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又到賣房求生季!1826家A股公司持有房產,曹德旺早就看穿真相

A股市場,變幻莫測。就像女朋友的臉,剛才還是晴空萬朗,轉眼間烏雲密佈。

1

12月10日,海正藥業發佈公告表示,將會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13.17億元。這也代表著今年海正藥業前三季度所獲得的利潤12.55億元,全部賠光了。突如其來的消息,讓海正藥業在該公告發布後的三天時間中,公司市值蒸發超過10億元。

資產減值的消息讓投資者遭受了一次暴擊,但這並不是結束,更讓投資者煩惱的是海正藥業22億元債券馬上就要到期了。

為了能夠償債,海正藥業此前已經想盡辦法,最後不得已採取了出售資產的“下策”,來讓自己度過債務危機。

又到賣房求生季!1826家A股公司持有房產,曹德旺早就看穿真相

海正藥業

今年3月份,海正藥業發佈公告表示將會出售位於北京、上海、杭州、椒江的四處房產;隨後6月份,又通過控股公司將杭州新建的辦公大樓出售,最終以2.9億元轉手給浙江金豪置業。

作為領先的原料藥生產企業,海正藥業不靠自己的主營業務救急,採取了賣房這一下策,也情有可原,畢竟今年的房地產市場走勢相比往前,並不是特別樂觀,及早出手,及早解脫。

但是奇葩的是,海正藥業還將自己飼養的23只孔雀悉數出售。總共售價15640元,數額並不巨大。雖然海正藥業公佈的消息是因為質量檢測不合格的原因,工廠不能出現各種動物,但是相關政策要求也不是近段時間才實行的,在這個特殊時期將孔雀出售,海正藥業的公司實力,讓人不禁懷疑。

2

無獨有偶,年底將至,將賣房當成自己主營業務的A股公司,並不是少數。

力帆從去年末一直未停止賣房的步伐,本來作價6.5億元的房產,還有大多數留在手中,但是即使力帆賣掉了房子,對負債高達121億元(截至今年第三季度)的力帆而言,也是杯水車薪。

又到賣房求生季!1826家A股公司持有房產,曹德旺早就看穿真相

力帆

作為老牌的電子器件製造企業,*ST大控(全稱為大連大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掌舵人試圖賣掉深圳前海的多套房產來實現自己的增持計劃,進而挽救公司退市的命運。但是,結果也是不盡人意。

另外在汽車市場,除了我們熟知的海馬汽車將401套房屋掛牌售賣外,一汽轎車也在12月11日晚間發佈公告,表示將持有位於長春市經開區的資產以8120萬元的價格轉讓。

同時,一汽轎車本來十分重視的大學生公寓房產,也轉讓給了一汽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成交價格為7504.81萬元。

兩項交易將會增加利潤1.05億元。

考慮到一汽轎車、前三季度總營收為172.92億元,同比下滑6.95%;同期扣非淨利潤為-3.70億元,同比下滑438.44%,一汽轎車在市場節節敗退,想要靠賣房實現自救,難上加難。

12月13日,東方鋁業、全新好、哈森股份更是在同日宣佈售房消息。

通過這幾家公司的做法,再結合公司的經營狀況,可以推測這些企業都是為了在年底衝業績,背後的原因不言而喻。這些公司為了生存,“熬過去”成為了這類公司的座右銘。

臨近新年,各家招聘公司,比如有關房地產的銷售職位需求也不斷增長,在國家實行“限貸限購”的政策,央行控制資金流入房地產行業的背景下,房地產銷售職位需求突然增加,讓人不禁懷疑是不是會有更多公司要將自己囤積的房產——“私房錢”拿出來,只為度過2019年的難關。

又到賣房求生季!1826家A股公司持有房產,曹德旺早就看穿真相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止今年第三季度末,在A股上市的3743家公司中,有1826家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佔比將近50%。值得一提的是,現在這些公司合計持有投資性房地產市值高達13340億元,同比增幅9.43%,與年初相比,增長超過1150億元。

對於上市公司持有房產的行為,曹德旺曾表示,這些企業持有房地產,都是為公司出現虧損做準備。現在來看,曹德旺的話很有道理。

相關分析機構也提出了上市公司年末賣房舉動,是為了突擊調節公司利潤的看法。對於這種行為,他們認為這類公司將會呈現一種不真實的財務報告,無法完整的反映公司長期財務狀況,包括經營成果、現金流量、未分配利潤等數額。

從而讓投資者們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因為信息不對稱,遭受到嚴重損失,也會扭曲資本市場正常的定價機制和違背股票市場優勝劣汰的挑選原則。

3

對於此類事件,監管機構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也加強了監管措施。

12月6日,上交所指出年末突擊交易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保殼交易,通過資產交易、調整會計處理等方式試圖避免退市;另一類是資金套現交易,以現金購買關聯方資產為主要形式,涉嫌變相向關聯方輸送利益。

這兩類交易目的雖然有所不同,但是結果都是為了公司財報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保駕護。

又到賣房求生季!1826家A股公司持有房產,曹德旺早就看穿真相

截至目前,上交所按照既定的突擊計劃,前期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發現疑似保殼交易有20餘單,疑似資金套現交易有10餘單。上交所在發現問題後,通過詢問、調查、約談等辦法,開展業務不合理的公司最終都放棄了原定計劃。

監管政策的加強,毫無疑問會讓投資者們有更好的保障機制,甄別能力能夠進一步提高。不過,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截止今年的2月28日,中國股市上市公司數量高達4427家。上市企業那麼多,監管機構也不能夠做到面面俱到,將有問題的上市公司及時“揪出來”。

因此,越是年底,投資者越需要謹慎,我們可以通過這些賣房公司的動作和公告,看看這些公司到底是“臨死掙扎”or“破繭重生”。當然,更保險的投資方式就是選擇那些主營業務一直給力的企業。與其守著“潘多拉魔盒”,還不如選擇一隻在A股市場憑藉主營業務掌握更多話語權的企業作為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