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魯南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新引領 改革驅動 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現代企業

魯網12月18日訊(記者 郭念禮) 魯南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集中藥、化藥、生物製藥的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大型綜合製藥集團,是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魯南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緊跟國家經濟政策導向,積極應對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推動戰略轉型,始終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市場為中心、以科技為先導”的指導思想,深入落實“創新引領、服務推動”的工作指導方針,主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舊動能轉換中搶抓機遇,培育新的增長點,建立了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以科技創新促進企業快速發展,以品牌建設提升產品競爭力,創新能力和持續發展的動力不斷增強,實現了健康、快速發展。

自1987年至2018年底,收入累計679億元,稅金累計93億元,連續六年納稅居臨沂市工業企業第一位。2019年魯南製藥集團榮登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25位。

弘揚時代楷模精神,深化企業改革,激發企業發展新動力

魯南製藥集團的創業歷程就是改革的歷程。1968年秋,郯南勞大製藥廠開始籌建。開啟了風雨飄搖年代的“創業”征程,1987年10月25日,郯南製藥廠在臨沂地區實施首家承包經營試點,30歲的趙志全中標擔任廠長,改革與創新之路由此開啟。

“藥廠需要改革,改革需要我們獻身”。魯南製藥原董事長趙志全上任伊始,對企業的勞動人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引起既得利益集團的強烈反對,有人朝趙志全家的陽臺開槍,凌厲的槍聲沒能阻止趙志全的改革步伐,“改革也許會失敗,不改革一定是死路一條。為了企業發展和職工利益,再苦再難也要堅定走下去。”人事制度改革破除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論資排輩的傳統觀念。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選拔、使用人才,進一步引入競爭機制,形成平等競爭的用人局面。

計劃經濟體制下,都是以生產為中心;趙志全始終認為,市場才是資源配置的第一要素。1996年的時候,趙志全就提出了“以市場為中心”和“業務首位意識”的經營理念。96決戰是魯南製藥發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全面勝利,徹底改變了公司的命運,從此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2002年,趙志全被檢查出胸腺癌晚期。趙志全罹患癌症後的12年,卻正是魯南製藥發展最快的12年,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企業的發展和建設。為了不影響企業發展,在員工面前,他依然是那個滿臉笑容的領導和兄長,工作一如往昔;在背後,卻獨自和癌魔進行著殊死的搏鬥。趙志全同志打破了民營企業家的慣常思維,彌留之際沒有把經營權交給自己的親屬,而是讓非親非故、年富力強的張貴民接任董事長、總經理及一切權力。新的領導班子裡,也沒有一位是他自己的親屬,這充分體現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民營企業家“天下為公”的財富觀和價值觀。

魯南製藥在董事長張貴民帶領下積極進行改革創新,從2015年起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將科學管理融入到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的全過程,通過PDCA循環,致力於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持續改進,獲得第六屆山東省省長質量獎,“三年翻一番”的實現,實現生產銷售雙過百億的好成績。以此為契機,不斷深化改革,打造魯南製藥“百年品牌,千億魯南”,為大美臨沂做出新的貢獻。

趙志全同志,是新時期沂蒙精神的優秀代表,是中國唯一的民營企業家“時代楷模”,是終生踐行“三嚴三實”的優秀共產黨員。他用生命和行動回答瞭如何做人、如何做企業家、如何做共產黨員的話題。他為人民、為企業、為社會鞠躬盡瘁,奉獻一生。挖掘和提升企業家精神內涵,把黨性教育與企業家精神教育結合起來,使得企業家精神教育上一個臺階,為我國企業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創新引領發展,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創新是一個企業永葆活力,不斷前行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沒有科技水平的提高,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不能實現科學發展,就不能真正參與國際競爭。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建立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形成創新合力。

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高核心競爭力

魯南製藥集團在多年發展過程中建成了國家手性製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哺乳動物細胞高效表達國家工程實驗室、中藥製藥共性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5個國家級科研平臺,。這些研發平臺,涵蓋了化學藥、中藥、生物藥三大類別,能夠同時進行100多個品種的新藥研發。創新氛圍的營造,優質平臺的構建,再加上每年7%左右的科研投入,無疑為優秀創新人才的凝聚、人才創新能力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在魯南製藥,科研領域是一個“特區”,科研經費從來不設上限,上不封頂,需要多少給多少。2001年以來,魯南製藥每年科研經費的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例平均超過7%,最高時達18%。這是國內藥企一般很難做到的。

加快科研人才培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公司十分重視自主創新,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吸納了一大批國內著名專家和優秀人才加盟,帶動了企業研發團隊的快速成長,培養了一支朝氣蓬勃,專業技術優良、勇於創新的高素質科研開發隊伍。近年來,共引進51名博士、1500多名碩士,組建了以院士為顧問,以泰山學者、博士、碩士為主要人員的科研隊伍。目前,企業擁有近萬人的高素質員工隊伍,有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6名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80多人擁有高級職稱。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禮和、葛均波、陳凱先,中國工程院院士於金明、林東昕、陳芬兒等25位院士先後來公司參觀指導、交流合作。

為了鼓勵員工參與技術創新的積極性,魯南為創新典型員工成立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並提供專項經費和獎勵——“趙麗麗工作室”由此誕生。員工參與技術創新的熱情不斷高漲,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工作室,是魯南製藥為鼓勵員工參與技術創新打造的特殊模式。

趙麗麗是中科院的博士,已經獲得美國埃默裡大學工作邀請,男朋友劉忠博士是公司研發人員。在苦勸男朋友隨她出國的期間,被公司誠意打動,最終放棄美國工作來到了魯南製藥。趙麗麗說:“一個老闆拿出上億元資金,為一個初出茅廬的學生成立生物催化試驗室,需要承擔多大的風險?這種信任讓我感動,這種對科研的態度讓我震撼”。

在工資分配上,重點向科技人員傾斜,並實行高工資分配製度。全企業工資待遇最高的是科技人員,而不是領導幹部。如博士年薪30萬元,高級工程師年薪25萬元,工程師年薪20萬元,助理工程師15萬元,技術員年薪10萬元;此外,對一批做出突出貢獻的技術人員進行產業化獎勵。

內聯外引,建立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的創新體系

公司構建了“產、學、研”相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形成創新合力,先後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所、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北京大學等100餘所國內外知名的研究機構、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目前已成功承擔、完成200餘項研究課題,其中,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5項,國家863計劃2項,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課題16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34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17項,國家創新能力建設項目2項,國家技術創新項目3項,國家技術改造項目2項,114個產品通過專家鑑定,43個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59個產品達到國內領先水平,131項研究成果成果獲得科學技術獎勵。其中:7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定向轉化多元醇的生物催化劑創制及其應用關鍵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2項科技成果獲得山東省科技獎。申報國際、國內發明專利1200件,獲授權發明專利701件。申請註冊商標2543項,已獲註冊證2111個。公司連續榮獲“中國醫藥研發產品線十佳工業企業”、中國醫藥工業企業百強、省知識產權試點示範工作先進單位、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等榮譽稱號。

創新發展永無止境。魯南製藥集團,中國民族醫藥創新的一面旗幟,正以昂揚的姿態,屹立在改革創新的潮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