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洪澤80後青年創業者潘劉洋:百畝廢墟變魚塘,笑對創業苦與難


  80後的創業者潘劉洋一點都沒有“青年才俊範兒”,他穿著一身橡膠連體下水衣,全身都糊著爛泥,皮膚黝黑,眼角已能看到魚尾紋,乍看下就是個地道的漁夫。


洪澤80後青年創業者潘劉洋:百畝廢墟變魚塘,笑對創業苦與難

  “從這兒到那兒,整片都是我的”,潘劉洋一邊拿手比劃著一邊說。350畝左右的土地,其中有將近200畝水塘,被潘劉洋劃分成了6個魚塘,預估年產值40萬斤。

洪澤80後青年創業者潘劉洋:百畝廢墟變魚塘,笑對創業苦與難


  最初他以為養魚是件很簡單的事兒,放魚苗,喂飼料,等魚長大了賣錢。可真正幹起來,潘劉洋才發現遠比自己想象中要難很多很多。單一個合適的魚塘,他就找了兩年多。

洪澤80後青年創業者潘劉洋:百畝廢墟變魚塘,笑對創業苦與難


  這塊地原先是一個已經廢棄了8年的磚窯廠,他找到這塊地時,這裡還是一個巨大的水塘,要養魚首先要把這裡的水抽乾淨,這可是個大工程!

  他買了7臺水泵,24小時不停地抽水,整整抽了44天,終於把池塘裡的水抽乾了。

洪澤80後青年創業者潘劉洋:百畝廢墟變魚塘,笑對創業苦與難

  水抽乾淨的那天,潘劉洋眺望著這片土地,緊張又激動,他的養魚夢終於邁過了第一道坎兒。“這片養魚,這片養龍蝦,那片種種菜。”他在心裡規劃著。

  他租來了挖土機、推土機,把大水塘分成了6塊,挖塘,清淤,推平,堆路,放水,放魚苗喂飼料。潘劉洋說:“這裡就像是我的孩子,被我一點點帶大。每次往塘裡撒飼料,看到成片的魚嘴冒出水面搶食的時候,別提多開心。”

  忙忙碌碌了一年,終於到了收穫的時候。潘劉洋笑著說:“第一次起魚的時候甭提多開心了。2萬斤魚啊!”

洪澤80後青年創業者潘劉洋:百畝廢墟變魚塘,笑對創業苦與難

  魚有了,如何賣魚成了問題。一開始,他把魚運到魚市上去賣。“我凌晨三點起魚裝車,趕下午金湖和南京的魚市。有人買我就一筐筐地給他卸,一筐要140斤,到晚上8點左右才賣光卸完。”因為捨不得找工人的200塊錢,潘劉洋都是自己來,每次回到家,腰都累得直不起來。

  後來,考慮到資金迴轉和人太累的問題,他改變了方式,把魚賣給供應商,由供應商往下批魚,這樣一來,供貨渠道建起來了,他的魚塘每天都有2萬-4萬斤魚往外出。

洪澤80後青年創業者潘劉洋:百畝廢墟變魚塘,笑對創業苦與難

  但即便如此,今年賣魚還是虧的。“今年預計要虧個二、三十萬。”潘劉洋搖搖頭,“洪澤湖周邊都開始退漁還湖,不讓養魚了,漁民最近都開始起魚賣,市面上魚太多,魚價一路下跌。”他繼續說:“而且養魚的飼料太費錢了,每天都要一萬大幾往水裡扔。”

  不過對於未來,潘劉洋還是很積極樂觀的。潘劉洋笑了笑:“你看這一塘子的水,不也被我們抽乾了嗎?會好的,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盈利的!”

洪澤80後青年創業者潘劉洋:百畝廢墟變魚塘,笑對創業苦與難

  潘劉洋經營著他那承載了夢想“大魚水塘”,而未來,也定會向他訴說的那樣:一切向好,一切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