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看完電影《誤殺》後的感受是什麼?

經典電影片段大放送


《誤殺》電影觀後感影評【1】

作為翻拍片,《誤殺》不是照搬原作,照葫蘆畫瓢,而是進行了更精細化的修改,改動得也非常精妙,使之更適合中國觀眾。作為一部犯罪片,《誤殺》很聰明地將故事放置到了泰國,巧妙地減輕了眾所周知的審查力度。所以,我們即將看到的是一個泰國故事,但它不是泰國影片,還是全部由中國人擔綱的作品。這一點,與《殺破狼2》有些異曲同工,借用泰國,來講了一個大陸院線所能達到極致的故事。

《誤殺》由肖央主演,片中他是一位旅居在泰國的華人李維傑,學歷只有小學四年級肄業的水準,但他觀影無數,通過看電影來觀摩、理解並掌控社會遊戲規則,雖然他沒有達到昆汀·塔倫蒂諾的境界,但也是萬人之上了。作為一位學歷雖低,但智商在線的底層人,李維傑是個好人,為了小鎮的安危,他努力幫助鄰居不受貪贓枉法的惡警的侵擾,也努力保護自己的妻女不受惡人的侵犯。

一旦罪犯來到自己家門,對自己的妻女形成致命的威脅,出於保護的目的,李維傑展開了一場艱苦卓絕的保護戰。這是一部犯罪片,李維傑的所有做法看似都不合法,但於情於理,他都始終站在了一個父親的角度,身為一名男人,他做了所有他能做的,目的都不是為了傷害別人,而是保護自己的女兒與妻子的安危。李維傑在不斷挑戰法律的邊界,不斷與警察進行掰手腕,遊走在司法的邊緣,數次面臨險境與崩潰的邊緣,但都靠他機智的安排與聰明的應對,安穩度過,最終使他的女兒與妻子免於受刑受苦。

詳細的細節,當然不能劇透,以上已經是能夠述說的極限了,凡是看過片的人都會一目瞭然知道我在說什麼。沒看的人,當然需要趕緊去看,然後再來一起進一步討論交流了。

說到《誤殺》的好處,其中之一,就是將故事背景放置於泰國之後,居然使得來自大陸的肖央、譚卓、陳沖與來自香港的姜皓文、秦沛有機地融合起來,起到了很好的化學反應,不像很多合拍片中兩地演員之間存在巨大的割裂感。這一點,非常難得,雖然兩地演員的腔調不同,但在泰國的語境裡,反倒覺得這樣更好,就該如此,有了一種五湖四海薈一起的感覺。

與原版相比,《誤殺》的升級之處,看似片長短了,但故事更好了,身為反派的陳沖與姜皓文的戲份,還增加了,而且恰好到處。尤其是姜皓文,原版中幾乎是一位可有可無的角色,但在大陸版中,卻承擔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作為階層形象的代表,姜皓文很好地把握住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戲份不多,但每次出現,都把一位身居高層的權位人士的勢態演繹的極其到位。姜皓文,不愧是香港金像獎得主,不愧是演技實力派。

而陳沖,作為片中高智商的警界高層,片中的表現也極其出色,而且顛覆了大家對她的既往認知。在公眾的眼裡,陳沖向來是一位嬌媚性感的尤物。儘管已是徐老半娘,但她留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太陽照常升起》裡的“溼漉漉”的那種感覺,透著性感與情慾。但是,《誤殺》裡的陳沖完全不一樣,這裡她成功飾演了一位果敢、勇猛、有決斷的警察形象。儘管不夠正面,但她不苟言笑的儀態,加上一身制服在側,展現出一種懾人的魅力。而且,作為一位母親,在外在威嚴之下,還有一種心碎的柔情,都被陳沖演繹的淋漓盡致,臻於完美。

而譚卓,作為大器晚成的演員,《我不是藥神》《暴裂無聲》都印證了她不俗的演技實力,近兩年迅速走紅。《誤殺》中她再次奉獻出了精湛的演技,將一位處於驚恐狀態下的母親的柔弱無力感,通過細膩的表情及微小的動作,將人物複雜的內心呈現了出來。她所飾演的角色不復雜,缺少大開大合的表現空間,需要藏拙,要想演到位,並不容易,在並不太大的表現空間裡,譚卓迸發出了驚人的演技,將人物的內心精準地展現了出來,非常不容易。

還有青年演員許文姍,現實之中,她是陳沖的親生女兒,這對母女難得地出現在了同一部片中,不過片中她們是對手,而非母女。許文姍身為陳沖的女兒,從小耳濡目染,對影視圈的瞭解自然比一般人多得多。但許文姍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在《誤殺》中呈現出來的稚嫩感,還有她的青澀感,與角色的定位相得益彰。很難說許文姍演得有多好,但故事角色需要的就是一種清純感,她做到了。這個角色,本來重點就在於找演員,只要找到那種單純無暇一張白紙型的青年演員,無論誰來演都會有效果。但說起來容易,真要找,實際上非常難。偌大一箇中國,要尋找一個神色單純,天然無雕飾的演員,絕非易事。難得的是許文姍居然做到了,只能說現實中的陳沖也是一位好母親,讓人敬佩。

至於秦沛,以及年幼的張熙然,表現都很棒。尤其是張熙然,表現出超越年齡的冷靜與成熟,就像一顆嬌嫩的奶油麵包一樣,一顆童星正冉冉升起。

當然,片中最大的收穫,還是肖央。通過本片,肖央終於可以為自己正名了。原來,不止是喜劇,正劇,照樣玩得轉。《誤殺》,身為男一號,他準確地把握住了這個角色的精髓,整部影片的精彩,基本上就看肖央的把握程度。如果他能表現好,整部影片就會出彩,他若亂了方寸,整部影片則必然失敗。好在,肖央沒有弄糟,而是完美地將角色所有的精彩都展現了出來,甚至比原版角色更好,這也是《誤殺》比原版升級的一大特點所在。主角活了,全盤皆活。

無論是細微的內心戲,還是處驚不亂的神情,以及對大局的把控,乃至與高能警督的對峙,肖央飾演的李維傑都能夠從容面對,瞬間切換身份,將一位被迫應戰的高能父親演活了。更何況,原版中的維傑,被塑造的過於剛正,很有些傑克蘇的感覺,非常不真實,而肖央塑造的李維傑,則是一位典型的小人物,就像身邊的鄰居哥哥,真實可信,儘管高能,但都很好地被掩藏在了表面之下。因此,故事懸疑感從人物的形象上就已經開始了,展現出了比超越原版的特點。

還有,儘管在影片開始,肖央剛一出現的時候,給人的感覺還帶有一絲喜劇的色彩,而且他與鄰里之間的互動,也有一點喜劇的成分在裡面,會讓人以為這是一部意料之中的喜劇,畢竟肖央主演嘛。但撐過這個並不太長的鋪墊性質的開頭,一旦進入案情部分,緊張的情節迅速展開,大家會立馬發現這不是一部喜劇,而是一部高智商犯罪片,觀影感覺也不是喜劇帶來的輕鬆,而是高智商犯罪的燒腦。儘管本片沒有太多提神的反轉,甚至案情都明白地告訴了觀眾,但它依然精彩。尤其是肖央飾演的李維傑與警察鬥法的過程,無論是與腐敗警察之間的詐審,還是與陳沖飾演的高智商警督拉韞之間的對決,都讓影片的情節充滿了緊迫感。警民之間對立,破與藏之間的角力,推理與演繹之間的錯位,每一處都讓人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唯恐生錯。

高手對決,劍拔弩張,招招致命,就看誰更能撐得住,李維傑與拉韞,就是這樣的超一流高手。他們之間的腦力角力,讓整個劇情充滿了對峙感,非常精彩。而姜皓文代表的政界高層與秦沛飾演的飯館老闆所代表的底層,又構成了另外一種衝突。還有李維傑與驚慌失措的妻子,以及同樣陷入驚恐迷茫的女兒之間,也有一層矛盾,就看李維傑如何穩住她們。

李維傑,一個人周旋在家庭、社會、階層、警民對立之間,必須要有一位一身是戲的演員來承擔不可。按說,這樣的角色,國內演員中大概只有黃渤這樣的演技之神來演才合適,別的真的很難找到合適的演員。但是,肖央站了出來,不畏自己的喜劇定位,勇於直面,勇於挑戰。如何玩好了,無疑是一個正名自己的機會,而如果玩不好,未來的路就困難得多了。

《誤殺》電影觀後感影評【2】

看過一千部電影的父親與偵破一千個案件的警察。父愛如山,擋住一切不幸;母愛如水,一切不可阻擋。電影的開頭,簡潔明瞭的為所有人物性格,身份,地位做了介紹和鋪墊。而事件的開始,就是平平和素察共同參加的夏令營。夏令營中,老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國王老來得子,但這個孩子被巫師預言長大後會弒父奪位,於是國王狠心將幼小的王子棄之荒野,想讓他自生自滅,沒想到一個路過的農夫救了他,並將他撫養長大,王子長大後領導了一場反動,推翻了國王的統治並殺死了他,得知真相的他十分憤怒,一怒之下又殺死了扶養他的農夫。事後他又十分悔恨,他向大師請教該如何彌補。大師告訴他,只有建一個連鴿子都無法飛到的塔,才能減輕罪孽。於是他就修建了這座懺悔塔,日日懺悔,來減輕他的罪孽。”

此時話音剛落,懺悔塔鐘聲敲響,鏡頭推到塔頂,放大,一群鴿子環繞,卻無法到達。故事,就在這座塔下展開。較量,也在故事中緩緩突出。

劇中其實有兩種“較量”。平民百姓vs有勢權貴;父愛vs法律。

先說說第一對較量。在電影中,一上來就是警察欺壓百姓,百姓只是敢怒不敢言。影片中這一點反覆出現,坤泰向百姓收取所謂“私了費用”時,維傑交保護費時,坤泰被匿名舉報後來動手打舉報人憤怒之下舉起槍想殺人時。以及片中很多小細節都透露出警察平日有多麼仗勢欺人,甚至片中明明平平才是受害人,但就因為誤殺的是警察局局長的兒子,馬維傑連報警都不敢。為什麼?因為他怕!不是怕坐牢!而是怕連坐牢的機會都沒有!因為這是警察局局長的兒子!

兒子失蹤,拉蘊利用自己職位之便,動用全警局的資源找兒子,隨便就把馬維傑一家抓回警局審訊並施以暴力,帶領一眾警察拋刨祖墳,不管不顧百姓憤怒。這不是有權有勢的大人物與平民之間的較量是什麼?而社會底層的人,往往都是敢怒不敢言,並且影片中一句話很好揭示了這一點。“羊只要有草吃就夠了,根本就不在意誰在它們身上薅多少羊毛。”

在這裡,又不得不提一下片中反覆出現的“羊”。羊在影片中一共出現了四次,算是個重要的線索和暗示,貫穿全片。影片英文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譯過來就是沒有牧羊人的羊。

試想一下,沒有牧羊人的羊代表什麼?就是沒有法律保護的百姓,只能任由警察欺壓而無力反抗。羊,在佛教中代表愚蠢的凡人,在xx教中代表替罪。影片中,李平在上課時,老師講到“羊這種動物視力很不好,所以只要脫離了群體,單獨行動就很可能被殺掉”。

我想,在這裡就暗指未完全成長的青少年。而替罪這一含義也反覆體現,當馬維傑為朋友打抱不平情急之下踢了坤泰一腳,而坤泰怒火中燒舉起槍馬上就要開槍但被人攔下最後只能打死一隻羊時,替罪的含義展露無遺。最後片中出現了活羊,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它沒有替罪!就代表著終將有人死亡!而死亡的人就是馬維傑。即使最後,也鬥不過有勢力的警察局局長,政府議員,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和素察一樣被活埋。

再來說一下第二對較量。法律與父愛。父愛偉大麼?當然偉大!片中馬維傑到寺廟三次,第一次佈施,大師收下後賜予他健康快樂,第二次佈施,大師只是搖搖頭,並沒有收下,並說道“善惡皆有果”,第三次,與素察父母見面,他只說了一句“我是個沒用的人,但如果有人要傷害我的家人,我會用盡一切辦法保護她們”影片最後的一段採訪,很多人都說馬維傑應該無罪釋放。大家都知道了真相。大家都不相信法律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繞回去,還是權貴大過法,但真的能大過法麼?答案就是不可能。

再看看演員,這個劇本真的太適合肖央了。沉穩的父愛和對於女兒的心疼,對這個家的責任,丈夫的擔當,他表現的淋漓盡致。譚卓與陳沖,兩位截然不同的母親,一個是溫婉賢淑的家庭主婦,一個是殺伐決絕的警局局長。不同的處境。同樣的母愛。同臺飆戲的感覺真的讓人歎為觀止。印象最深的一句臺詞就是“有些孩子是孩子,有些孩子是禽獸”。陳沖的眼神非常精準。讓人一眼就不寒而慄。蒙太奇的展現手法讓這部電影碎片化又節奏緊湊。最後的雨夜應該是致敬《肖申克的救贖》。最後的採訪,馬維傑到底是不是個好人。最後一個鏡頭,只一個眼神就夠了,此刻任何臺詞都是多餘。

最後,我不免想起多年前很喜歡的一部電影。就用它作為這個影評的結尾吧。《全民目擊》最後用一個故事揭示了主題和真相。故事是這樣的。

傳說龍背牆不是一面牆,而是一座山。遠古的南海龍王老來得子,所以對小龍王寵愛有加,但小龍王淘氣任性,到處惹禍。直到有一天,他真的闖出了大禍,失手燒掉了天庭神龕,慌亂中的小龍王回到家裡,天庭自然不會放過他,南海龍王為了救兒子,他冒替小龍王,趴在盤龍山下,接受雷電的擊打。眼看父親被燒的遍體鱗傷,奄奄一息,小龍王悔恨愧疚,他一下衝出來,要承擔這個懲罰,龍王為了阻止兒子,便一頭撞向身旁的金剛壁,當場死去。“養不教,父之過”,南海龍王認為自己死得其所,死後,他的屍體便化作龍背山,經過這場災難之後,小龍王幡然醒悟,終生恪守本分,與人為善。後人將龍背山改稱為龍背牆,是因為這面牆,擋住了小龍王所有的罪行,故此,後人稱為龍背牆。

電影《誤殺》最後的馬維傑也同樣擔下所有罪行,並告訴自己的女兒,他有多麼愛她。最後的結尾,用馬維傑的一段獨白結束。

爸爸是個沒什麼用的男人,但遇到事情一定會擋在你們身前。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和我漸漸有些疏遠,你不再像小時候一樣信任我,沒想到我們之間竟是以這樣的方式重新獲得信任。未來的你會是一個勇敢的你,希望你不論面對什麼,都有一顆勇敢的心,不再恐懼。”

你很難想到一個只有小學四年級文化水平的人能這麼完美的掩蓋所有罪行,但你一定不難想到一個父親為保護女兒而奮不顧身所做的一切。

《誤殺》電影觀後感影評【3】

故事翻拍自印度片《誤殺瞞天記》,改編完成度還不錯,節奏緩急有序。

女警長的兒子強暴了女同學,拍下視頻繼續要挾,女同學反抗中把他給誤殺了,然後一家人想著如何圓謊,如何瞞天過海 ……

整個故事發生在泰國,可能以後某些敏感又現實的題材可以借鑑這種出口轉內銷的嫁接方式。

先說陳沖。本來這部電影我也是衝著她去看的,每次看到她能輸出各種驚喜,我就覺得自己作為一名普通觀眾,太幸福了。

陳沖是銀幕上的硫磺烈火,放在《誤殺》裡,她的表演能撐起自己光芒,也能很好地輔助別人的表演。

她叫拉韞,警察廳女高管,預告片裡有她非常猙獰的一面,非常搶戲。

GIF

然而,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母親。

一出場,我們看到了她威嚴高能的一面,電影給了她很多光影的鏡頭。

她有很多剪影式的呈現,看不到五官和表情,光線昏暗下只剩下一個立體的黑影輪廓。

審訊過程中,她這種黑麵神的煞氣,確實能震懾對方的內心,拉韞也是靠著這套彪悍的心理戰,不斷瓦解對方的軟肋。

哪怕對方只是一個幾歲的小女孩,拉韞也能讓居高臨下的威懾力瞬間鼎沸起來,地板上投射出一張類似女巫的黑影。

事業上,拉韞矜矜業業,在這片男人的世界裡,磨出了自己的名號。

而生活中,她是一個被牽制的無助母親。

她過於寵溺自己的兒子,讓其小小年紀就惡貫滿盈。

老公是官場新貴,在競選新市長,夫妻相處有著領導間的那種客氣。

這是一個失衡的女人。

陳沖的表演就像硫磺,一點就燃,燃得很有節奏和層次,同時控制住了大銀幕上應有的火候。

這個人物前後情緒變化很分明,開場是她的人生總括,後面才是猙獰、失控再到覺醒。

得知自己兒子失蹤後,拉韞展現出一種報復式的暴躁。

暴躁,但還是保持了頭腦的清醒。

她成功詮釋了警局女強人該有的千年道行,即便怒火中燒,被仇恨衝昏了頭腦,她還是能睿智地找出破綻。

陳沖和譚卓有一場對撕的戲份,兩位母親就像是失控的母獅,互不退讓。

這場風波,讓拉韞事業受損,她退出警界,成為孤苦的母親。

我們看到了洗淨鉛華後的她,這又是另一種情緒張力:悲慼的,虛弱的,卻依然倔強。

陳沖對角色的處理方式很聰慧,故事發生在泰國,她的臺詞裡有泰語,我們知道泰語就是那種霹靂吧啦的炸裂音(我衝是自己原聲泰語哦,上外畢業的她,語言天賦是強的)。

拉韞的氣場,非常適合這種語音語調。

陳沖的臉非常有線條感,而且緊緻(請問陳沖女士,你的王牌保養品是啥?),如此立體的輪廓感,是表演最好的基底。

我們看到了她臉部的各種抽搐,這種猙獰和失控的氣息,我曾經在她電視劇作品裡看到過。

《如懿傳》裡,陳沖唯一一場戲,和鄔君梅互撕的那段,陳沖的臉扭曲得很可怕。

再往前,她和馮遠征合作的《人到中年》裡,劇中她母親突然去世,那一刻的崩塌、失控是攝人心魂的。

這一次,陳沖毫不費力地提煉出了「猙獰與恐懼」的高階表達方式。

拉韞的丈夫是姜皓文演的,這位男演員很懂得和強氣流女演員配戲。

之前和惠英紅合作《翠絲》,姜皓文片中飾演惠英紅的老公,後面變性成女人。《翠絲》題材好,劇情一般,姜皓文面相還是太硬朗了,角色服帖度不強,即便他已經很努力地在詮釋角色的隱忍和弱小。

《誤殺》裡,姜皓文和陳沖的氣場搭配得很好。

這個丈夫,沒有成為妻管嚴,大家在家裡各自為政,雖然戲份不多,姜皓文把丈夫這個頂樑柱的角色還是順利完成了。

前半段,夫妻相敬如賓,雖有心結,後半段,妻子崩潰,丈夫不離不棄。

陳沖這次的烈焰,刺激了男主肖央。

《誤殺》雖然有懸疑色彩,但巧妙地融合了泰式喜劇細胞。

這就是靠肖央來調味了。

他的表演有冬陰功的味道,能帶著故事和其他演員一起入味。

以前肖央的表演,更符合喜劇演員特別外露的那種怪路子。

這次《誤殺》,他是在沉穩中埋笑點。

他是網絡公司老闆,人緣很好,面相忠厚老實,沒有誇張的表情,他靠著自己的冷幽默氣質,把周圍的泰式韻味有效地調動起來。

整個瞞天過海的過程,他展現出一枚資深影迷的模仿天賦,劇情有向《蒙太奇》致敬。

肖央讓我看到了喜劇演員的驚喜,而且他這次的演法,完全可以駕馭文藝片。

譚卓這次演了受害者的母親,這類角色譚卓經常演,從角色本身而言,她沒有太大突破。

但就整部電影而言,譚卓極好地調節了自己的表演閾值,她的收斂,其實是幫助對手戲演員的釋放。

好演員的格局感會特別強,她會站在整個劇情的高度來看自己。

這幾位演員,提供了幾種接戲策略。

陳沖屬於很自由的演員,她接角色沒有什麼禁忌,甚至敢去挑戰讓人難受的角色。

拉韞的戲份不算特別滿,陳沖應該演得不是很過癮。

這是大花級演員羨慕但又很難企及的狀態,我們很多好的女演員如今都是接四平八穩的角色,角色過於穩定,表演再精雕細琢,演多了也就模式化了。

觀眾花錢到電影院,要麼看有驚喜的故事,要麼看有新意的表演。

肖央有一張很接地氣的臉,他的角色就像我們的左鄰右里,很容易親近。

這個階段,他通過各種喜劇類表演,廣結人緣,同時,他也在嘗試拓展戲路。

能演文藝片的喜劇演員,是其他演員最怕卻無能為力的競爭對手。

譚卓的每次表演都很紮實,即便角色發揮空間有限,她依然揮發著自己不慌不忙的表演慾。我挺喜歡她這種創作狀態,至少這些年,她每年都有作品上電影院。作為演員,她的心應該很踏實了。


威廉古堡的Arvin


前幾天去看了最近上映的電影《誤殺》,看完之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上午看完之後,一整天我都沉浸在對電影的回憶和對其細節的分析上。

不得不說男主李維傑是一個邏輯推理能力很強的人。電影中警長訓斥下屬說:你們一群人都沒有李偉傑聰明。李維傑通過看電影,把電影中的技巧都運用到此次逃脫中,與破案高手的警長鬥智鬥勇,最終警長苦於沒有證據,李維傑一家人逃脫了罪責。

然而,李維傑自己卻受不住內心的譴責選擇了自首。

這樣一部誤殺埋屍,掩蓋罪行的行為卻被很多人理解,是因為這樣的行為是出自於對孩子的保護,出自於對上層階級壓迫的反抗。那麼,這部電影展現給我們的是怎樣的主題呢?以下是我的理解。

主題一:父母可以為了孩子付出一切

父母的愛是最無私的,電影中的一對平凡普通的父母——李維傑和阿玉,就是付出一切的保護孩子。阿玉為了保護孩子,柔弱的她居然敢埋屍,勇氣可嘉。“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個禽獸“,這是阿玉對警長的怒吼。

李維傑為了孩子設計一出“瞞天記”逃脫法網,避免孩子坐牢。最後他自首也是出於對孩子的保護。

如同電影最後,記者採訪民眾,有一個回答:如果誰強暴我女兒,我會把他拉出來鞭屍。這是作為父母對施暴者的痛恨。

由於李維傑一家人的違法是為了孩子,所以得到了很多人的體諒。

主題二:愛與道德如何權衡?

如果單看李維傑和阿玉的行為,肯定是令人可怕的。埋屍就很可怕,更可怕的是李維傑知道阿玉是把素察給活埋了,卻沒有救素察。當他看著棺蓋上的血印,他的內心在受到譴責。

他轉移屍體,這也是非常惡劣的、違背道德的行為。

分析了電影的細節和腦補了一些畫面之後,我感覺到了恐怖。素察在黑暗的棺木中該是有多麼絕望啊,雖然他作惡多端,但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如何承受這樣的恐怖,生命在無助中慢慢消逝,在黑暗中和可怕中死去。

李維傑對這一點心知肚明,他會做噩夢嗎?如果素察的父母知道素察是這樣死去了,該如何接受?

違背道德,終究得不到心靈的安寧。

分析電影中的不合邏輯

對很多細節的分析,讓我更理解電影劇情,但是最終有一點卻是無法解釋清楚的。

在他們打開棺木的時候,棺蓋上有血跡抓痕,難得就沒人發現嗎?警覺機智的警長這時候的智商去哪裡了?如果說她當時只關注羊的屍體去了,但是,之後她也該檢查檢查棺木的。如果說暴亂打斷了她的分析,那麼,打開棺木的其他人應該也會看到的。上面的血跡足以化驗證明素察之前的確是被埋在這裡的。

另外,這一點,以李維傑消滅證據的謹慎度,他在轉移屍體的時候就應該把血跡解決掉,防止之後開棺時被警長髮現。

如果說是導演故意把這個血跡展示給觀眾看,讓我們知道素察是被活埋的,那麼,完全可以以在李維傑腦海裡呈現的視角來展示,而不是赤裸裸地展示在眾人面前,然後說眾人在暴亂中都沒有發現血跡。

這一點的不合邏輯我就是想不通,你是怎麼看的呢?一起來分析分析吧。


寧靜小屋


為啥說最後的自首是電影的敗筆?因為為了過審,為了上映,為了投資人的錢包,所以,必須要讓主角自首,不自首,真的不能上映!

首先告訴大家中國版的《誤殺》母版是北印度的《誤殺瞞天記》,《誤殺瞞天記》的母版是南印度的《較量》。

大家首先冒出的想法是:不自首,這影片能過審嗎?當然不能上映!這也是電影的一大敗筆,沒有辦法,和2015年翻拍的好萊塢電影《十二怒漢》一樣,國內翻拍的電影名字是《十二公民》,導演最後不得不妥協,最後還是跪舔了,不然不能上映,這很可怕!雖然這理由簡單粗暴至極,我想大家都會會心一笑,男主不自首的話,豈不是在宣揚不正確的價值觀——只要足夠聰明,製造完美證據鏈,就能逃避法律法規。

雖然劇中男主並無此想法,且為受害者,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與警察局爭鬥,如此行事,實為無奈之舉。然而往深處想,去掉男主受害者的身份,單看這樣的行為,卻是能傳遞出電影真正想表達的的價值觀:只要足夠聰明,製造完美證據鏈,就能逃避法律法規。所以,從影片上映的角度來看,為了過審,也必須讓男主自首。如果三個結果讓你選一個你咋選?自首上映、不自首嚴重閹割不一定上映、不自首不上映。你咋辦?你咋選?

其實真理有時候就在大家面前,只是有的人認、有的裝著看不見而已!都心知肚明的!羊多的是,不過羊的確是無辜的…


央美馬丁


雖然本片是翻拍的,但影片整體完成度還是很高,沒有任何一方面扯了後腿。唯一遺憾是結尾還是“迴歸”正確的政治主張。

被驚到的是,利用蒙太奇來偷換時間,製造不在場證明,讓所有人為自己做偽證。這種事原來現實生活中真有可能存在。資深影迷真的好可怕呀哈哈哈,所謂“完美犯罪”不是沒有的。同時這部戲也涉及到校園暴力,因為一個錯誤引發的誤殺,又從一次誤殺引出一場驚天蒙太奇。

做父母的,什麼都可以忍受,唯獨不能忍受自己孩子受氣和被侮辱。所以影片中的每一位家長的反應都是在保護自己的孩子,只是都用錯了方式。

影片結尾並未揭露屍體是如何處理的,意味著這永遠不會真相大白。但男主最終去自首,替家人抗罪,也算是對自己的救贖和對公眾以及身邊所有被利用過的人道歉。

故事結尾是正確的引導,不過很想看續集耶。一個最沒有賀歲檔氣氛的賀歲檔闖出一部高智商犯罪片,對當下影視寒冬來說也算一種諷刺吧。





北笙觀影院


電影全程節奏比較緊湊,讓人可能猜到下一步的劇情是什麼,但又令人歎為觀止,老演員和小演員演技全部在線,淚點笑點也在,我和朋友看到幾個細節,素察可能被李維傑燒死了,因為有一幕給了飼料和李維傑菸頭的特寫,不得不說男主的反偵查能力真的很強,最後的結果連老婆孩子都沒想到,這部電影折射出了一些敏感話題,我覺得值得一看。整部電影的經典鏡頭就是陳沖和譚卓對戲。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最後一幕是朋友看到的,安安的試卷上有塗改液的痕跡,就是說安安把分數改過了,可能是70分改成了100分,折射出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父母就是孩子的縮影,素察從小缺乏管教,仗著自己的父母是警察局局長和議員就為所欲為,而李維傑的行為也告訴孩子欺騙,安安最後把分數改掉所以安安學會了欺騙,因為安安希望爸爸給她買口琴,最開始局長說你看過一千個案子就不覺得有什麼離奇的案子,李維傑也說你看過一千部電影也不覺得有什麼離奇的故事,凸顯李維傑的反偵查能力,連李維傑的老婆都驚呆了,棺材板上的學籍信息表明一開始素察是沒有死的,最後在棺材裡被憋死了,這部電影還告訴我們女孩子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不要輕易在外陌生的環境下跟陌生的男孩子飲酒。結局最後李維傑的懺悔和素察父母的結果都折射出了家庭教育多麼重要,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信任也多麼重要。

個人觀影感受暫時就這些了。還有一些細節暫時沒看到。







小宇愛杉杉


在觀影結束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寵溺的悲劇

素察的渣與壞,他的父母有很大的責任。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素察的父親是一名政客,素察的母親是一名督察長,素察從小就生活的權利的薰陶下,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教育沒有形成足夠的自我約束,最終導致悲劇。

素察父親的教育方式是打罵,母親則是極度的寵溺,兩種方式的作用下,導致素察只能向外尋求刺激和滿足,在青春期的加持下更是無法無天。

這樣的案例有很多,例如裡的官二代阿祖,為了尋求刺激,扮演劫匪,挑戰警察,也只是為尋求另外一種解脫和滿足。

所以,孩子的成長,原生家庭的陪伴和關懷是不能少的,用其他任何方式彌補的愛,也是扭曲的。

缺乏愛的成長,註定是一部悲劇史。

二、父愛如山

李維傑只是一個連小學都沒畢業的人,為了維護家人,卻能將警察們耍得團團轉,親自上演了一出完美犯罪。

拿督察長拉韞的話來說,李維傑很聰明,比在場的所有警察都聰明。所以不要隨便低估一個人,低估一個父親所蘊含的力量。

督察長拉韞是破案高手,破解了大大小小1000多宗案件,她說只要破解了超過1000件案件後,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麼離奇案件。

李維傑唯一的興趣就是看電影,看懸疑偵探類的電影。李維傑也說過,當你看過超過1000部電影時,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離奇案例。

就這樣,兩個人的攻防戰展開了,一個是鋒利的矛,一個是堅強的盾,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較量。

電影在拉韞的層層壓迫下推進,利用權力之便濫用私刑,威逼利誘,最終在小女兒安安的口中得知素察埋屍在自家墳墓。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當你感覺勝券在時,那就是你輸的開始。

就像拉韞帶著大批警察來李維傑後花園掘墳,信心滿滿打開棺材時,挖出來的卻是之前其中一名警察濫用私刑打死的羊。

這是一種諷刺,也宣佈了李維傑在這場較量中勝出。

李維傑瞞著所有人偷偷把屍體換了,自己抗下所有的罪名。

借用電影最後李維傑說的一句話,"我是一個沒有什麼本事的男人,也沒能讓你們過得好一點,能做的只有擋在你們前面。"

這是一個男人的擔當,真摯動人,生而平凡,為父則強。

三、良知是最後的底線

在經過警察掘墳事件後,拉韞被革職,都彭放棄競選市長,兩人都失去了一切。

影片最後,拉韞和都彭在佛像下找到正在祈禱的李維傑,作為父母希望能找到兒子最後的希望。

拉韞和都彭走心的話語,既表達了作為父母的歉意,也表達了作為父母的期盼,可憐天下父母心。

也許這次的談話喚醒了李維傑的良知,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他也不想一輩子活在內疚當中。

隨後,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李維傑自首了,這是良知最後的底線,這勝過一切的高智商犯罪。

其實,關於素察的死,以及李維傑會入獄,這個結局在電影開頭的時候已經埋下伏筆了。

電影開頭就講述了一個李維傑在監獄越獄的懸疑故事,故事中李維傑死在越獄的墳墓中,而電影結尾又以李維傑入獄的鏡頭特寫結束,既首尾呼應,又暗示了素察並非是平平和啊玉殺死,埋素察的板子上有抓痕,很有可能是後面李維傑換屍體的時候殺死的。


社會本會


陳沖,給這個電影帶來了20%的票房。導演帶來了20%票房。劇本帶來了20%票房。陳思成帶來了20%票房。小女兒帶來了5%票房。肖央帶來了5%票房。其他人,5%票房。

說真的,如果男主角讓張譯演,會比肖央出色太多。肖央在這個電影裡,演技很一般。但是,劇本和導演水平,的確牛!


四分之一月色


全程無尿點,可以說十分精彩,環環相扣,前面一個小細節不小心遺漏了就可能想不到,最後重新整理的時候會發現很多沒有注意到的地方。總體來講,全片節奏緊湊,有很多意料之中又有很多意料之外。每位演員都是實力派,就連演小妹妹的演員表現都可圈可點。值得觀看!




天天愛笑娛樂


有些電影看完總讓我覺得壓抑,悵然若失,有種不舒服的感覺。不是電影不好,是我自己水平還不夠。

昨天下午去看了《誤殺》,看完回去後搜知乎找解讀,才發現真的有很多的細節彩蛋以及值得思考的地方。很佩服知乎上的大牛,看完後細節記得那麼深刻,而且也能思考出含義,甚至還能發揮想象分析拓展。而看完即忘的我 細節一個也沒看出來。

暫且不說羊多次出現的含義這一需要思考的地方,就是開頭死在越獄人旁邊的是本該送他出去的那個人 這一細節我也沒看出來。除此之外最大的一個就是,警察掀開棺材蓋時有一個長鏡頭在棺蓋上,上面的血跡和抓痕清清楚楚,暗示素察是被悶死的,而我直到看解讀之前都天真地以為是被平平打死的;李維傑問阿玉“一滴血都沒流嗎?”其實是暗示了素察可能沒死 我沒看懂;安安用叉子劃桌子其實是她聽到的素察用手抓棺蓋的聲音 我沒看懂;女兒打暈素察後鏡頭切到父親向身邊人解釋吞舌假死 其實也是暗示了素察可能假死,我沒能想到;陽臺上母親把小女兒成績單給父親看,成績單的分數被女兒改了,我沒注意到;屍體到底藏在哪?可能是新警局地下,因為片中有一個李維傑看著新警局的大坑思考的鏡頭,這是伏筆,我沒看懂 我以為他是看到沙子想到了被扔掉的手機 心裡有一絲緊張。

在影院沒看懂的這些細節,在知乎上得到了解釋,這對我來說反而是一種無奈。看越多的解讀,就越想去二刷重看。我有那麼一刻覺得,人們總是挑電影的剔,而電影又何嘗不挑人呢?這樣一部好片我沒看懂,真是浪費了。是不是我的水平還需要提升,才配看這種電影呢?可以這樣說,一刷沒看懂,錢白花了,但電影是好電影。

嗐!都只是我自己的庸人自擾罷了。我似乎陷在自己的“無能”中走不出來了(苦笑)


WZ娛樂影視劇


回味《誤殺》這部電影,個人覺得蘊含心理學的味道,莫過於在電影的開頭男主講的一個故事,講述他自己被關在一個囚牢裡,在他的夥計協助下,想要逃離,但最終卻發現和他死去的夥計一起被困在棺材裡。這個故事就像夢境一樣,充滿著隱喻

回想起來,卻也解釋了看到最後不明白的問題:為何男主要自首?我的理解就是,在男主的世界觀裡,就算機關算盡,瞞天過海,但是有些東西終究無法逃脫,比如愧疚之心,自己的良知。甚至會把自己身邊一起謀劃的人,一起帶進去陰暗的深淵。

也許,他可以選擇繼續沉默,帶著家人避開了法律的懲罰。但是,給他的孩子帶來的,卻是一輩子的不良影響——無需畏懼戒律與法律,靠小聰明可以鋌而走險。

這是我理解的父愛,厚實而深沉。

可以說,在開頭,其實講故事的人,就已經為我們解釋故事的結局。

我最感動的是男主的一句話:

“沒有本事讓你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唯一能做的就是擋在你們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