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伊朗高原上波斯人既然信仰伊斯蘭教,卻又為何皈依什葉派?

伊朗高原憑藉著北部厄爾布爾士山脈、扎格羅斯山脈、加恩薩爾哈徳山脈的合圍,保護著中間的山間谷底與盆地,而東西南北存在的馬什哈德-薩拉赫斯、克爾曼沙阿、阿巴斯等四個山口,又使得伊朗高原雖然封閉但並不閉塞,形成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地緣板塊。佔據了充分“地利”條件的波斯人卻也並不是完全高枕無憂,這其中便跟伊朗高原上種族和宗教的分化有關,作為主體的波斯人也僅佔50%~60%,其餘還有庫爾德人、阿拉伯人、亞美尼亞人和亞述人等。所以無論是如今庫爾德人、亞美尼亞人爭取獨立,還是1953年伊朗莫爾達德月政變,外部勢力的幕後黑手就在隱匿的利用伊朗高原“人和”的弱點不戰而勝。

伊朗高原上波斯人既然信仰伊斯蘭教,卻又為何皈依什葉派?

伊朗高原地形及河流分佈圖


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伊朗高原上會出現高度集權的政權。正是由於高大山脈合圍的伊朗高原,四周高而中間低的地勢,阻擋了海洋的水汽的深入,導致內陸盆地普遍乾旱,如卡維爾鹽漠、盧特荒漠。這種自然環境使得伊朗高原的部族基本集中在山間谷地和西部北部低地,像伊朗的首都德黑蘭就是厄爾布爾士山脈山腳下的一座城市。在伊朗高原的西部平地和北部低地上居住的居民主體卻並不是波斯人,而是庫爾德人(伊西部的兩河流域平原上)、阿塞拜疆人(伊西北部的亞美尼亞高原)、吉拉基人(裡海南岸低地)、土庫曼人等。

伊朗高原上波斯人既然信仰伊斯蘭教,卻又為何皈依什葉派?

伊朗高原腹地因為高大山脈的阻擋,普遍荒涼乾旱

總所周知,在和平時代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山區的經濟狀況較平原低地而言總是落後些的,這也是伊朗無法發展強大的工業和商業的自然因素。更麻煩的是,分散在各個山間谷地的部族各自過著貧困的生活,彼此間不通音信,也難以被同化,於是粘合伊朗高原這一地緣板塊就需要另外一種精神力量—伊斯蘭教。

伊朗高原上波斯人既然信仰伊斯蘭教,卻又為何皈依什葉派?

伊朗高原上族群和宗教的分佈示意圖

波斯人最終選擇信仰了伊斯蘭教,但卻選擇了迥異於西亞諸國信仰的什葉派。要理解這一點,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為了保持自身波斯文化的獨立性,就跟俄羅斯人選擇信仰東正教而非西歐諸國信仰的天主教的根源相似。這是基於伊朗高原之北是佔據中亞草原的突厥人,之南是佔據兩河平原和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人,這兩大族群都曾經建立過強大的帝國(如帖木兒帝國和阿拉伯帝國),而且同化能力相當快速。不同的是阿拉伯人靠的是宗教兼武力擴張,而突厥人靠的是語言文化上的極強融合能力(故而有一入突厥,永為突厥之說)。

伊朗高原上波斯人既然信仰伊斯蘭教,卻又為何皈依什葉派?

西亞人口種族分佈圖:黃色為阿拉伯人、橙色是波斯人、綠色是突厥人、深紅是庫爾德人

最終波斯人還是依靠自己獨特的選擇保持了文化的獨立,即便是11世紀塞爾柱突厥人建立橫跨中亞、西亞的伊斯蘭帝國時,波斯人還是保有伊朗高原。在近代的西方列強殖民浪潮中,波斯人雖然喪失了除伊朗高原周邊的大量勢力範圍,如阿富汗、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部分等,但是作為核心區的伊朗高原還是基本完整的掌握在波斯人手中,相比奧斯曼帝國被完全切割,波斯人的“損失”還是相對少很多的。另外波斯人還完全保有了北部的裡海低地和西南部的兩河平原的一小塊突出部。

伊朗高原上波斯人既然信仰伊斯蘭教,卻又為何皈依什葉派?

公元7—9世紀阿拉伯帝國的擴張的疆域圖:伊斯蘭教隨之傳播

雖然波斯人曾臣服與伊斯蘭化的突厥人與阿拉伯人,但是源於麥加的那強大而又適用於遊牧民族的宗教,卻並非沒有在波斯人身上深刻留下烙印。特立獨行的什葉派給波斯人到了一種自我定位,他們既可以遵從伊斯蘭教,又可以保持自己的自尊和特色,甚至是以一己之力對抗絕大部分阿拉伯人所信奉的遜尼派。雖然在我們看來這兩派的教義似乎沒多大區別,但是瞭解過這兩個教派歷史後就會發現,這種教派內部的爭鬥很多時候比與異教徒的爭鬥還要激烈,有點類似“攘外必先安內”的意味。

伊朗高原上波斯人既然信仰伊斯蘭教,卻又為何皈依什葉派?

西亞什葉派與遜尼派勢力分佈圖:伊朗高原以什葉派為主

其實遜尼派和什葉派作為伊斯蘭教的兩大派別,一般認為其分歧點主要在於,遜尼派認為默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應由穆斯林公社選舉產生,而什葉派則堅持世襲制的原則,他們將自己的最高宗教領袖稱為伊瑪目,從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開始,直到第12代伊瑪目,均為阿里的嫡傳子弟。事實上,什葉派在伊朗高原的傳承中更像是一種波斯化的伊斯蘭教,因為從什葉派伊斯蘭教中的思想傳統以及衍生的法律教義中,可以若隱若現地看到瑣羅亞斯德教(即拜火教)的影子。此外在16世紀之前,作為第四任哈里發阿里的追隨著,什葉派的力量都並不強大,直到16世紀伊朗高原上薩菲王朝(即波斯第四帝國)的建立,才宣告了什葉派的崛起,成為當時遜尼派的奧斯曼帝國的競爭對手,為此兩大帝國圍繞南高加索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控制權幾乎不間斷地打了一個世紀的仗。

伊朗高原上波斯人既然信仰伊斯蘭教,卻又為何皈依什葉派?

遜尼派的奧斯曼帝國與以什葉派立國的薩法維帝國曾連續打了一個世紀的帳

這就是伊朗高原上的帝國獨特的集權方式。即使是今日的伊朗也是如此,無孔不入的安全情報機構、高高在上的神職人員,在國家軍隊之外,還有服從與宗教的伊斯蘭革命衛隊,一系列嚴密控制之後是波斯人對不同政見和反對力量的高度警惕,他們總是本能地認為其背後有外部顛覆勢力從中作梗。從千百年的歷史教訓表明,在伊朗高原,一旦內部瓦解、後院起火,他們將無險可守、無路可退,沒有任何迴旋和緩衝的餘地。所以這些“人和”上的弱點最終全都化作了波斯人對獨立性的渴望,畢竟相比那些完全處在大河平原地區的文明,伊朗高原自有一套封閉的系統來保持它的獨立性。

伊朗高原上波斯人既然信仰伊斯蘭教,卻又為何皈依什葉派?

伊朗高原對於周邊的兩河平原、圖蘭低地以及印度河平原具有天然的地緣優勢

所以當波斯人依靠如伊斯蘭教這樣的宗教力量團結伊朗高原上各部族後,其高地民族對低地民族的天然地緣優勢便凸顯了出來,於是古典時期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伊朗高原都能夠對周邊的兩河平原(西亞)、圖蘭低地(中亞)、印度河平原(南亞)保有戰略性優勢。這種優勢直到上述地區能夠從更遠的地區獲得足夠的戰略縱深後才被打破。

補充:下期《進可攻退可守的伊朗高原,守護波斯文明的“龍興之地”(下)》,看乾旱的伊朗高原,如何孕育出輝煌的波斯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