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這裡的蘋果原來5毛一斤,他來了之後,居然賣到100元一個

人們印象中的大學教授,應該是衣著光鮮地站在講臺上;但是,這位教授卻整天跟農民在田間地頭幹農活兒,穿的跟農民朋友沒有兩樣。他叫李保國,是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從1996年到2009年這十幾年裡,他每年都有200多天住在河北邢臺崗底村,把那裡的“富崗”蘋果打造成了中國馳名商標,原來5毛一斤的蘋果,一個就可以賣到100元天價。他死後,數千名果農,化紙焚香,齊齊地跪向北方磕頭!

這裡的蘋果原來5毛一斤,他來了之後,居然賣到100元一個

李保國(中)和崗底村的村幹部商討發展規劃

太行山遭遇特大暴雨,崗底村損失慘重

1996年8月上旬,太行山區普降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位於深山區的邢臺市崗底村更是損失慘重!全村250畝耕地衝了個一乾二淨,老祖宗在山坡上留下的果樹也被衝得七零八落……村裡男女老幼哭成一片……

洪災過後,李保國跟隨河北省科技救災組,來到了內丘縣崗底村。見到科技救災組,崗底村黨支部書記楊雙牛雙手捂臉,雙肩抖動,1.8米的大男人,像一個孩子似的放聲大哭。李保國,被這個漢子的哭聲震撼了。於是,臨別的時候,他用一張煙盒紙,給楊雙牛寫了一行字:“如果需要果樹方面的技術,我可以幫忙。李保國。”還在煙盒上留下了自己的電話。

這裡的蘋果原來5毛一斤,他來了之後,居然賣到100元一個

李保國當年在村裡進行數據調查

正是這一張小小的紙片,改變了小村的命運!應楊雙牛的邀請,李保國和愛人來到崗底村考察。李保國身穿一件灰色大襖,腳蹬一雙舊球鞋,帶著同在河北農業大學任教的妻子郭素萍,把行李捲直接從車上搬到了崗底村給他們臨時安排的石板房裡,一住就是十幾個寒暑。

白天,李保國翻山越嶺,一頭扎進山裡,一個個山坡、山頭都要仔細考察。中午,啃一個涼饅頭,就著涼白開嚥下去,算是午飯。每天跑50多里山路,累得晚上都上不去炕。看到蘋果樹光瘋長不掛果, 他心疼地說:“我來晚了。”

他剪枝以“狠”著稱,一棵樹剪下幾百斤乾枝

李保國給村民上的第一堂課,是剪枝。他把課堂設在果園裡,親自動手,一會兒用鋸,一會兒用剪子。李保國剪枝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以“狠”著稱, 下起手來“毫不留情”。對於崗底老祖宗留下來的老樹,更是大刀闊斧,一棵樹剪下來的乾枝竟有幾百斤之多,碗口粗的樹枝照樣齊根而下。剪枝隊員們在旁邊向上看,天哪,光禿禿的胳膊粗、碗口粗的蘋果樹枝,一枝接一枝地向他們打來。

農民們何時見過這樣的陣勢?他們木頭一般地站在那裡,眼見偌大的樹枝子一個個被截下來, 真比截斷他們的胳膊還心疼!在崗底村已經種了十幾年果樹的老農們,一個個都覺得自己是把式。

這裡的蘋果原來5毛一斤,他來了之後,居然賣到100元一個

手把手教村民剪枝

“枝多才能掛果多,這連小孩兒都懂的道理,還來教我們?”“這不是故意讓咱們減產嗎?”……

面對這些質疑,李保國並未退縮。他把很多技術編成順口溜、歌謠,教給果農,比如:“無肥不能把樹長,樹不結果不透光”“角度小,枝瘋長,不結蘋果枝向上”……而且他還向村民們保證:“明年果樹掙了錢是大家的,如果損失了,算我的。”

就這樣,李保國和妻子郭素萍各有分工,手裡拿著剪刀,一直鑽在蘋果園裡,死死盯住各家各戶果農,一個個環節盯著,親眼看著他們完成剪枝和疏果。

這裡的蘋果原來5毛一斤,他來了之後,居然賣到100元一個

李保國在山裡搞口技術培訓

自掏腰包購買紙袋,號召村民為蘋果套袋

現在果樹套袋已經不是什麼新技術了,但是在20多年前,果農們還不能接受這項技術。1997年5月上旬,當果樹掛上幼果的時候,李保國又指導果農套袋。一時間,人們嘰嘰喳喳議論起來:“挺好的蘋果,套個袋子,既不透氣,也不著光,爛了怎麼辦?”大家誰也不肯在自家的果園裡使用套袋技術。

李保國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他真心實意地說:“鄉親們,你們在果園裡大膽套袋吧!增產了是你們的,減產了我用工資賠!”他自己拿出5萬元購買了16萬個蘋果紙袋,全部運到崗底村。儘管大喇叭一再廣播,要果農們來領袋子,但最後只領走8萬個。

這裡的蘋果原來5毛一斤,他來了之後,居然賣到100元一個

現場解答村民的問題

秋後,離採摘時刻近了,一枝枝、一樹樹快要成熟的蘋果,像一群群風華正茂的姑娘擁擠在一起。套袋的村民按照李保國的要求,家家戶戶摘下了紙袋。紙袋子一摘,大夥兒可是傻了眼了。果農們發現蘋果個頭兒確實比以前大,可顏色卻是白的。

當時村民都沉不住氣了,議論紛紛:“李保國在咱村這是胡鬧哩!你瞧瞧現在這蘋果弄成個啥了?就這蘋果,到時候你去賣賣,甭說掙錢了,白給都沒人要。”

李保國憨笑著說:“鄉親們別心急,往後看。”

為了使蘋果著全色,李保國又指導果農,一是在樹下鋪上反光膜,使果下陰面也著上色;二是摘葉,把擋著陽光的樹葉摘掉,讓在葉下乘涼的蘋果見著太陽著上色;三是轉果,每個果都有陰陽面,陰面不能見光,著不上色,他們把果轉一下,把陰面轉到陽面的位置。同時,李保國還讓果農們把“福”“壽”“喜”等字樣貼在蘋果上, 尤其是把“富崗商標”貼在蘋果上,到10月中旬的時候,果農把貼上的字揭下來,蘋果上紅底綠字的“福”“壽”“喜”,非常好看。

這裡的蘋果原來5毛一斤,他來了之後,居然賣到100元一個

滿樹碩果映紅國農的笑臉

當年,凡是套袋的蘋果,都是那麼紅,那麼鮮豔,像小紅燈籠似的壓彎了枝頭。村民們看著滿山遍野的豐收景象,個個喜出望外。那些沒套袋的村民後悔了,於是第二年不用李保國動員,村民們都主動為蘋果套袋了。

把蘋果栽培技術分解成128套工序,印成書免費發放

在李保國的指導下,富崗蘋果無論在口感、顏色,還是在內部品質指標上都提升了個很高的檔次,還獲得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的綠色食品證書。

有關人士在總結富崗蘋果的優點時說了16 個字:酸甜適口、細脆津純、清香蜜味、易儲耐藏。在李保國來崗底村之前,那裡的蘋果一斤才賣5毛錢,但是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富崗蘋果的身價就不斷飆升,最貴的居然賣到100元一個!

這裡的蘋果原來5毛一斤,他來了之後,居然賣到100元一個

紅彤彤的蘋果像小燈籠

從1996年到2009年這十幾年裡,李保國每年都有200多天住在崗底村,他把富崗蘋果栽培技術分解成了128道工序,讓果農像工人生產標準件一樣生產蘋果。一年365天,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灌溉,都要清楚明白。按工序生產出來的富崗蘋果,果形端莊、著色豔麗、個頭碩大,簡直就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李保國還把這些技術集結成書,免費發給果農,發向太行山裡種有果樹的每個山村,鄉親們都搶著要。白塔村一位身材高大的老大爺,拄著一根棗木棍子,上身一躬一躬的,找到楊雙牛,拿到那本書,他就站在原地如飢似渴地讀起來,忘記了時間和場合。羊峪村的一位大嫂,抱著娃娃急急忙忙趕來,對楊雙牛說:“孩子他爸爸出車到外地拉腳,聽說你們要發那本書,連夜打了個電話來,要我幫他領一本。” 楊雙牛笑了笑,用雙手把書遞給她……

這裡的蘋果原來5毛一斤,他來了之後,居然賣到100元一個

李保國(右)穿的跟村民一樣

他去世後,老百姓在村裡自發為他設置靈堂

十幾年來,李保國把崗底村由人均收入不足80元的窮村,變成人均收入3.1萬元的小康村;見證了富崗蘋果獲得1999年昆明世博會銀獎、奧運會專供果品、中國馳名商標、河北名片、邢臺金名片,一個蘋果賣到100元的天價;見證了以崗底為中心的富崗蘋果連鎖基地發展覆蓋到太行山、燕山11個縣市369個村,種植面積5.8萬畝,產量超過1億公斤,帶動7萬多農民走上致富路的宏偉圖景。

這裡的蘋果原來5毛一斤,他來了之後,居然賣到100元一個

李保國(中)和村民高興地聊未來的發展

李保國作為大學教授,因為常年奔走在各個鄉村,穿著與農民無異。稀疏的頭髮打著卷兒,黝黑的臉盤下掛著幾撮鬍子,李保國站在村民中間,陌生人很難看出誰是教授。有時候鬍子太長了,他就用剪枝的大剪子隨便剪兩下。他每年在太行山區顛簸4萬公里,手把手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長時間超負荷的勞累以及不規律的飲食摧毀了他的身體。2016年4月,李保國因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去世,享年58歲。

這裡的蘋果原來5毛一斤,他來了之後,居然賣到100元一個

永遠的李保國

李保國去世後,邢臺縣前南峪、內丘縣崗底村、平山縣葫蘆峪等地,農民自發在村裡設置靈堂為他守靈。數千名果農,化紙焚香,齊齊地跪向北方磕頭!那是保定的方向,那是李保國的方向!

■文/改編自《高地——“時代楷模”報告文學精選》之《永遠的李保國》(節選)(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山教授》(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

這裡的蘋果原來5毛一斤,他來了之後,居然賣到100元一個

這裡的蘋果原來5毛一斤,他來了之後,居然賣到100元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