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宗教的智慧5--奮鬥的穆斯林:伊斯蘭教


宗教的智慧5--奮鬥的穆斯林:伊斯蘭教

土耳其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伊斯蘭教

地理位置,意識形態,哲學思想、宗教起源都最接近的三大一神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卻是相互爭鬥迫害最多,最無法彼此理解的宗教。背後的原因是地緣政治利益衝突和排他性宗教思想所引發的宗教戰爭積累的歷史恩怨。

伊斯蘭(Islam)這個詞的意義是:“當一個人的生命順從了神,和平就會降臨。” 遵循伊斯蘭的人就稱之為“穆斯林”,他們的目標是修成生命對神的完全順服。伊斯蘭教把“安拉”尊為唯一的神,穆罕默德這個伊斯蘭教創始人是“神”最高也是最後的一個代表(先知)。

穆罕默德是神“安拉”的宣講者和佈道者。他生活在一個野蠻而無知的時代,縱情狂歡與紛爭流血相糾纏。穆罕穆德以神的名義引導阿拉伯人尊重道德、控制自我,要求人們終止貪戀淫蕩的行為、建立平等公正的社會秩序。

由於穆罕默德毫不妥協的宣揚一神論,威脅到了麥加多神信仰者的利益,因此他和他的信眾被視為異教徒而受到迫害與驅趕。在對麥加人的躲避和遷徙中,他完成了從先知到政治家的角色轉變。他以超群的信念和政治技巧將數個部落團結成聯盟,最後在與麥加人的鬥爭中取得了勝利並繼而征服了整個阿拉伯世界。穆罕默德喚醒了阿拉伯人,建立了伊斯蘭教,他的信徒們更是隨後建立了一個擴及亞非歐的龐大帝國,從而使伊斯蘭教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宗教的智慧5--奮鬥的穆斯林:伊斯蘭教

誦讀古蘭經的穆斯林父子

伊斯蘭教信仰的核心是《古蘭經》,“古蘭”的阿拉伯語原意是朗誦。所有的宗教經典幾乎都是用文字記錄和表達的,但是《古蘭經》卻需要結合阿拉伯語的誦唸才能產生強大力量。因為《古蘭經》的行文是結合阿拉伯語的節奏、聲調和韻律編排的,朗誦而非默讀才能產生神秘的催眠和鼓舞效果。穆斯林相信《古蘭經》是天使加百利的神誡,是神對世人宣示的聲音。《古蘭經》不關注歷史和形而上,只是著重神的宣告,是神以第一人稱說的話,是所有穆斯林行動的指南。世界人數第二多的龐大信眾讓《古蘭經》成為世界上最常被人朗誦的一本書。

伊斯蘭教的神學概念與猶太教和基督教基本一致,《古蘭經》承認舊約和新約中較早的啟示。伊斯蘭教認為“安拉”是唯一的神和真主,不信神的後果是可怕的,真主創世並造人,人必須屈從於他,毫無保留的把自己託付給真主。和基督教一樣,伊斯蘭教相信最後的審判,《古蘭經》有鮮明對比的關於天堂與地獄的描寫,而真主是最後的審判者和懲罰者,他是仁慈與嚴厲的統一體。

關於神的單一性、神啟示的十誡(生活戒律)、“愛人如己”的黃金法則,伊斯蘭教與猶太教、基督教是一致的,分歧產生在神對人啟示的第四個階段,也就是最後的先知穆罕默德所啟示的:如何關愛他人。伊斯蘭教是一個強調行為重於觀念的宗教,《古蘭經》清楚的告知他的信徒應該怎麼行動,規定了穆斯林與神交流的5項基本原則:信仰的告白--“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正規的祈禱--一天五次規定時間(週五正午集體到清真寺),面朝麥加方向淨身伏拜祈禱;遵守齋月--健康的穆斯林要在聖月日落前禁食;慈善天課--對富者抽取慈善稅以幫助有需要的人;朝覲麥加--有條件的穆斯林一生至少去一次麥加聖地朝聖。


宗教的智慧5--奮鬥的穆斯林:伊斯蘭教

閱讀古蘭經的穆斯林女子

《古蘭經》不僅是穆斯林精神的指引,還是法律的綱領。伊斯蘭教把政治加入了信仰,把宗教融入了社會。經濟上,伊斯蘭教重視經濟發展和商業貿易,鼓勵公平競爭、遺產分享、禁止利息。奧斯曼帝國的強大富饒和阿拉伯文明的燦爛以及中國回民的經商傳統,與此不無關係。

婦女地位上,雖然允許多妻制,但是要求婚姻必須得到婦女的許可並平等對待每一個妻子,並將之神聖化。這在穆罕默德所處的那個戰爭導致男少女多、且婦女地位極低的時代背景下,實際上是對婦女的一種尊重、解放和進步。而強制要求婦女戴面紗和男女隔離,並未在《古蘭經》中有明確的規定。諸如鞭刑、石刑等嚴酷的伊斯蘭法律和聖訓,往往伴隨有其他約束或通融原則(如通姦必須有四個不可懷疑的證人等),主要是為了對違犯社會道德的惡劣行為起嚇阻作用。

種族關係上,伊斯蘭教是寬容的,強調所有的穆斯林在共同的信仰下的平等。這也是伊斯蘭教在非洲和黑人中得到廣泛支持的原因。

在武力使用上,由於穆罕默德所處的殘酷時代以及面對的暴力壓迫,作為同時具有政治家和軍事領袖的宗教先知,他的聖訓確實並非和平主義的。他主張以武力對抗侵略和敵人並堅持到底,把維護宗教進行聖戰而死亡者視為烈士。但是他並不推崇無差別的屠殺,同時譴責對老幼婦孺的傷害和非正義的暴力。

宗教的智慧5--奮鬥的穆斯林:伊斯蘭教

殘酷的宗教戰爭

《古蘭經》並不強制改變他人的宗教信仰,但要求通婚者必須皈依穆斯林。穆斯林拒絕基督教徒對他們崇尚暴力的指控,指出在伊斯蘭教統治的記錄中,不乏各種宗教信徒和平自由的共同生活的歷史,並認為歷史上伊斯蘭教使用武力的記錄並不比基督教更黑暗(客觀的歷史學家並不否認這一點)。

穆罕默德死後,伊斯蘭教分裂為主流的遜尼派(佔87%,現主要集中於中東,土耳其,非洲以及亞洲)和什葉派(擁護穆罕默德女婿的教派,主要存在於伊拉克和伊朗),以及關注內在的神秘主義蘇菲派。

伊斯蘭教曾經有著輝煌的歷史,並催生了燦爛的阿拉伯文明。東西方文明在這個曾經的世界地理和貿易的核心地帶的交匯與碰撞,從而產生了無與倫比的文學、藝術、科學和建築成就。

如今,伊斯蘭教也是世界宗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伊斯蘭教徒的增長率和年輕化程度是所有宗教中最高的。極端的原教旨主義和狂熱恐怖行為是在某些政治勢力操縱下,對《古蘭經》的片面解讀與歪曲所導致的,是與伊斯蘭傳統教義和包容精神背道而馳的,並不能代表穆斯林的主流和真正的信仰。相信伊斯蘭教中的有識之士,一定能夠帶領廣大穆斯林,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迴歸到寬容、公正、平等、仁愛的和平之路,再次創造伊斯蘭教的輝煌。

宗教的智慧5--奮鬥的穆斯林:伊斯蘭教

群鴿環繞下的清真寺

最後的總結

迄今,《宗教的智慧1-5》五篇對於世界七大宗教思想的簡單梳理和分享告一段落了。正如我在另一篇《軸心時代》讀書筆記中談到的體會,再次複述如下,作為這個特殊的春節隔離在家閱讀這幾本宗教神學著作的最後的總結。

人類必定需要信仰,可能需要宗教,但是未必需要教會和教義。正是因為宗教機構這個人造的組織,打著“神”倡導公平正義的人性光明的幌子,卻摻雜了太多人性貪婪與慾望的陰暗,往往與權利和政治糾纏在一起,從而製造了許多狂熱而非理性的宗教災難與衝突。以解決人類痛苦和焦慮為目標的宗教,在宗教機構和政治精英的操縱和煽動下,演繹出一場場瘋子與騙子的遊戲和鬧劇,帶給了人類太多的迫害與控制。

宗教的軸心時代起源於對暴力的反思和撤退,所有宗教共同遵循的“金規則”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同情、尊重和包容是所有信仰共同的理想,是反對貪婪、自負、仇恨、暴力和自我中心主義(排他性)。宗教經典中的個別關於經文被原教旨主義者利用,來為邪惡的恐怖主義殺戮作辯護,是背離宗教的根本出發點的。反省與變革是宗教發展的必然,慈悲與同情才是宗教思想的核心,應將暴力與排他的宗教思想進行現代化的改造。

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被某些學者認為將開啟人類歷史上第二個精神的“軸心時代”。網絡革命下的信息互通、全球化的貿易繁榮,使得世界從未如此的接近,融合從未如此的頻繁,經濟和科學得到了蓬勃發展,人類文明處於幾千年來最光輝的時刻。同時,文明衝突導致的大國博弈、種族矛盾帶來的民族分離、原教旨主義引發的恐怖暴力、科學祛魅後的信仰缺失,也引發了倫理與道德的危機、新的衝突與戰爭、非傳統安全威脅與生態災難。近來施虐澳洲的大火、非洲的蝗災、神州的疫情,難道不是大自然對於人類對地球過度的開發和對生命的不尊重所施予的懲罰?

最偉大的時代孕育最深刻的思想。在這樣的世界大變革之下,找回迷失的心靈,重拾軸心時代的包容精神,打破宗教的隔離,實現文明、民族與宗教的大融合,迴歸公正、尊重和同情的本源,共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將是擁有世界上最偉大包容精神的中華民族不可推卸的責任與挑戰。

宗教的智慧5--奮鬥的穆斯林:伊斯蘭教

愛與和平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永恆的主題


(歡迎大家閱讀本人原創的《人的宗教》、《神的歷史》、《軸心時代》三篇讀書筆記。歡迎關注、留言和善意的交流與探討,謝謝。)

陳春寧 2020年2月30日 於廣西南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