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偽斷舍離,掏空了多少中國人的生活

偽斷舍離,掏空了多少中國人的生活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自己經常會清空某些東西,比如清空購物車、清空大腦、清空手機內存……這是一個斷舍離的過程。很牛今天推薦的這篇文章為你深度分析如何做到合理科學斷舍離,過真正的精緻生活。

來源 | 網絡


有一次,著名編劇劉和平參加朗讀者,接受董卿的採訪,董卿說:


“從《雍正王朝》,到《大明宮詞1566》,再到《北平無戰事》,全部圍繞歷史 題材寫的劇本,長篇鉅作,需要很大的定力啊?”


劉和平性格溫和,談話間猶如一個參悟人生的世外高人,語速緩慢地回答:到現在為止,所有的劇本內容都是我一個人獨自完成,每一個角色我都演完了,才寫出來。


在定力面前,你首先要學會給人生做減法,知道什麼是你不要的。


劉和平獲得過國內所有電視劇的最佳編劇獎,寫遍了歷史正劇,經過他手的每一個筆下人物鮮活飽滿,栩栩如生。


外界對劉和平的評價是:在編劇界,劉和平走的是一條路,其他人走的是另外一條路。


面對如此多的優秀的作品,劉和平第一個戒掉的就是名利之心,因為沒有名利之心,才能幾十年用心去創作。


董卿問:“為什麼,你一個人孤獨地去做這件事兒?”


劉和平回答:“因為現在的觀眾已經失望不起了。”


影視編劇的行業,劉和平稱得上大師級別的人物,他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去掉不想要的,才能專心成就自己。


或許每個人的人生也有需要整理的負擔。

那怎樣的斷舍離才適合中國人?


偽斷舍離,掏空了多少中國人的生活


1

關於物質


斷:不是“不買”,而是學會挑剔


不買生活中不需要的東西不難,難的是許多人不知道自己需要怎樣的生活。


過去中國匠人認為,造物最高境界便是“物以載道”。一件好的器物,能夠反過來引導我們,找到未來生活的模樣。


對於“買”,應當挑剔地買,認真地用。


就像挑剔終身伴侶,在其身上感受到一起生活的衝動。


如柳宗悅所言,“器物因被使用而美,美則惹人喜愛,人因喜愛而更頻繁使用,彼此溫暖相愛,共渡每一天。”


舍:不是一味丟棄,而是懂得物盡其用


較之捨棄,中國人認為的是“物盡其用,物盡其美。”


中國有一門化殘缺為美的傳統手藝,叫金繕。

以天然大漆粘合缺口,再敷上貴重的黃金,把原本的那道傷痕,變成光透進生活的地方。


中國人對舊物的不捨,不只是留戀回憶的溫度。不論過去或好或壞,懂得直面,才是真正的放下。


即便是昨日擊傷自己的石頭,拾起來便是往後反抗生活的勇氣。


偽斷舍離,掏空了多少中國人的生活


離:不是沒有物慾,而是不被物慾左右


《中國奢侈品報告2019》顯示,80後90後佔了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71%。但同時90後人均負債12.79萬元。


人對物質有慾望很正常,尤其是年輕的時候,生活本來就是由“想要”構成,有了追求的執念,所以一直往前走。


但以透支去追求虛榮,過著不屬於自己的生活,這種物慾只會把人困在苦悶的漩渦裡。


柳宗悅曾說,“良器能純化周圍的一切,人們的心慌意亂, 也能因此而心平氣和。”


2

關於情感


斷:摒棄無意義的社交


眼下這個講人脈的時代,不少人微信裡有幾百上千個好友,總有回不完的信息。


真正的友誼,不需要親密無間,看起來素淡,但有著深入靈魂的交流。


梁實秋和冰心留學時演話劇結識,回國之後,見面的機會並不多,平時主要靠書信字畫的往來。


梁秋實生日時,冰心送過他一幅字: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


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算梁實秋最像一朵花。這幅字被梁實秋隨身攜帶,直到他在臺灣病逝。


真正的友誼,是愛對方的思想、性格、作品,更甚於愛他這個人。


偽斷舍離,掏空了多少中國人的生活


舍:死去的愛情,好聚好散


人生會遇到很多人,即便曾經愛得海枯石爛,事業不同,興趣不同,分別無可奈何又無可挽回。


分別不必難過,但切忘好好告別。


徐克和施南生即使婚姻不再,她依然是他公司的總裁,她的名字依然會出現在他影片裡,他們依然會攜手同行,從十指緊扣變成了兩手相握……


因愛生而聚,情淡而離,一起時好好愛;分開,各自安好。


偽斷舍離,掏空了多少中國人的生活


離:和諧的親情,是留有距離感


“中國式父母”,一句“為了你好”,就能反駁孩子們的所有反抗。


從小就給孩子報興趣班,上大學時給孩子選專業;讓在北上廣打拼的孩子回家考公務員……


這些愛,有時來自父母內心的焦慮,比如年紀大了身體不好,於是焦急讓孩子養生;比如工作不穩定,於是讓孩子考公務員。


過分管束,過分傾倒了自己的焦慮,反而讓兩代人越來越疏遠。


人生終究屬於自己的,長輩訓言可以是寶貴的人生指南,最終走哪個方向、走得快或慢,應該自己決定。


3

關於精神


斷:獨處,是一個人的清


現代都市人懼怕孤獨,為了合群趕赴各種應酬,說違心的話,做違心的事,慢慢失去自我。


人始終要脫下偽裝,學會享受孤獨。獨處,是從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中出走,迴歸內心的平靜。


朱熹喜歡花半天時間靜坐,獨處時心境澄澈,是妙悟世間真諦最佳狀態。


歐陽修在萬籟俱寂的夜裡讀書,在書中與古人私語,在孤獨中找回最真實的自己。


獨處讓人清醒,看清自身的渺小,不為浮名虛利所迷惑,不囿於得失與成敗。


舍:孤獨治癒庸俗


許多人很在乎別人的眼光,擔心自己下次能不能得到更好……


太想獲得外界意義上的認同,反而聽不見自己內心。這樣的心,自然變得庸俗。


叔本華說:“要麼孤獨,要麼庸俗。”孤獨,或許才是治癒庸俗的良藥。


蔣勳年輕時,曾揹著包,帶著兩件襯衫,一個人去旅行。


他看見流浪的人是如何生活,看過家徒四壁的人,卻能一開心就脫了衣服在水裡唱歌跳舞。


也只有一個人行進,才能不斷地與自己對話。唯有見過各種生活,方知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離:人活到極致,是素與簡


盲忙是現代人最大的通病,想要的很多,但沒有一樣是正在想追求的。


其實歷盡世間喧鬧浮華,便明白平凡生活的可貴;嚐遍天下美食,便知曉清淡的歡愉才是人間至味。


宋朝詩人林和靖舍名舍利,草廬為居,屋前種梅樹,賣梅子維持簡單生活。


他時常往來煙水之間,看白鶴起舞,隨口吟詩,將一生過得詩情畫意。


越高貴的人,越樸素: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世事靜中現,人情淡始長。


4

最後的話


斷舍離,簡單來說,就是以自我為主體、以必需為原則,持續對物品進行選擇和清理。

捨棄已擁有但不需要的東西,停止購入想要但不必需的東西,從而不斷審視和改變自己與物品的關係,捨棄對物質的迷戀。

通過斷舍離的踐行,主動去清理這些閒置的物品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的問自己:我上次使用它是什麼時候?沒有它可以嗎?我需要它嗎?我喜歡它嗎?我會怎麼使用它?......


斷,是要想清楚自己最想要的什麼,目標要明確。斷了自己雜念,不要浮躁,不要輕易動搖,只專心做好眼下的事情。


舍,是捨棄那些本不需要自己揹負的包袱。很多時候,我們總喜歡揹負那些不屬於自己的責任,反而忽視了本該關注的人和事。放下、捨去,追求內心的平靜和祥和。有陽光和雨露,花自然會開放。


離,是遠離負面情緒,剝離固守的觀念,用更豁達的心態接受所有的不如意,不完美。要接受自己的不足,原諒自己經過努力所沒有達成的心願。

斷舍離,不過是叫我們在擁有和捨棄的一次次選擇中,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