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用益-资管日报」房地产信托监管趋严旨在稳定楼市

房地产信托监管趋严旨在稳定楼市

2019年只剩十来天,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近日,华鑫国际信托因未向上穿透审查信托产品资金来源的合规性,违规接受保险资金投资事务管理类及实质为单一资金信托的信托产品问题被北京银保监局责令改正,并给予合计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2019年房地产信托迎来最严监管。业内人士认为,2020年监管严处理仍将会是常态,利剑高悬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购买4.8亿信托产品实为大股东占用 丰华股份遭公开谴责

12月17日晚间,丰华股份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收到上交所纪律处分的决定。由于丰华股份在2018年3月购买的4.8亿元信托产品资金,实际却被控股股东隆鑫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鑫控股)非经营性占用,上交所对丰华股份、隆鑫控股以及相关责任人予以公开谴责或者通报批评。尽管上述非经营资金占款已经于今年9月12日全部归还,但隆鑫控股的资金困局仍未破解。

中融信托成了“罚单王”

信托行业的监管一直“在路上”。本报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已于上月底开启新一轮风险排查。这是继4月份和8月份两次风险排查之后,信托行业年内迎来的第三次大排查。今年以来,已有21家信托公司领到罚单,接近占全部信托公司数量的三分之一,罚单数量也已超过去年总量,金额合计1700多万元。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收到罚单最多的是中融信托,在5月23日当天遭监管连开5张罚单,处罚金额达210万元。

长安信托瞒报案件信息遭罚 股东有西安投资证大投资

中国银保监会陕西银保监局今日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陕银保监银罚决字〔2019〕59号)显示,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瞒报案件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陕西银保监局对长安信托处以二十万元罚款。

融入“募投管退”全过程 防范私募ESG风险势在必行

2019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一直笼罩在“募资难”的阴影当中。在此大背景下,不少投资机构开始逐步优化内部治理能力,探索在决策过程中贯彻实施ESG投资原则。ESG分别代表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是一项基于价值的投资原则。当前,ESG理念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投资领域,包括公募基金、银行资管、私募股权投资等。

“假私募公司”利用非法交易平台行骗 十倍杠杆诱导客户交易

12月13日,据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法院下发的刑事判决书显示,被告人杜超伙同“潘某”(身份不明)、严某(在逃)代理名为“策略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的非法股票交易平台,建立扩大10倍杠杆机制,在客户亏损70%的情况下会被强制平仓,以该平台客户亏损的60%作为盈利,致客户合计亏损540万元。经过法院宣判,被告人杜超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十万元,其余团伙成员也一并被罚。

上市公司贷款逾期,银行能否划扣理财资金“抵债”?

12月17日,上市公司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围海”代码,002586.SZ)发布公告称,于2018年12月14日使用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7000万元购买了华夏银行慧盈人民币单位结构性存款产品0243(下称“结构性存款”)。上述结构性存款于2019年12月13日到期,但未能如期赎回。

深水炸弹!银行大军杀入基金投顾

基金投顾资质成了香饽饽!金融机构申请基金投顾试点资格正上演“四国杀”。继公募基金、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券商之后,近期申请基金投顾试点资格大军中还有银行出没。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平安银行正在申请该试点资格。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申请投顾资格的出发点,更多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高净值客户,增强与客户的粘性,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此前推出的在线智能投顾服务更好地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