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邊貿,還是走私?

邊貿,還是走私?

週一上午9點,已經開市的水口邊貿互市空無一人。 (南方週末記者 劉詩洋/圖)

(本文首發於2019年11月28日《南方週末》)

除了偶爾從越南駛來的通關貨車,曾經熱鬧的市場再無人問津,整條街的商鋪有一半關了門。

廣西之所以能成為全國最大的堅果進口地,主要原因就是邊貿政策給了空間。

邊貿互市其實也是一種扶貧手段。早在1980年代,龍州就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8年8月才“摘帽”。

水口超市的老闆秦姨至今還懷念水口鎮曾經的繁榮景象。

每個工作日上午9點,幾百輛三輪車在口岸大道上排成長龍,只待邊貿市場開閘放行,車流和人群一擁而入,載滿貨物再魚貫而出。那時候,僅一個上午她就要賣掉上百瓶礦泉水和香菸。

水口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邊陲的龍州縣,是中國一級口岸水口口岸的所在地。這裡緊鄰沿邊公路,與越南高平省接壤。因距離太近,當地很早就有邊貿互市的傳統。

早在1889年,龍州就因地理位置特殊而被當時侵佔此地的法國人開闢為商埠。一百多年來,這個人口不過30萬、道路僅有兩三條的小縣,一直是中國西南的外貿重地。這裡曾擁有廣西最早的通商口岸,設有全區第一個海關、第一個外國領事館。

根據1996年的《邊民互市貿易管理辦法》和後來海關總署的修訂,所謂邊貿互市,就是在一個政府劃定的邊境市場裡,允許居住在此地3公里範圍內的邊民交易物品,每人每天可攜帶不超過8000元的生活用品免稅入境。

但到了2018年,浙江義烏海關偵破的一起走私大案改變了這一切。當年3月,一家曾屢次登上龍州當地媒體頭條的“優秀企業”——龍州讚美實業,突然被義烏海關立案調查。2018年11月,海關正式逮捕了相關涉案人。

義烏海關認為,讚美實業正是通過組織邊民帶貨入境,將成噸的貨物化整為零,藉此逃脫關稅。他們利用邊貿互市政策走私腰果,涉嫌偷逃關稅1億元。

突如其來的走私大案,在當地引起軒然大波。龍州讚美食品是當地招商引資的項目之一,且一直被作為優秀典型宣傳。

自1990年代起,為響應國家發展邊貿的精神,廣西的邊境城市都在想方設法鼓勵邊貿互市,並逐漸形成了一套覆蓋扶貧、守邊等多項責任的事業鏈。靠組織邊民帶貨入境,再由企業收購,這不僅是當地的普遍做法,也是招商引資的最大優勢。

海關的行動讓龍州當地陷入尷尬。普通人可能想不到,龍州邊民們的三輪車,才是中國腰果消費的最重要來源。全中國70%的進口腰果都是經由龍州運往全國各地。龍州在2018年以前還是個國家級貧困縣,當地政府過去多年一直以堅果類進口加工作為本地主導產業之一。

海關的行動切斷了這一貿易鏈條。現在,除了偶爾從越南駛來的通關貨車,曾經熱鬧的市場再無人問津,整條街的商鋪有一半關了門。自1991年就批覆的水口邊貿互市,正走向衰敗。

犯了走私罪的“優秀企業”

與西南地區大多數邊境村鎮類似,水口是沿邊公路旁一個人口僅2.17萬的小鎮,整個鎮子僅有的建築都圍繞口岸而建。雖然是國家一類口岸,但這裡既沒有航線,也不通鐵路,甚至連高速公路都沒有接通。普通人到此,需要從南寧乘大巴一路向西200公里到龍州縣,再換乘公交,經受一個小時的顛簸。

讚美實業的工廠在沿邊公路一旁,那裡也是龍州縣劃定的邊貿扶貧產業園區。按照當地政府文件,讚美的主要產品是腰果仁,2017年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5960萬元,每年可為當地貢獻稅收約400萬元。

園區內共有十座面積接近小半個足球場的大型廠房。與之相鄰的還有一家廣西江南食品廠,同樣以加工堅果為業。但在最近一個工作日的上午,整個園區內只有一名出納和一位設備管理員還在工作,隔壁的江南食品廠更是空無一人。

2018年11月28日,義烏海關以走私普通貨物為由,扣押了公司生產的成品腰果一百多噸,凍結了企業賬戶,並帶走了部分管理人員。與此同時,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楊榮躍也在義烏被帶走,海關同時還收繳了涉案公司的電腦和財務賬本。

據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案件資料,讚美實業被定為走私,主要理由是該公司通過組織邊民拉貨,將自己在其他國家購買的成噸貨物,先運輸到越南邊境,再利用邊民每人每天8000元的免稅額,分別運回境內。海關認為這是鑽邊貿互市的空子,是有組織的走私行為。

1996年公佈的《邊民互市貿易管理辦法》中規定,邊貿互市的主體必須是邊民,任何法人或組織不得參與。

但在龍州,甚至更大範圍的邊境城市,邊民的角色往往都只是拉貨人,而不是買賣人。一位龍州當地從事堅果貿易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龍州過去多年吸引的外來堅果加工企業,大都採用這種模式運貨。龍州能成為全國最大的腰果進口地,主要原因就是邊貿政策留了空子。“凡是幹這行的,根本不需要去找人介紹。都知道這條路可以進來”。

對於組織邊民為企業拉貨是否合規,龍州縣口岸經濟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縣裡通過組織邊民互助組將邊民組織起來,再去邊貿市場替當地企業拉貨,這在當地是合法合規的。“貨當然是企業買進來的,如果企業不買,邊民拉什麼呢?”

據廣西多家媒體公開報道,根據《廣西商務廳關於認定邊民互助先進組織、邊民互市產品加工示範企業的通知》這份文件,龍州讚美實業是被廣西商務廳認定的當地邊民互市產品加工試點企業,屬於龍州邊貿扶貧產業園內企業,享受廣西所有相關政策。這是當地自創的一套“邊民互市+邊民互助組+落地加工”的模式。

在2019年5月2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南寧海關聯合召開的互市商品落地加工會上,龍州讚美實業作為試點企業還彙報了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南寧海關王志關長稱,推進邊貿轉型升級發展,支持互市商品落地加工已形成廣泛共識,想方設法使互市商品落地加工“留利於邊、留利於民”是下一步工作的基礎。

2018年7月,海關總署也曾在南寧召開的邊境貿易座談會上,對廣西發展邊貿互市經驗充分肯定,其中就提到,允許邊民與當地設立的加工生產企業簽訂供貨協議,引導互市產品落地加工,並打算向全國邊境城市推廣。

事實上,在龍州,這種帶貨方式確實“光明正大”。在邊民拉貨的現場,既有海關、商檢、邊檢部門現場監管,當地邊貿、稅務部門還要根據產品類型用途現場收取一定稅費,通關後的產品會得到一張由所在地海關開出的放行單。也就是說,從貨源到流向,所有問題在當地都是公開的。

因為總公司在義烏,故此案由義烏海關偵辦。對於讚美實業走私案,南方週末記者也聯繫了龍州縣政府,政府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回覆,具體案情他們不清楚,建議詢問義烏海關。而義烏海關方面則回覆南方週末記者,此案由緝私系統處理,需要請示,暫時沒有回應。

一位認識楊榮躍的龍州本地商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楊最初靠販賣葡萄乾發家,他家在義烏做生意已有幾十年。在他的描述裡,楊是典型的義烏商人形象,靠著家族生意攬得第一桶金後,改做堅果生意,陸續創辦了義烏榮耀食品有限公司和浙江饞魚兒食品有限公司,2017年才在龍州投資建廠。

該人士稱,因為楊的公司此前並不知道這算走私,讚美實業又是當地招商引資的項目,因為納稅高,能帶動就業,經常要接待各級領導視察。在出事之前,包括賬目、通關條在內的所有的東西都沒有塗改、隱藏過。在他看來,這也是義烏海關能快速立案抓人的原因。

“所有資料都公開的,就放在那裡,如果真幹走私,還傻到修那麼大廠房幹嗎?”

不過,此案的重點,在於讚美實業採購的腰果,原產地並非越南。這違反了“帶進第三國產品不能享受互市貿易的優惠”的規定,且自2018年4月11日起,海關將開心果、杏仁等堅果原料,從互市商品清單中全部刪除。

根據2016年出臺的《廣西邊民互市貿易進出口商品管理規定》,當地並沒有規定第三國產品就不能享受互市優惠。但該規定同時也強調,嚴禁組織邊民利用免稅額度或限量帶進的規定,變相進行走私及從事違法活動。

邊貿走私究竟該如何認定?這在法律界也有一定爭議。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虞偉華法官此前就曾撰文指出,邊貿互市構成走私的理由,是這種行為本身具有逃稅目的,且偽報了貿易性質,逃避了海關監管。但他也認為,互市逃稅有著複雜的政策、社會因素。若嚴格按照規定執行,幾乎所有邊民互市貿易都屬違規。

自海關突襲以來,楊榮躍因走私罪深陷囹圄,義烏和龍州的工廠基本停工。該公司的出納黃國萍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以前經常有人來參觀,現在一個都沒有了”。

通過司法網站檢索可發現,因邊貿互市行為被定為走私的案子,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但發生在龍州的讚美案,卻像一顆丟入水中的石子,在本地激起一片漣漪。

边贸,还是走私?

水口邊貿互市區的出關通道,清楚寫有“落地加工互市商品專用”,這也幾乎是當地堅果企業的專用通道。 (南方週末記者 劉詩洋/圖)

消失的邊貿與邊民

自一年前被僱來看廠以來,龍州人阿慶就沒見過幾個同事。

他的工作是看守兩處巨大的廠房,這裡曾是廣西民之天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廠,但與空蕩的讚美實業一樣,這裡也僅有阿慶在此留守。

在讚美實業被查之前,龍州縣已吸引8家堅果加工企業落地。根據龍州縣政府2018-2020年發展規劃,民之天食品曾是在本地投資最大的企業,總投資8000萬元,年產值超過5億,每年可以向當地貢獻800萬稅收。

堅果加工的第一道工藝是去殼,據阿慶回憶,以前最多時有超過300名本地工人在此工作。這裡的堅果也是通過邊貿互市拉來的,工廠後面的卸貨場曾堆滿了各類堅果。

“你看這些都是領導來視察時候拍的。”他指著廠區內一處泛黃的廣告牌笑著說,如今除了他自己還守在這兒,已經很久沒人來過了。他說自打嚴查走私以來,工廠就停了,拉貨的三輪車就再也沒見過了。

在讚美實業被查後,目前水口鎮所有的堅果工廠都已停工。除了民之天外,大德亞內、龍億食品都處於停工狀態。龍億食品廠的門口至今還貼著收購堅果的價目牌,但廠外寬闊的道路,已成為當地駕校的練習場,看不見一輛貨車。

組織邊民為企業帶貨的行為,在當地並不是秘密,龍州人把它稱作“拉互市”。在水口街上隨便找一個人問都知道邊貿互市的這套玩法——居住在邊境範圍3公里內的居民,可以通過申請邊民證參與互市,然後經人組織前往邊貿市場拉貨,每輛三輪車每趟貨可以拿到25-30元,每個邊民大概一天能拉十二三趟,每天的收入大概在320元上下。

但曾經繁榮的景象如今已徹底不見,整個白天幾乎沒有看到一輛三輪車經過,人流也是屈指可數,原本在邊貿市場裡的許多貿易公司,也都大門緊閉,只留下幾個保安在此看管。

本地經營一家小旅館的李凱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以前越南的大卡車從對面進來,拉互市的小三輪就從門口開始排隊,進到貨場以後把卡車上的東西分揀出來,有海關的人盯著,裝夠大概8000元就走。

在沒有企業落地,也沒有互市可拉的時候,本地一些貧困邊民過著相當粗糲的生活。李凱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種甘蔗根本不賺錢,如果不想出門打工,“最賺錢的活就是給毒販望風”,除此之外就是帶外地人旅遊,一個人十塊二十塊,不辦護照過邊境,玩一天再回來。

邊貿互市其實也是一種扶貧手段。早在1980年代,龍州就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8年8月才“摘帽”。

龍州縣扶貧辦主任黃永亮去年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稱,在廣西2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龍州能首先“摘帽”,正是得益於邊貿產業發展,其邊貿扶貧模式已經成為廣西邊貿扶貧“樣本”。

根據龍州縣政府的扶貧文件,為了藉助邊貿帶動經濟,龍州縣一直在動員全縣貧困戶到政府籌建的邊貿新城居住,政府還專門在水口、佈局、科甲三個互市點設立了扶貧搬遷安置,只要搬到邊境,政府不但為貧困戶每月提供補貼,青壯年還可以利用扶貧小額貸購置車輛參與互市運輸。

據阿慶說,政府讓貧困戶都搬到邊境去,就是因為讚美、民之天等附近的企業可以提供就業。那些為這些企業“拉互市”的小三輪車,也基本都是靠政府貸款買來的。

據龍州縣委宣傳部2018年10月的統計,在加工原材料供應環節(即邊民互市貿易環節),2017年,邊民總收入達到1504.43萬元,其中,紅利收入730.28萬元,運輸收入734.55萬元,裝卸收入39.6萬元。近年來,全縣共有2540戶6955個貧困邊民從邊貿扶貧中受益並實現脫貧摘帽。

李凱的旅店過去主要接待貨車司機和拉互市中途休息的人,現在由於互市冷清,他的生意也少了一大半。

边贸,还是走私?

廣西民之天公司曾經堆滿貨物的平臺,如今空空如也。 (南方週末記者 劉詩洋/圖)

龍州困境

上述龍州堅果行業人士以及南方週末記者接觸的多位受訪者都表示,因為對此案的定性,原本大張旗鼓宣傳的邊貿政策已在民間失信,在有明確結論之前,當地幾乎無人再從事“拉互市”的生意。除了工廠停工,就連建設中的邊貿城也處於荒置狀態。

2014年,龍州縣政府在南寧舉行東盟國際商貿城全球招商發佈會,宣佈將在當地建設中國-東盟自貿區內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龍州東盟國際商貿城當時還被列為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建設廣西重點推進項目。

據當時的媒體報道,投資方上海澤大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永春介紹,項目計劃總投資20億元人民幣,項目規劃佔地約700畝,總建築面積約75萬平方米,將設東盟十國商品進口館、中國出口商品展示館和商品免稅區、國際會展區、物流配送區、配套服務區等。

那是龍州邊貿依然火熱的年代。水口邊貿互市雖然早在1991年就獲批,但真正成熟起來要到2008年。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設立、泛北部灣經濟區戰略的實施,國務院自2008年11月1日起批准邊民互市進口的生活用品免稅額度,提高到每人每日8000元。

同年,龍州縣投資五千多萬元建設了水口互市點監管區,水口邊貿互市第一次有了範圍和場地,此後,又在此基礎上建設了交易大棚、水口互市碼頭、海關監管區等。

廣西當地媒體曾多次將水口互市的這種模式當做先進典型進行報道。在2018年6月廣西電視臺新聞頻道的節目中,龍州縣水口鎮共和村那板屯村民農祖明稱,政府不但給購買三輪車提供補貼,還主動介紹他們替企業拉貨。該節目還介紹,僅2018年1-6月,水口互市累計完成貿易額17.19億元,貿易量超過7萬噸。

與內陸大多數地方不同,邊貿互市的誕生和發展,有著複雜而深厚的背景。龍州的故事是中國許多邊境城市的縮影。

邊貿互市其實早已超出了政策規定的“生活用品”範疇。早年間,有的地方邊貿局為了促進經濟,還會專門組織貿易商開會,號召企業通過邊民互市的貿易方式進口商品。

按照海關總署對《邊民互市貿易管理辦法》的解釋,互市貿易進口的商品應以滿足邊民日常生活需要為目的,進口稅收優惠政策的適用範圍也僅限於生活用品。也就說,凡不屬於生活用品的交易,都不能享受邊貿免稅政策。

但這條規定在實踐中卻顯得非常不接地氣。以水口當地為例,由於緊鄰越南,當地在生活習慣、經濟條件、農作物產品等方面都極為相似,甚至許多水口當地人能聽懂越南話,兩地之間最明顯的差異只有越南人喜喝咖啡,而中國人更熱愛茶,彼此之間對生活用品的交換並沒有太大空間。

政府資料顯示,廣西2018年邊貿進出口總額就高達1617.7億元,佔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39.4%。在上述當地人士看來,如果全部都嚴格按照“本地居民需要的生活用品”來執行,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大的體量。

除了要帶領邊民致富之外,龍州縣還負有守邊的責任。水口鎮靠近越南一側到處是大山,而整個龍州與越南接壤的國境長約184公里,且對面越南高平省有許多村落都在邊境線上。

只有為當地人創造就業機會,增加本地吸引力,才能確保邊民不會流失。利用邊貿互市就此成為當地政府採用的為數不多的辦法。根據當地政府數據,目前落戶園區加工企業已提供固定崗位共203個,臨時崗位一千多個。

秦姨自1992年起就在水口鎮的這條路上開雜貨店,在她的印象裡,水口的人開始多起來,大致是從2011年開始。但自2018年底“拉互市”的人消失之後,許多以前認識的邊民就再也沒見過。過去只有年輕人才進城打工,現在就連一些上了年紀的中年人,也要進城打工了。

南方週末記者 劉詩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