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我省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为雾霾问题“会诊”

针对雾霾问题,我省相关部门和相关城市准备了哪些打赢蓝天保卫战必需的“弹药”呢?特别是西安市,在汾渭平原攻坚战中将采取哪些措施?26日,我省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就雾霾治理问题邀请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会诊”。

雾霾为何秋冬严重春夏轻?

近年来,“雾霾”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一到秋冬季节,“雾霾”更是成了一个热词。眼下又到了冬季,市民们总有疑问,为什么春夏相对空气质量比较好,但到了秋冬季雾霾会增多呢?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郝彦伟介绍说,秋冬季成为雾霾天的重灾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受偏重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为主的交通结构影响,区域污染排放强度远超环境承载力,是大气重污染形成的主因。二是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快速累积是大气重污染形成的诱因,在当前高强度的污染物排放背景下,北方因采暖影响冬季排放增加30%左右,一旦出现近地面风速小于2米/秒、相对湿度高于60%、边界层高度低于500米、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极容易产生本地积累型污染。各城市污染程度受到整个区域的传输影响,全年平均贡献约为20%–30%,重污染期间的贡献还会再提升约15%–20%。三是大气氧化驱动的二次转化是大气污染积累过程中爆发式增长的动力。PM2.5二次转化微观机理十分复杂,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和二次有机物等组分快速生成助推了PM2.5爆发式增长,不同时段、不同城市和不同气象条件下,各二次组分增长的贡献不同。

从监测数据来看,我省与全国一样,受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影响,2013年污染最重。以西安市为例,2013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达到67天,2014年下降到38天,2018年下降到29天、较2013年下降57%;2013年PM2.5浓度105微克/立方米,2014年下降到76微克/立方米,2018年下降到63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40%。整体来看,我省空气质量整体呈好转趋势,但改善空间逐渐收窄,当前大气环境质量还处于“气象影响型”阶段,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反复。

10部委联合下发汾渭平原攻坚行动方案

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生态环境部等10家部委和陕西、山西、河南省政府联合下发了《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包括我省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杨凌、西咸和韩城等在内的汾渭平原城市群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到底《攻坚行动方案》给我省都下达了哪些攻坚任务,今年秋冬季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又是根据哪些因素制定的呢?

省政府副秘书长兰建文介绍说,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攻坚目标是PM2.5浓度、重污染天数同比分别下降3%。对应到各市,PM2.5浓度下降比例区间从持续改善到4%,重污染天数减少区间从持续改善到2天。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围绕既定安排部署做了大量工作,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积极进展,1月-9月,关中所有城市均退出全国重点城市后20位。其中,西安市、咸阳市改善幅度进入全国重点城市前20位。

24项工作任务将实现“标本兼治”

生活在渭河平原的人们最关心这里的空气质量,对于屡屡来犯的雾霾,到底哪些方面最需要治理呢?那么,这次攻坚行动,我省采取的这些措施,能否标本兼治?

郝彦伟表示,攻坚行动将在治本、治标两个方面实施6大类、24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四大结构优化,重在治“本”。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进钢铁、建材、焦化、化工等重污染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有效推进清洁取暖,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强化清洁能源供应保障,确保群众安全取暖过冬。三是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提升铁路货运比例。加快推进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完成本年度省上下达任务。四是优化调整用地结构,深化扬尘专项治理,因地制宜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严控扬尘污染。

强化采暖季临时管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重在治“标”。首先是实施差异化应急管理。对钢铁、焦化等15个明确绩效分级指标的行业,确定A、B、C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其次是夯实应急减排清单。指导工业企业制定“一厂一策”实施方案,明确不同应急等级条件下停产的生产线、工艺环节和各类减排措施的关键性指标,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然后是深化区域应急联动。当预测到区域将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时,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及时发布预警提示信息,组织相关城市按相应级别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实施区域应急联动。

西安:今年秋冬季主攻方向为“尘、煤、车、源”

作为汾渭平原攻坚行动中唯一的省会城市,西安是重点治理对象,每当空气质量不太好的时候,大家谈论的话题,都离不开雾霾与蓝天。这次的攻坚行动方案中要求,西安PM2.5考核指标同比再下降2%。这个任务的难度有多大?西安市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此项考核指标顺利完成呢?

西安市副市长强晓安表示,近年来,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逐步好转,离不开全体市民朋友和各方各界的努力。2018年秋冬季西安市PM2.5同比下降7.5%,不但完成了汾渭平原下达下降4.5%的考核指标,改善率也位列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39个城市(京津冀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第二名。今年,汾渭平原下达西安市PM2.5考核指标是同比下降2%,这就意味着自今年10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西安市PM2.5控制指标要达到83微克/立方米(2018年秋冬季为86微克/立方米),需下降3个微克。

从我市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源解析结果看,西安市PM2.5来源主要为:扬尘源21.8%、生物质燃烧17.3%、机动车11.4%、工业源和燃煤源两者贡献和为17.7%,故我市今年秋冬季的主攻方向为“尘、煤、车、源”四个方向。

在扬尘污染管控方面,按照省上统一要求,全市不强制性实施冬防期“禁土令”,但所有施工工地必须落实“六个百分之百”“七个到位”防尘要求,凡不达标的停工整改;运用出租车道路走航监测数据,精准实施道路保洁,并加大远郊区县机械化清扫频次。

在燃煤污染及生物质燃烧方面,全面完成14万户居民清洁取暖改造,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对燃煤热电厂等用煤大户实施污染物总量与排放浓度“双减排”;对暂未实施清洁化改造的农村、山村地区统一供应洁净煤,减少劣质散煤和生物质燃烧。

在车辆尾气排放管控方面,严格落实机动车常态化限行管控和中重型柴油货车绕行西咸北环线制度;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期间,还将对国Ⅳ及以下重型柴油货车采取限制措施;全市范围内禁止使用国Ш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

在固定源管控方面,加快推进城区内高污染企业搬迁和关闭工作(经建油漆、双吉化工);压减西京水泥30万吨产能;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和治理。

同时,从市“一市一策”专家组分析数据看,2019年春节期间我市因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严重污染直接拉升全年PM2.5指标1.8个微克,为了有效降低颗粒物排放强度,我市将在明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全面禁燃禁放烟花爆竹。

应对重污染:西安下“先手棋” 打“主动仗”

2018年秋冬季西安市PM2.5同比下降7.5%,这个指标反映的是污染强度;同时还有另一个指标,就是重污染天数却同比增加了8天。今年,西安市将采取哪些措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强晓安表示,为做好今年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前期,我市修订了《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项目清单》。在《预案》修订过程中,我市提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具体讲就是:当预测未来大气扩散条件转差、空气污染程度持续加重时,应急指挥部提前5-7天向相关成员单位发布紧急管控指令,督导建设、出土、拆迁等施工单位及建筑垃圾消纳场等易产生扬尘的场所停止涉土作业;对燃煤、水泥等高排放企业实施驻场监管,确保污处设施高效运转,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缓解污染物累积过程,尽可能做到不启动或者少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

《清单》作为《预案》的配套文件,涉及2998家企业、1860家工地。在修订过程中,坚持“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的原则,实施分类管控,即:优先控制污染排放量大、治理水平落后的企业;减少对环保投入大、运行效果好、排放量小的企业停限产措施;减免标杆企业应急减排措施。其中,对于环保设施落后,排放量大的企业,加重减排措施;对于涉及芯片制造、半导体、电子材料、新材料、军工、对美贸易、民生保障、先进环保工艺等保障类企业,减排措施都有不同程度的豁免。如果保障类企业在应急期间超出允许生产经营范围、未做到绿色生产相关要求的,一经发现,立即移出保障清单,加严减排措施。这样的举措,既能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又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同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统一。

差异化管控切实解决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问题

相对于过去实行的“一刀切”停产,今年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企业根据污染排放的数据不同,分别进入不同的等级名单。那么,怎样才能进行精细化、差异化管理呢?

郝彦伟表示,与去年相比,攻坚行动任务的主要变化体现在更加强调依法依规,坚决反对“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更加突出科学施策。实施差异化应急管理,实施企业分类分级管控,达到A级的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可不采取减排措施,B级企业可适当少采取减排措施。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推动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差别化指导,结合本地产业特征、发展定位等,科学确定治理方案。

我省今年专门把342家重点企业公布在网上,这些企业按照排污等级的不同,要在应急响应的时候做出不同的反应。他们知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会不会违规操作呢?实施差异化管理,会不会有企业趁机浑水摸鱼?有什么手段能断了他们这个念头呢?

郝彦伟表示,实施差异化管控是生态环境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放管服”的创新举措,这并不意味着监管上“宽、松、软”,必须加强监管,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劣币驱逐良币”等问题。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有三级管控,一是生态环境部重点区域驻点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组在各地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后,将全部转为检查各地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二是我省在启动橙色、红色预警时,省级将对地方执行情况开展督查,对公布的342家重点企业应急措施开展抽查。三是市县为主体,要组织力量持续开展强化监督检查,保障应急减排措施有效落实。

应对秋冬季加气难:将公交车、出租车的用气纳入民生用气予以保障

往年的秋冬季污染治理过程中,经常出现机动车排队加气的现象,给市民出行和生活带来诸多麻烦。今年我们将如何提前应对、防患于未然?

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王彪表示,由于气源紧缺、储存设施不足,每年采暖季来临必然出现用气高峰,这个时候我们确实面临着气短心慌问题。公交车、出租车的用气仍然是突出问题,经常出现排队加气现象,给广大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对此,今年在气源分配上,重点将公交车、出租车的用气纳入民生用气予以保障。从现在的分配方案看,配置给各市公交车和出租车的气源是充足的,应该不会出现加气排队现象。另外有的市(区)也做了大量的保障工作,比如西安市用新能源出租车替代了一批天燃气出租车,增加了大量的电动公交车,可大幅减少公共交通的用气压力,确保了广大市民顺利出行。

全民共治:为治霾贡献一己之力

之前大家说起治理雾霾,觉得都是政府的问题、企业的责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抛弃这种僵化的想法,自愿加入治霾队伍,愿意为治霾贡献一己之力。那么,我们普通老百姓与雾霾治理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打赢蓝天保卫战要求全民共治,可以采取哪些办法?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曹军骥表示,雾霾成因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防治雾霾,我们每个人并不是旁观者,更不是看客,而是要付出实实在在努力的参与者。

雾霾的主要特征是大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很高,而不管是工业企业、还是老百姓开车排放的尾气、道路上起的扬尘、农村使用柴火或散煤做饭取暖排放的烟尘、甚至于城市居民做饭排放的餐饮油烟都对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升高有贡献。而雾霾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科技力量,要靠大家从自身做起,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办公、绿色生活,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随手关灯,少开一天车,少放一点烟花爆竹都是对治理雾霾的实际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