菌感染。應注意讓兒童多飲水和休息,而不是加用抗生素。

2、過敏性咳嗽或感染後咳嗽:多數不需使用抗生素。

3、夏季熱

這是嬰幼兒時期的一種特有疾病,臨床以入夏長期發熱、口渴多飲、多尿、汗閉為特徵。夏季熱有嚴格的季節性,要區別於其他疾病所致的發熱。很多家長誤以為是感冒,給小兒服不少感冒藥甚至抗生素,結果適得其反。

4、非細菌性腹瀉

腹瀉一般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過敏刺激、飲食不當、消化不良、使用藥物、天氣突變等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腹瀉,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療。

而感染性腹瀉中病毒感染所致的腸炎,如秋季腹瀉,是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大便像水或蛋花湯一樣,多沒有特殊的腥臭味,也不需使用抗生素。

但是,若孩子為細菌感染所致的腹瀉(菌痢、霍亂等),則應使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孩子將無藥可用!關於寶寶抗生素的使用,誤區必知

四、檢查一下你家常備藥,辨別有無抗生素蹤影

對於孩子護理,尤其是1歲以內,一定要慎重,家長要識別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孩子將無藥可用!關於寶寶抗生素的使用,誤區必知

1、名字中帶【磺胺】

磺胺類抗菌藥,用作詞頭,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惡唑、磺胺米隆等。

2、名字中帶【黴素】

各類抗生素都有用這個詞幹,如阿奇黴素、克林黴素、羅紅黴素、紅黴素等。

3、名字中帶【西林】

青黴素類藥物,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等。

4、名字中帶【頭孢】

頭孢菌素類藥物,用作詞頭,例如,頭孢拉定、頭孢地尼、頭孢曲松、頭孢哌酮等。

5、名字中帶【培南】

碳青黴烯類藥物,如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帕尼培南等。

6、名字中帶【環素】

四環素類藥物,如四環素、土黴素、地美環素、美他環素等。

7、名字中帶【沙星】

喹諾酮類藥物,如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

五、如果沒有指徵的亂用抗生素的危害有哪些?

兒童特別是嬰幼兒由於其生理結構和功能發育的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環境中抗生素的不良影響。抗生素濫用對孩子的危害遠遠大於成人。

1、破壞免疫力:

人類與生俱來就有一套完美的防禦系統,那就是免疫力,幫助人體抵抗外來的入侵者。如果為了“預防感染”而給孩子過多使用抗生素,反而會弄巧成拙,可能改變免疫功能和神經系統。濫用抗生素會導致孩子遭受真菌感染,誘發溼疹、過敏、哮喘等疾病;尤其兒童處於生長髮育期,一些器官組織尚未發展成熟,更容易受到抗生素的永久傷害。

2、易致肝腎受損

濫用抗生素,孩子將無藥可用!關於寶寶抗生素的使用,誤區必知

很多抗生素都是通過肝臟和腎臟代謝的,在其代謝過程中已經對肝、腎器官產生損害,而孩子體內的各種器官尚未發育成熟,更容易遭到抗生素的殘害或潛在的殘害,首當其衝就是肝、腎兩個器官。另外,慶大黴素、丁胺卡那等容易造成兒童耳聾,環丙沙星等對孩子軟骨有潛在損害,氯黴素則可導致骨髓抑制和兒童灰色綜合徵。

3、造成二重感染

如果在病毒感染早期,大量應用抗生素也可使體內菌群失調,有利於病毒繁殖,出現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加重患兒病情;還會增加小孩對藥物的過敏反應,導致小孩二重感染、真菌感染以及溼疹、哮喘等疾病。

4、出現耐藥性

大量使用抗生素無疑是對致病菌抗藥能力的“鍛鍊”,在絕大多數普通細菌被殺滅的同時,原先並不佔優勢的具有抗藥性的致病菌卻存留了下來,並大量繁衍。而且由於藥物長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產生變異、成為耐藥菌株。如果細菌出現耐藥性,一旦生病,就會用更多的抗生素對抗致病菌,致病菌為了抵抗抗生素就會加速基因變異。

濫用抗生素,孩子將無藥可用!關於寶寶抗生素的使用,誤區必知

5、可致營養不良

抗生素殺死細菌的原理主要是通過模仿細菌所需營養成分的結構,讓細菌“吃掉”抗生素,使其不能再獲得其他營養,最後把細菌“餓死”。

抗生素會影響腸道菌群,導致腸道內益生菌減少,會導致一些腸道疾病,影響營養的吸收,導致營養不良。

六、、目前抗生素使用的誤區

對於寶寶使用抗生素,家長往往有兩種極端態度:

  • 一種認為抗生素是感冒發燒的特效藥,發燒必用。
  • 另一種視抗生素為洪水猛獸,無論寶寶的病情如何,堅決抵制使用。

當然,這兩種觀點都不正確。除此之外,家長在給孩子用抗生素時還常犯下面這些錯。

孩子得病,父母往往焦急萬分,總是希望能馬上用藥且立即見效,由於對抗生素認識的誤區,有時過於強調抗生素在病程變化中的作用,甚至在疾病的治療中依賴抗生素,常見的問題有:

  1. 發熱即是有炎症,就應該使用消炎藥。有的父母急匆匆帶著高熱的孩子到醫院就診,並告訴醫生在家已經服用抗生素了;有些父母就診時強調,孩子發熱一定要用抗生素病才能好。
  2. 家長不帶小孩去醫院就診,隨意服用家中現有抗生素,缺乏選擇性。
  3. 幾種抗生素同時服用或頻繁換藥。
  4. 隨意停服或間斷服用,認為不發熱即為病癒,或為省事不按藥物說明服藥,隨意減少用藥次數;
  5. 預防用藥,認為孩子病了,用上抗生素就安全了,就可以不出現合併症或併發症了。

抗生素應該怎麼用?

北京藥監局也曾經提示:

1、給孩子使用抗生素,一定要辨明症狀,選擇用藥。

2、醫生通常根據小兒的病史、臨床表現、必要的輔助檢查作出診斷,確定是否需用抗生素治療。不合理地用抗生素不僅不能增加療效,反而會降低療效,增加不良反應和產生耐藥性機會。嚴重感染、混合感染或病原菌不明的兒童,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3、另外,給孩子使用抗生素,切忌隨意更換、停用。

4、一種藥物起效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頻繁更換抗生素,反而容易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如果是急性感染,

用藥48小時至72小時後效果不明顯,症狀沒有改善,可在醫生的指導下考慮調整用藥。也不要症狀剛剛消失,就停止用藥,一般抗生素應使用至少3天方可停藥。

濫用抗生素,孩子將無藥可用!關於寶寶抗生素的使用,誤區必知

家長們在日常使用抗生素治療時應謹記“四不政策”。

第一,不主動要求。如因普通感冒就醫,不應主動要求醫生開抗生素;

第二,不迷信輸液。抗生素的使用有其規定的給藥步驟,如果口服抗生素可見療效則無需打針,打針即可痊癒則不必輸液;

第三,不自行購買。抗生素是處方藥,一定要遵醫囑使用。非專業人士沒有這種經驗,無論得病後自行購買抗生素,還是平時用抗生素“充實”家庭藥箱,都會埋下濫用的種子;

第四,不抵制抗生素。醫生如果根據寶寶的情況和檢查,判斷需要使用抗生素,家長應予以配合。

濫用抗生素,孩子將無藥可用!關於寶寶抗生素的使用,誤區必知

多年來,儘管對合理使用抗生素進行了大量的宣傳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目前在兒童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中,由於醫生或父母的原因,仍存在著種種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現象。

  • 家長應在在家庭護理中避免私自用藥,踩坑“抗生素”,
  • 而兒科更應該確保抗生素用藥安全,尤其是門診,減少抗生素不必要的使用。

參考文獻:①央廣網《國家衛健委再發通知限制抗生素使用再次升級》②大河健康報《北京市藥監局:4種情況不要給兒童用抗生素》③健康時報《世衛組織呼籲應對抗生素耐藥》④廈門日報《兒童濫用抗生素有哪些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