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康熙曾孙永晧,死后陵墓被洗劫一空,地宫还被农民用作储水井

位于天津蓟县境内的恒敬郡王永晧之墓,因早年多次被盗,随葬物品被洗劫一空,地面建筑无存,只剩地下石制地宫的轮廓,没有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后被村民废物利用,当作灌溉用的储水井。

对此,专家徐广源先生亲探陵墓,并在紫禁城杂志《恒敬郡王永晧园寝地宫亲探记》一文中做了记录。

我了却了一个长久以来的心愿:探永晧园寝地宫。永晧是何许人也?许多人不知道。但他的祖父可能有一些人知道。永晧的祖父叫允祺,是康熙帝的第五子。允祺的生母就是康熙帝的宠妃宜妃郭络罗氏。

康熙曾孙永晧,死后陵墓被洗劫一空,地宫还被农民用作储水井

清代王爷 网络图片

允祺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初四日。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御驾亲征准噶尔时,他随驾出征,率正黄旗大营。允祺19岁时被封为贝勒,30岁时被晋封为恒亲王。雍正十年(1732年)闰五月十九日卒,享年54岁,谥曰“温”。允祺死后葬在今天津市蓟县县城东北逯庄子乡东营房村。

康熙曾孙永晧,死后陵墓被洗劫一空,地宫还被农民用作储水井

恒敬郡王园寝地宫口已砌成了井  2009年8月第一次探访时拍摄

永晧的父亲弘晊是允祺第二子,弘晊生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八月二十六日,他一生政绩平平,初封辅国公,后晋镇国公。雍正十年(1732年)允祺死后,弘晊袭封恒亲王,在乾隆年间曾任过都统和觉罗学总管。乾隆帝即位后,弘晊曾被派到清西陵负责雍正帝的泰陵的后段工程。在雍正帝入葬泰陵地宫之前,弘晊曾向乾隆皇帝奏请在泰陵地宫内是否为乾隆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预留份位的事。乾隆帝当时也不敢作主,经请皇太后,决定不留份位,孝圣宪皇太后百年之后,为其单建陵寝。弘晊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六月初六日薨,终年76岁,谥曰“恪”。

康熙曾孙永晧,死后陵墓被洗劫一空,地宫还被农民用作储水井

恒敬郡王园寝的一孔拱桥  2009年8月第一次探访时拍摄

永晧为恒恪亲王弘晊第十子,生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十一月二十日,袭封恒郡王。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卒,年仅32岁,谥曰“敬”。

恒恪亲王弘晊死后葬于今天津蓟县穿芳峪乡果香峪村北,当地人称他的墓为“北陵”。恒敬郡王永晧园寝位于果香峪村西金陵峪,当地人称之为“西陵”。允祺、弘晊和永晧的园寝都在蓟县境内,均属于清东陵的陪葬墓。我们这次探的就是果香峪金陵峪的“西陵”地宫。

康熙曾孙永晧,死后陵墓被洗劫一空,地宫还被农民用作储水井

恒敬郡王园寝的朝山及一孔拱桥桥面  2009年8月第一次探访时拍摄

探恒敬郡王永晧园寝地宫的想法,我已经盘算了很久。2009年8月7日,我曾与唐山的清陵爱好者冯建明开车去那里一趟。当时满山坡都是青纱帐,我俩跑了很多冤枉路,在山坡的玉米地里来回不知跑了多少趟,才找到这座园寝的地宫口。

康熙曾孙永晧,死后陵墓被洗劫一空,地宫还被农民用作储水井

被破坏的左扇石门

看到地宫口,我们俩的心立时就凉了。这个地宫口呈长方形,长约2米,宽约1米。从地宫口往下一看,是一口井。原来当地村民为了浇灌山坡上的果树和庄稼,把这座地宫当成天然储水井,将山下的水抽到这座地宫里存起来,然后再从地宫里把水抽出来浇地。这座地宫能幸存下来,原因也就在这里。

康熙曾孙永晧,死后陵墓被洗劫一空,地宫还被农民用作储水井

西月光石与券顶相接处有昔日的盗洞口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福全的地宫。顺治帝的第二子裕宪亲王福全园寝位于清东陵西侧的黄花山西麓,就是因为他的地宫被村民当成了储水井,才得以保存下来。

永晧园寝地宫井壁是青石加水泥砌上来的,直上直下,黑洞洞的。过了好一会儿,眼睛的瞳孔放大了,才勉强看到了底儿,底下都是砖石泥土和乱柴草,深有7、8米的样子。我们原以为地宫口是斜坡,没想到是一个立井式的入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