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资产增长超过14倍 佳兆业踏准了过去十年重要趋势

很多介绍致富诀窍的文章都说,个人要发财,除了努力和才能外,最重要的就是踏准趋势。企业的财富增长,同样如此。过去十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多次洗牌,曾经的龙头,如今已经不在百强房企的范围。

而在这十年中,那些踏准了趋势的房企,则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比如,有“旧改之王”之称的佳兆业集团(HK1638),总资产规模从2009年的180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年中的2590.13亿元,增长了整整14倍;合同销售额从不足百亿,扩大到截止2019年前11月的751亿元。

从布局深圳、广州、上海等11个城市,到扩展至粤港澳、长三角、华中、华西以及环渤海五大城市;从房地产开发起家,到延伸至物业管理、城市更新、文化体育、商业运营、健康医疗等超过20个业务,形成“地产+”新模式,佳兆业踏准了这十年里大多数时间的经济趋势,因此实现了稳定快速的增长。

踏准趋势:成功晋升为湾区大“地主”

2009年12月9日,在佳兆业以超两倍认购的股票数量、超过30亿元的融资,成功在香港挂牌上市之际,很少有人会想到,就是当时,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也在酝酿。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让决策层注意到了房价过快上涨带来的风险。随后,包括限贷、限购甚至于沪渝两地的房地产税收试点,也尾随而至。

佳兆业集团很早就预测了限购等调控政策,带给市场的一系列变化,改变了在一、二线城市发展为主的战略,转而向二、三线城市进军,进入了全国深度扩张阶段。除此外,还在当时的环境下,提出了“快速开发、快速销售、快速周转”的高周转策略,成为首先提出并执行高周转策略的开发企业。上半年合约销售仍然创出新高。其销售金额高达人民币34.26亿,较2009年核心盈利上升42%,为下半年“进军二三线城市”计划获得了充裕的现金流,巩固了资本的基础,加之利用境外资本平台进行多元化融资,又进一步增强了资本厚度。

2010年的向二、三线城市布局的战略,为佳兆业在2011年和2012年的良好业绩奠定了基础。在2011年中国房企销售排行榜中,以高达152亿元的销售金额高居第23名,销售面积冲到第12名,一跃成为地产界的“黑马”,并在2012年,和中海、恒大、龙湖、融创并列进入“经营绩效5强”。

与此同时,佳兆业还在这两年丰富了产品类型,由普通住宅、别墅,向高档写字楼、酒店式公寓、综合商业及大型城市综合体延伸。且在业务领域拓展上引进混制改革,加大了旅游、酒店、航运、文体等多元领域的发展力度,为之后业绩的发力崛起,奠定了后期的发展。

在2016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后城市化阶段,人口由三四五线城市,向大型城市群转移。佳兆业敏感地捕捉到了这种趋势,大力深耕大湾区、长三角、华中、华西及环渤海五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在2017年相继被列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及党的十九大报告,其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这为已深耕珠三角核心城市19年的佳兆业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佳兆业因此不断“加仓”大湾区内的城市,仅2017年广州、中山、佛山、惠州及珠海新增项目建筑面积达197万平方米。 同时,还加大了城市更新的力度,在原有深圳、广州、珠海项目储备的基础上,拓展至惠州、中山、佛山及东莞,以把握大湾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潜在商机。

凭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广泛布局,佳兆业2017年在该区域的合同销售额占集团整体的58%。除了粤港澳,佳兆业也大力拓展长三角、环渤海、华中、华西四大都市群。至2019年年中,佳兆业总土储达到2600万平方米,可售货值超5000亿元,其中55%位于大湾区。因为在湾区丰厚的土储,佳兆业一直是券商、投行推荐的内房股。

基因决定能力

很多时候,看到趋势是一回事,踏准趋势是另一回事。看准趋势容易,但要踏准趋势却很难。因此,过去十年虽然有很多企业和佳兆业一样看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却常常因为市场的短期波动,放弃了战略。

比如,很多人早就看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而且也知道城市更新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获得土地的重要手段。但却很少有人能像佳兆业那样,下定决心深耕城市更新领域,去拓展获取土地资源。

比如在和讯网房产频道联合主办的2019年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上,保利投顾研究院院长、保利投顾副总经理袁尚发表了《土地视角来看大湾区的发展》的主题演讲,就提到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以及主要辐射的城市,开发强度逼近或者远远超过了国际关于开发强度的警戒线——30%的水平,土地供应紧缺。其中,尤其是深圳,人均商品房面积只有8平米,导致深圳的房价收入比甚至超过了香港

如何摆脱有限土地供应对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城市更新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实际上,深圳的很多新开发项目,就是通过城市更新,获取土地资源的。

在深圳,像佳兆业那样很早就涉足城市更新领域的开发商并不在少数。

可是为什么其他开发商没有像佳兆业那样成为“旧改之王”呢?

佳兆业集团首席战略官刘策在论坛上透露,主要是因为城市更新项目周期太长,有些项目的周期甚至长达十年。

在习惯高周转,喜欢赚快钱的地产业,这样长的周期是不可想象的。

刘策说,在从拿地到销售只有六七个月,一年就要实现现金流转正的行业平均投资周期下,有哪家企业可以忍受投入十年后才能收获。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虽然开发商普遍看好城市更新的长期趋势,但愿意投入资金、人力和时间,经营城市更新的,却并不太多。

而佳兆业恰恰凭借着在这一领域的深耕,获取了大湾区大量优质土地储备。截止2019年6月

30日,在佳兆业的土储中,有28%的土储是通过城市更新获得的。而如果以货值估计,通过旧改获得的货值达到了接近2000亿元,占土储总货值的40%。

另外,佳兆业还有占地3200平米的旧改项目,尚未纳入的土储,总货值超过2万亿。

城市更新的案例,只是反映佳兆业有能力把握趋势的一个层面。但透过这个层面,导致佳兆业持续强大的“基因”也被发现。这个基因就是佳兆业的自制力。它能保证佳兆业不被短期利益所诱惑,坚持执行长期战略,由一颗种子,收获整片森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