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冷空氣“猛攻”暫告一段落,氣溫回升


未來48小時天氣預報

【朔州市氣象臺】預計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晴間多雲,偏西風3-4級,市區氣溫-13到3度;明天夜間到28日:晴轉多雲,偏南風2-3級,市區氣溫-13到4度。2019年11月26日16時20分發布

從上週末開始

冷空氣再度“出手”

率先對北方小夥伴“凍手凍腳”

昨天,江南等地又遭遇“換季式”降溫

冷空氣“猛攻”暫告一段落,氣溫回升

小夥伴們都凍得夠嗆吧?

降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但是北方大部今天有回溫哦~~~

冷空氣“猛攻”暫告一段落,氣溫回升

氣溫忽上忽下

很多懵了的小夥伴來問

新的一週,

會持續升溫嗎?

答案是:

不太可能!

這次冷空氣過程過後,

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強度雖有所減弱,

但活動仍然頻繁。

北方氣溫波動起伏,總體偏低。

南方則多雨溼涼。

明後兩天我市天氣變化不大,

以晴為主,氣溫偏低

外出注意防寒保暖。

冷空氣“猛攻”暫告一段落,氣溫回升

本週五,新一股冷空氣將抵達,

屆時天氣轉陰,

氣溫再次下降。

冷空氣“猛攻”暫告一段落,氣溫回升

還會有降雪過程

冷空氣“猛攻”暫告一段落,氣溫回升

冷空氣“猛攻”暫告一段落,氣溫回升

根據目前氣象資料顯示:降雪出現在週五白天到夜間。目前來看氣溫、水汽、動力還是有不錯配合,降雪概率仍比較大。

冷空氣“猛攻”暫告一段落,氣溫回升

氣象科普


寒潮,別名寒流,是北方的冷空氣大規模地向南侵襲,造成大範圍急劇降溫和偏北大風的天氣過程。寒潮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

寒潮一般多發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時節。在寒潮侵襲期間,冷空氣造成當地氣溫驟降,地面氣壓驟升,有時更造成強風,大浪。寒潮是在所有惡劣天氣中影響範圍最廣的,冬季一般情況下能影響1000萬平方公里左右,熱帶氣旋、溫帶氣旋也不能達至如此龐大的影響範圍。


1形成原因

寒潮是冬季的一種災害性天氣, 群眾習慣把寒潮稱為 寒流。所謂寒潮,是指來自高緯度地區的寒冷空氣,在特定的 天氣形勢下迅速加強並向中低緯度地區侵入,造成沿途地區劇烈降溫、 大風和雨雪天氣。這種冷空氣南侵達到一定標準的就稱為寒潮。

標準:我國氣象部門規定:冷空氣侵入造成的 降溫,一天內達到10攝氏度以上,而且最低氣溫在5攝氏度以下,則稱此冷空氣爆發過程為一次寒潮過程。

地理因素

中國位於亞歐大陸的東南部。從中國往北去,就是 蒙古國和俄羅斯的 西伯利亞。西伯利亞是氣候很冷的地方,再往北去,就到了地球最北的地區——北極了。那裡比西伯利亞地區更冷,寒冷期更長。影響中國的寒潮就是從那些地方形成的。

位於高緯度的 北極地區和西伯利亞、 蒙古高原一帶地方,一年到頭受太陽光的斜射,地面接受太陽光的熱量很少。尤其是到了冬天, 太陽光線南移,北半球太陽光照射的角度越來越小,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陽光熱量也越來越少 ,地表面的溫度變得很低。在冬季 北冰洋地區,氣溫經常在 -20℃以下,最低時可到-60℃—— -70℃。1 月份的平均氣溫常在-40℃以下。

在北極地區由於太陽光照弱,地面和大氣獲得熱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陽光的直射位置越過 赤道,到達南半球,北極地區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強,範圍擴大,氣溫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範圍很大的 冷氣團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適宜的高空 大氣環流作用下,就會大規模向南入侵,形成 寒潮天氣。

由於北極和 西伯利亞一帶的氣溫很低,大氣的密度就要大大增加,空氣不斷收縮下沉,使氣壓增高,這樣,便形成一個勢力強大、深厚寬廣的 冷高壓氣團。當這個冷性高壓勢力增強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像決了堤的海潮一樣,一瀉千里,洶湧澎湃地向中國襲來,這就是寒潮。

每一次 寒潮爆發後,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就要減少一部分, 氣壓也隨之降低。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冷空氣又重新聚集堆積起來,孕育著一次新的寒潮的爆發。

來源地區

冷空氣的源地:① 新地島以西洋麵上。②新地島以東洋麵上。③ 冰島以南洋麵上。

寒潮關鍵區:據 中央氣象臺統計資料,95%的冷空氣都要經過西伯利亞中部 (70°~90°E,43°~65°N)地區並在那裡積累加強,這個地區就稱為寒潮關鍵區。

寒潮路徑

入侵中國的寒潮主要有三條路徑 :

(1)西路:從 西伯利亞西部進入中國新疆,經河西走廊向東南推進;

(2)中路:從西伯利亞中部和蒙古進入中國後,經河套地區和華中南下;

(3)東路:從西伯利亞東部或蒙古東部進入中國 東北地區,經華北地區南下;

(4)東路加西路:東路冷空氣從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氣從青海東南下,兩股冷空氣常在黃土高原東側,黃河、 長江之間匯合,匯合時造成大範圍的雨雪天氣,接著兩股冷空氣合併南下,出現大風和明顯降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